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高中地理学习策略指导及训练方式的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地理教学现状的需要,是□现代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自身实践经验和问卷调查为基础,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等角度,分析了高中地理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并按照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的不同,从内容型策略和形式型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策略;指导方式;训练方式
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教师更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又寒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者、学习策略的训练者。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中地理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较少,多数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不足、运用不活,学生不会学习地理、害怕学习地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本人以新课程理念、地理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等为指导,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开展了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策略及其训练方式的研究。
1 影响高中学习策略的因素
影响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髙中地理教学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釆用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高中地理新编教材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基本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地理新编教材的主线是人地关系,核心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地看待问题、动态地分析问题、把握分析问题的空间尺度。新编教材增加了图幅数量,丰富了图像的类型,美化了版面设计,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编教材增加了问题研究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改善城市交通的措施等活动题均客观地展示了不同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答案,为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情境;新编教材增加了读图思考和思考等栏目,安排了大量的案例等阅读材料和选学材料,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明显增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3)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高中学生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认知能力较强、自我意识较清晰、个性发展更趋完善。
①观察能力较强:高中生能主动地制定观察计划,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他们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进行观察,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开展持续的观察;他们观察比较精确,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②记忆能力较强:高中生以有意识记为主,能够主动地设置比较长远的识记目标和保持任务,不断选择更好的识记和保持的方法,自我检查记忆效果;他们的识记又以理解性识记为主,记忆时更多的关注抽象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原理等,对于解释说明抽象内容的具体材料、事例,一般不作为记忆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较强: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优势比较明显,辩证思维发展较快。高二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已基本成熟,归纳推理的正确率高于80%,推理应用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高中生应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2 做好地理课程学习的策略
第一,依据课本,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结构,把知识学懂。课前争取预习,全面了解课本知识,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课认真听讲,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力争当堂消化已知的重难点。①理解基本概念,把握地理术语;②熟记地理名称,把握实际意义;③弄懂地理原理,把握一般地理特征和区域地理特征,把握主要地理事物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把握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
课后及时复习,加工整理相关知识,大致梳理课文的基本知识结构。①一周内抽时间反复阅读相关课文,朗读2——3遍后,一边朗读,一边关书闭眼、尝试背诵;②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列表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③对内容较多的知识先分层,分别找出每层的主要句、每句的中心词、每词的关键字,然后将各句的关键字组合成为一句顺口溜;④每天晚上临睡前在头脑中“放一遍电影”,尝试回忆一天所学的主要知识;⑤完成各种作业,初步运用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训练相关的技能技巧。
第二,利用地图,把基础知识巩固在图上,使知识落实。“左图右书”。经常对照课本查阅地图,反复观察地图,自觉挖掘地图中的有关信息点,养成看图、用图、记图的习惯。填图绘图。经常填图、绘制简易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河流分布图、工农业分布图、地形剖面图等,将一些重要的知识与相关的区域建立牢固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表象,努力构建心理地图。
(3)联系实际,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学活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或野外考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例如,月相观察、山体或岩石观察、河流地貌观察、风海流模拟实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日影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观测、绘制学校平面图或上学交通图,等等,一方面积累地理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网上浏览、查询,收看电视中各地的地理景观、风俗人情等节目。例如,中央台的正大综艺、绿色空间、气象百科、斗转星移、百家讲坛和武汉台的科教节目等。关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动态,并思考如何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有哪些课本知识与此有关,与课本知识有没有变化和不同,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么解决相关的问题。 展同学之间的讨论或师生讨论,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增强理解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策略;指导方式;训练方式
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教师更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又寒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者、学习策略的训练者。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中地理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较少,多数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不足、运用不活,学生不会学习地理、害怕学习地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本人以新课程理念、地理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等为指导,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开展了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策略及其训练方式的研究。
1 影响高中学习策略的因素
影响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髙中地理教学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釆用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高中地理新编教材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基本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地理新编教材的主线是人地关系,核心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地看待问题、动态地分析问题、把握分析问题的空间尺度。新编教材增加了图幅数量,丰富了图像的类型,美化了版面设计,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编教材增加了问题研究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改善城市交通的措施等活动题均客观地展示了不同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答案,为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情境;新编教材增加了读图思考和思考等栏目,安排了大量的案例等阅读材料和选学材料,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明显增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3)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高中学生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认知能力较强、自我意识较清晰、个性发展更趋完善。
①观察能力较强:高中生能主动地制定观察计划,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他们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进行观察,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开展持续的观察;他们观察比较精确,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②记忆能力较强:高中生以有意识记为主,能够主动地设置比较长远的识记目标和保持任务,不断选择更好的识记和保持的方法,自我检查记忆效果;他们的识记又以理解性识记为主,记忆时更多的关注抽象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原理等,对于解释说明抽象内容的具体材料、事例,一般不作为记忆的重点。
③思维能力较强: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优势比较明显,辩证思维发展较快。高二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已基本成熟,归纳推理的正确率高于80%,推理应用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高中生应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2 做好地理课程学习的策略
第一,依据课本,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结构,把知识学懂。课前争取预习,全面了解课本知识,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课认真听讲,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力争当堂消化已知的重难点。①理解基本概念,把握地理术语;②熟记地理名称,把握实际意义;③弄懂地理原理,把握一般地理特征和区域地理特征,把握主要地理事物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把握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
课后及时复习,加工整理相关知识,大致梳理课文的基本知识结构。①一周内抽时间反复阅读相关课文,朗读2——3遍后,一边朗读,一边关书闭眼、尝试背诵;②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列表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③对内容较多的知识先分层,分别找出每层的主要句、每句的中心词、每词的关键字,然后将各句的关键字组合成为一句顺口溜;④每天晚上临睡前在头脑中“放一遍电影”,尝试回忆一天所学的主要知识;⑤完成各种作业,初步运用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训练相关的技能技巧。
第二,利用地图,把基础知识巩固在图上,使知识落实。“左图右书”。经常对照课本查阅地图,反复观察地图,自觉挖掘地图中的有关信息点,养成看图、用图、记图的习惯。填图绘图。经常填图、绘制简易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河流分布图、工农业分布图、地形剖面图等,将一些重要的知识与相关的区域建立牢固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表象,努力构建心理地图。
(3)联系实际,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学活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或野外考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例如,月相观察、山体或岩石观察、河流地貌观察、风海流模拟实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日影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观测、绘制学校平面图或上学交通图,等等,一方面积累地理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网上浏览、查询,收看电视中各地的地理景观、风俗人情等节目。例如,中央台的正大综艺、绿色空间、气象百科、斗转星移、百家讲坛和武汉台的科教节目等。关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动态,并思考如何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有哪些课本知识与此有关,与课本知识有没有变化和不同,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么解决相关的问题。 展同学之间的讨论或师生讨论,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增强理解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