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已不仅仅取决于少数精英及其掌握的尖端技术,全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是这一过程的奠基阶段,然而在我们国家,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却处于极不平衡状态。本文从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出发,分析了造成不均衡发展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07-01
一、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一)生源不均衡。生源是衡量教育是否均衡发展的首要表现。生源是否均衡直接反映了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势必会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东西部的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是可以实现的。而现实情况则是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却呈现出失衡状态,且有加剧趋势。首先表现在生源数量上的失衡。“撤点并校”政策尽管已于2012年9月被国务院紧急叫停,但农村学校依然没有出现复苏迹象,反而“空壳学校”数量越来越多,城镇学校的“大班额”也日趋严重,农村“上学难”和“有学不上”的怪象也愈演愈烈。城乡义务教育的生源出现了严重失衡。
生源失衡是教育发展失衡的最直接表现。其背后隐藏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硬件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在硬件设施配置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硬件设施从校舍到教具,城乡之间有着极大差别。经过国家数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农村地区的教学楼基本上都焕然一新,而其它配套的硬件设施却远远没有跟上。其一,多媒体教学在城市已基本普及,而很多农村学校还是靠老师的板书,一堂课下来粉笔灰四处飞扬,并且耽误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无法高效利用。其二,体、音、美器材缺乏,很多农村学校的体育课也只能让学生跑跑步、做做操,要么就是自由活动;音乐课没有像样的乐器,更不用说钢琴或者音乐教室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老师唱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美术课也没有作画器材,很多农村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美术课。而城市学校的这些设施样样齐全,并且校园环境也是温馨优美。
(三)师资不均衡。城乡师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多年未补充年轻的新教师,即使有新教师也不会待很长时间,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二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三是一些地区还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代课教师没有严格制度约束,说走就走,责任心不强,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使城市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却停滞不前。尤其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今天,城乡经济差距更加显著。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直接决定居民收入状况,影响居民教育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管理体制。首先,不恰当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原因。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基础教育分级办学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即俗称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的盲目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其次,不合理的教师配备制度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又一直接原因。师资不均衡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农村学校缺少优秀的体、音、美、英语等学科教师,同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基本上集中在城镇学校,这样就造成了家长对农村教育的不信任。城镇优质教育把大批的农村生源吸引到城市学校。
再次,不合理的教学设施配置制度。优质的硬件教育资源也都是先分配给城镇学校,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还没有达到达标的标准,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结果是加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新的不平衡。
三、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调整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促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可以说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风向标和调节器,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会迎刃而解。
2.改革并完善教育地方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地方分级管理和中央监督的制度。地方教育资金利用情况及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要定期向中央汇报并备案,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
3.完善农村学校资源配置,建立标准化学校。从场地到设施,从硬件到软件都要标准化。包括教学场地、操场、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中心以及体、音、美器材都要进行标准化建设和配置;同时对教师的配置也是关键,综合县域内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统筹配置。硬件和软件都统一标准化,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是同样的环境和条件,就不会出现追求不一样的教育资源而择校了。
4.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切实保证农村学校需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逐步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助津贴标准。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使校长教师能够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有序流动,从而达到解决择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晓光,王志彦.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杨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作者简介:李艳海,男,汉,河南卢氏,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07-01
一、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一)生源不均衡。生源是衡量教育是否均衡发展的首要表现。生源是否均衡直接反映了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势必会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东西部的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是可以实现的。而现实情况则是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却呈现出失衡状态,且有加剧趋势。首先表现在生源数量上的失衡。“撤点并校”政策尽管已于2012年9月被国务院紧急叫停,但农村学校依然没有出现复苏迹象,反而“空壳学校”数量越来越多,城镇学校的“大班额”也日趋严重,农村“上学难”和“有学不上”的怪象也愈演愈烈。城乡义务教育的生源出现了严重失衡。
生源失衡是教育发展失衡的最直接表现。其背后隐藏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硬件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在硬件设施配置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硬件设施从校舍到教具,城乡之间有着极大差别。经过国家数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农村地区的教学楼基本上都焕然一新,而其它配套的硬件设施却远远没有跟上。其一,多媒体教学在城市已基本普及,而很多农村学校还是靠老师的板书,一堂课下来粉笔灰四处飞扬,并且耽误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无法高效利用。其二,体、音、美器材缺乏,很多农村学校的体育课也只能让学生跑跑步、做做操,要么就是自由活动;音乐课没有像样的乐器,更不用说钢琴或者音乐教室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老师唱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美术课也没有作画器材,很多农村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美术课。而城市学校的这些设施样样齐全,并且校园环境也是温馨优美。
(三)师资不均衡。城乡师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多年未补充年轻的新教师,即使有新教师也不会待很长时间,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二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三是一些地区还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代课教师没有严格制度约束,说走就走,责任心不强,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使城市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却停滞不前。尤其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今天,城乡经济差距更加显著。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直接决定居民收入状况,影响居民教育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管理体制。首先,不恰当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原因。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基础教育分级办学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即俗称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的盲目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其次,不合理的教师配备制度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又一直接原因。师资不均衡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农村学校缺少优秀的体、音、美、英语等学科教师,同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基本上集中在城镇学校,这样就造成了家长对农村教育的不信任。城镇优质教育把大批的农村生源吸引到城市学校。
再次,不合理的教学设施配置制度。优质的硬件教育资源也都是先分配给城镇学校,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还没有达到达标的标准,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结果是加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新的不平衡。
三、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调整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促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可以说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风向标和调节器,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会迎刃而解。
2.改革并完善教育地方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地方分级管理和中央监督的制度。地方教育资金利用情况及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要定期向中央汇报并备案,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
3.完善农村学校资源配置,建立标准化学校。从场地到设施,从硬件到软件都要标准化。包括教学场地、操场、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中心以及体、音、美器材都要进行标准化建设和配置;同时对教师的配置也是关键,综合县域内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统筹配置。硬件和软件都统一标准化,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是同样的环境和条件,就不会出现追求不一样的教育资源而择校了。
4.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切实保证农村学校需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逐步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助津贴标准。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使校长教师能够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有序流动,从而达到解决择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晓光,王志彦.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杨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作者简介:李艳海,男,汉,河南卢氏,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