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8月3日,一艘由重庆逆流开出的轮船抵达江津通泰门码头。登岸的人群中,一对老夫少妻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年近花甲的陈独秀和芳龄三十的潘兰珍。十年前,潘兰珍与陈独秀结为忘年之恋后,一直跟随陈左右,不离不弃。到江津后,夫妻俩几经周折,最后寄居在陈独秀的一位北大故交家里。不久,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也扶老携幼地从外地迁徙过来。这样,陈家老小一共七口寄人篱下,窘迫之境可想而知。
有一日,陈独秀在街头闲逛。路过一家旧书店时,见到一本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手稿,署名是“江津杨鲁丞”。陈独秀对杨鲁丞并不熟悉,随便翻了翻,觉得手稿还有几分可取之处,便掏钱买了下来。
数日后,陈独秀的一位好友造访。言谈中,陈独秀提到了那部手稿。没想到,那位朋友对杨鲁丞略知一二,便告诉陈独秀:“这个杨鲁丞是前清遗老,在地方上很有名望。在经史上也很有建树。有一年,章太炎到了重庆,杨鲁丞便带着书稿前去请教。谁知章太炎一则忙于应酬,二则没有把这个乡野村夫放在眼里,挑了几处看看,说了句‘杂乱无章’就予以退还。杨鲁丞十分生气,回江津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陈独秀听后,笑道:“如此说来,太炎倒成了个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了。杂乱无章有什么关系,我看只需稍加整理,就会顺理成章了。”
不知什么原因,这话传到了杨鲁丞的孙子杨庆馀耳中。祖父的遗稿竟能得到声名显赫的陈独秀的好评,杨庆馀不禁欣喜若狂。于是,这位杨门贤孙迫不及待地跑了几十里的路来到陈独秀的住处,请其为祖父整理遗稿。
陈独秀清楚来意后,并没有马上同意。两天后,考虑到一家的生计,最后答应了杨家的邀请。
起初一段时间,为了“不辱使命”,陈独秀很快整理、校正了杨鲁丞的《群经大义》和《杨氏卮林》两书,至于其余遗稿,陈独秀批阅后,认为价值太小,便向杨庆馀直言不讳:“你祖父另外的手稿我全都认真看过了,多系重复古人学说而已,创见太少,不值费心,所以,我不想再整理、校正了。”
陈独秀出语尖锐,犹如给满怀希望的杨庆馀当头泼了一桶冷水。杨庆馀大为不悦,但碍于陈独秀的声望,不便与之争吵,只好憋了一肚子气。
从这以后,杨庆馀几乎不再跨进陈独秀的门槛。弄到这步尴尬境地,陈独秀有些后悔。毕竟,那时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点稿费是无济于事的,且自己常年心情不佳,身体不适,文章也少写了很多。但书生禀性,纵然清贫,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其时,杨庆馀也并没有善罢甘休,还去请与陈独秀有师生名分的龚灿滨去做说客,要陈独秀为书稿作序。陈独秀拿着那两册书稿对龚灿滨说:“你看看,这就是杨鲁丞所有遗稿中的两本。《群经大义》很多是转述前人注疏的,创见不及你们四川的廖季平;《杨氏卮林》评介诸子,则远逊于胡适之。拿这样的东西要我作序,我虽是食人俸禄,当忠人之事,但下不了笔啊……”见陈独秀如此坦白,受人之托的龚灿滨也只好不再言语。
食人俸禄,理当忠人之事。但是,如果为了利益,为了人情,昧着良心,胡乱吹捧,虽讨好了当事人,对别人却是欺骗。这样的事,不做也罢。陈独秀恪守“君子固穷”的古训,不慕富贵,不忧贫贱,对杨鲁丞无创见、无价值的遗稿坚决不作序,足见其人格之高尚,操守之坚贞。
■编辑 薛峰
E-mail:xuefeng0396@126.com
有一日,陈独秀在街头闲逛。路过一家旧书店时,见到一本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手稿,署名是“江津杨鲁丞”。陈独秀对杨鲁丞并不熟悉,随便翻了翻,觉得手稿还有几分可取之处,便掏钱买了下来。
数日后,陈独秀的一位好友造访。言谈中,陈独秀提到了那部手稿。没想到,那位朋友对杨鲁丞略知一二,便告诉陈独秀:“这个杨鲁丞是前清遗老,在地方上很有名望。在经史上也很有建树。有一年,章太炎到了重庆,杨鲁丞便带着书稿前去请教。谁知章太炎一则忙于应酬,二则没有把这个乡野村夫放在眼里,挑了几处看看,说了句‘杂乱无章’就予以退还。杨鲁丞十分生气,回江津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陈独秀听后,笑道:“如此说来,太炎倒成了个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了。杂乱无章有什么关系,我看只需稍加整理,就会顺理成章了。”
不知什么原因,这话传到了杨鲁丞的孙子杨庆馀耳中。祖父的遗稿竟能得到声名显赫的陈独秀的好评,杨庆馀不禁欣喜若狂。于是,这位杨门贤孙迫不及待地跑了几十里的路来到陈独秀的住处,请其为祖父整理遗稿。
陈独秀清楚来意后,并没有马上同意。两天后,考虑到一家的生计,最后答应了杨家的邀请。
起初一段时间,为了“不辱使命”,陈独秀很快整理、校正了杨鲁丞的《群经大义》和《杨氏卮林》两书,至于其余遗稿,陈独秀批阅后,认为价值太小,便向杨庆馀直言不讳:“你祖父另外的手稿我全都认真看过了,多系重复古人学说而已,创见太少,不值费心,所以,我不想再整理、校正了。”
陈独秀出语尖锐,犹如给满怀希望的杨庆馀当头泼了一桶冷水。杨庆馀大为不悦,但碍于陈独秀的声望,不便与之争吵,只好憋了一肚子气。
从这以后,杨庆馀几乎不再跨进陈独秀的门槛。弄到这步尴尬境地,陈独秀有些后悔。毕竟,那时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点稿费是无济于事的,且自己常年心情不佳,身体不适,文章也少写了很多。但书生禀性,纵然清贫,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其时,杨庆馀也并没有善罢甘休,还去请与陈独秀有师生名分的龚灿滨去做说客,要陈独秀为书稿作序。陈独秀拿着那两册书稿对龚灿滨说:“你看看,这就是杨鲁丞所有遗稿中的两本。《群经大义》很多是转述前人注疏的,创见不及你们四川的廖季平;《杨氏卮林》评介诸子,则远逊于胡适之。拿这样的东西要我作序,我虽是食人俸禄,当忠人之事,但下不了笔啊……”见陈独秀如此坦白,受人之托的龚灿滨也只好不再言语。
食人俸禄,理当忠人之事。但是,如果为了利益,为了人情,昧着良心,胡乱吹捧,虽讨好了当事人,对别人却是欺骗。这样的事,不做也罢。陈独秀恪守“君子固穷”的古训,不慕富贵,不忧贫贱,对杨鲁丞无创见、无价值的遗稿坚决不作序,足见其人格之高尚,操守之坚贞。
■编辑 薛峰
E-mail:xuefeng039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