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控制情况和溃疡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胃液pH值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P<0.05);试验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能够快速止血,愈合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奥曲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29-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加之小儿年龄较小、主诉不清、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差异大、发病急、家长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易导致误诊,给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很大的障碍,常延误诊治过程,从而加重病情[1]。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多为病变侵蚀到溃疡底部血管所致,严重者可并发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脏器不同程度损害,甚至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特殊性,因此,加强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 2016年12月6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 2016年12月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60例,选取患儿均经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 Hp)均为阳性,消化道出血均为溃疡导致。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基础疾病史及胃癌、胃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排除精神状态差不能很好合作者。本临床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8.8±4_3)岁,病程(1.8±0.5)年;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复合溃疡(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8.6±4.0)岁,病程(2.1±0.9)年;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如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40mg注射用泮托拉唑(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742,规格:60mg) lOO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12h,出血症状停止后改用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周期14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025mg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91,规格:O.lmg) lOOml 5%葡萄糖注射续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2h。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止血和溃疡治疗效果。(1)出血有效控制评价标准:患者呕血、黑便症状停止,大便潜血转阴,复查胃镜出血停止。显效:患者用药12h内,出血停止;有效:患者用药48-72h内,出血停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出血控制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溃疡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临床症状改善,胃镜复查溃疡病灶愈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溃疡病灶愈合;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病灶吸收面积≥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溃疡病灶吸收面积< 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胃液pH值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
两组患者出血控制情况(表2),对照组患者出血控制总有效率为86.6%,实验组患者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1,P=O.O11),试验组患者出血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效果
两组溃疡愈合效果(表3),对照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消化性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0,P=0.015),试验组患者溃疡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不能及时诊治治疗,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消化道溃疡出血常提示病变具有高度活动性,出血系潰疡侵蚀血管所致,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急性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脏器不同程度损害等并发症,甚至死亡[4]。随着对小儿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发病机制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由于小儿胃肠粘膜柔嫩,加之酸性胃肠液侵蚀破坏易形成溃疡创面,同时对基底血管造成侵蚀损伤,易引发微血管破裂造成消化道出血[5]。目前研究认为以胃酸、胃蛋白酶和Hp感染对胃肠粘膜的破坏作用与胃肠粘膜保护屏障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导致溃疡形成的关键关节,同时胃酸、酶蛋白酶等酸性胃肠液侵蚀溃疡基底部血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6]。因此,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抑酸治疗是关键,可降低消化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肠黏膜,促使溃疡愈合,提高pH值,促进血小板凝集、血凝块形成,从而达到凝血、止血目的,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7]。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奥曲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29-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加之小儿年龄较小、主诉不清、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差异大、发病急、家长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易导致误诊,给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很大的障碍,常延误诊治过程,从而加重病情[1]。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多为病变侵蚀到溃疡底部血管所致,严重者可并发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脏器不同程度损害,甚至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特殊性,因此,加强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 2016年12月6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 2016年12月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60例,选取患儿均经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 Hp)均为阳性,消化道出血均为溃疡导致。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基础疾病史及胃癌、胃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排除精神状态差不能很好合作者。本临床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8.8±4_3)岁,病程(1.8±0.5)年;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复合溃疡(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8.6±4.0)岁,病程(2.1±0.9)年;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如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40mg注射用泮托拉唑(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742,规格:60mg) lOO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12h,出血症状停止后改用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周期14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025mg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91,规格:O.lmg) lOOml 5%葡萄糖注射续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2h。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止血和溃疡治疗效果。(1)出血有效控制评价标准:患者呕血、黑便症状停止,大便潜血转阴,复查胃镜出血停止。显效:患者用药12h内,出血停止;有效:患者用药48-72h内,出血停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出血控制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溃疡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临床症状改善,胃镜复查溃疡病灶愈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溃疡病灶愈合;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病灶吸收面积≥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溃疡病灶吸收面积< 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胃液pH值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
两组患者出血控制情况(表2),对照组患者出血控制总有效率为86.6%,实验组患者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1,P=O.O11),试验组患者出血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效果
两组溃疡愈合效果(表3),对照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消化性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0,P=0.015),试验组患者溃疡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不能及时诊治治疗,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消化道溃疡出血常提示病变具有高度活动性,出血系潰疡侵蚀血管所致,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急性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脏器不同程度损害等并发症,甚至死亡[4]。随着对小儿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发病机制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由于小儿胃肠粘膜柔嫩,加之酸性胃肠液侵蚀破坏易形成溃疡创面,同时对基底血管造成侵蚀损伤,易引发微血管破裂造成消化道出血[5]。目前研究认为以胃酸、胃蛋白酶和Hp感染对胃肠粘膜的破坏作用与胃肠粘膜保护屏障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导致溃疡形成的关键关节,同时胃酸、酶蛋白酶等酸性胃肠液侵蚀溃疡基底部血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6]。因此,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抑酸治疗是关键,可降低消化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肠黏膜,促使溃疡愈合,提高pH值,促进血小板凝集、血凝块形成,从而达到凝血、止血目的,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