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基本功;训练策略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强烈需求存在巨大反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极少,临时、兼职教师多的现状客观存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专业基本功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根据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现状,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本文拟从专业基本功的角度探讨。
一、如何选择与确定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可以从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培养与沟通、针对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与措施及其他方面进行考量。
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教师以学生群体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精神,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通过团体辅导与团体成员进行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认识与沟通:在辅导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背景、经历的学生,在团体或个别辅导中应用多种方式了解和观察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多种生动的活动帮助学生端正认识、陶冶情感。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个过程是一个双边的合作、沟通、了解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创造情感激励的氛围,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干预的方法与措施:在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中,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干预、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的干预、班主任的干预;从干预的内容上讲,有认知干预、行为矫正、情感干预等。
其他方面: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同时也涉及同事、上级、家长等多方面,因此与同事、上级、家长的互动和协作也是考量心理辅导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因素。
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笔者在确定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途径与方法上选择了关键行为事件的访谈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整理与检验和文献资料查阅法等来确定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关键行为事件的访谈: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笔者对多名优秀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讲述自己在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关键情境,从而收集被访谈者在关键性事件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通过对比分析访谈结果,提取导致能力差异的关键行为特征,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产生高绩效的能力要素。
问卷调查: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中获取了行为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系列与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指标相关的问题构成。
数据整理与检验:就是把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研究的基础,并对问卷进行结构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整理,并对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笔者初步确定了考察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的18项基本指标:
能开发与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能研究适合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方式;
具备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具备对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能与学生共情;
掌握学生心理咨询基本技术的理论与知识;
能诊断学生学业、人际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倾听学生心里话,了解学生的想法;
具有认识了解学生的能力;
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技术;
从学生生涯发展出发考虑问题;
具备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能力;
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把工作当事业来看,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善于交流、沟通;
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情感特点;
能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常用的方法;
善于同家长合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文献资料的查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目前,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界定。贾晓波认为,为了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与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关系的能力,对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诊断的能力,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沟通协调能力五种。王科成认为,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四种: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和简单的心理治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雷五明将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会谈能力、影响与干预能力、结束能力四种。王燮辞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研能力四项基本功。
二、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五项专业基本功的内容与训练标准
什么是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呢?它是指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顺利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特征、基本素质和能力倾向。一方面,它是由多种单项的能力和素质组成的和谐整体,缺少任何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影响教师能力、水平的发挥;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根据各自所起的作用及适用范围的不同进行综合考查。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基本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水平与发挥效果。根据调研(访谈、问卷、数据整理)以及文献资料法搜索出的总结,从有利于深化教师专业基本功与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的认识出发,笔者把心理辅导活动分成了团体与个体辅导两个方面,将专业基本功划分为五类:能听会说的咨访基本功、能观会处的诊断基本功、能引会导的干预基本功、能写会话的设计基本功、能教会引的教学基本功。
1.建立咨访关系的技能
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建立真诚、信任、接纳和坦率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技能。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是咨询的第一步,是决定咨询成败的关键因素,辅导教师具备咨访关系技能必须对来访学生做到:尊重、真诚和共情。对来访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尊重表现在:心理辅导教师能无私地关爱学生,完全接纳、真诚地对待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能站在来访学生的立场去感受、理解学生已表达和尚未表达、感知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情;同时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反馈给学生。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在建立咨询访关系时要能听会说(能听:善于倾听;会说:准确表达、交流)。
2.心理诊断的技能
心理诊断是一个系列过程,从广义上讲是对正常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人格特点及个人发展水平的评估;从狭义上讲是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心理评估。心理诊断包括确定目的、收集资料、观察现象、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六个环节。心理辅导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准确诊断,要善于观察,并找出来访学生错误的认知结构,将来访学生的个人问题延伸出去寻找根源。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做到能观会处(能观:善于观察;会处:处理、评估),强调以“整合”和“系统”的观念进行诊断,将心理诊断看作一个不断发现、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3.心理问题干预的技能
当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和心理问题诊断已经明朗,情感反应得以澄清,学生的不同选择及其行为结果也已考虑在内时,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现行对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作为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功,我们主要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调整与行为矫正两个方面进行。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做到能引会导(能引:引领、辅导;会导:疏导、干预),帮助学生自立自强,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青春期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产生行为转变,使其健康成长。
4.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技能
心理辅导活动是以活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形式,不同于学科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得到启示,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辅导活动设计一般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辩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指导和心理知识讲座等。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则应做好:制订团体辅导计划、确立辅导目标、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辅导进行评价等。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做到能写会话(能写:精于设计;会话:表达设计意图)。
5.心理辅导课的授课技能
心理辅导课的授课技能是心理辅导教师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为目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采用的语言、共情、组织、调控等技能。
因此在心理辅导课授课时教师要能教会引(能教:教会学生从理念上感悟、情绪上调节、技能上掌握;会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心理辅导教师五项专业基本功训练的路径与策略
专项训练:当前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少,专职的更不多,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要让教师成长为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是基础。
开展专项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寻求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参加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班、听心理健康讲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学习建立咨访关系、诊断、会谈等基本技能,培训教师要对教师研习情况进行分析、全程关注、及时指导,对教师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的水平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
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就是要“学以致用”,这是心理辅导教师基本功形成的关键。无论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根本不可能形成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实践体验通常通过对来访学生的资料收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等活动来完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深入理解所学理论,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合作交流:心理辅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如与家长、学生、社会人士、专家进行合作等。合作交流是心理辅导教师五项基本功形成的桥梁,全面的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增强,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案例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反思是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心理辅导教师在辅导活动中的反思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五项基本功形成的动力。
所谓案例反思,就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对学生各方面问题进行辅导后的自我解析,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案例过程本身的反思,同时也是对自己处理此案例行为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有助于心理辅导教师逐步摆脱固有理论、技术的禁锢,提高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行为改进:培训与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行为的自动化,教师不仅要对整个辅导活动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而且还要对自身心理辅导技术进行整合和优化,进而完成自身专业素质的跨越性提升,这是心理辅导教师形成五项基本功的归宿和目的。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基础教育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性教师行动研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08-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胡永萍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
[3]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1.重庆市北碚区澄江教管中心,重庆,100700;2.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700)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洪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强烈需求存在巨大反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极少,临时、兼职教师多的现状客观存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专业基本功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根据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现状,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本文拟从专业基本功的角度探讨。
一、如何选择与确定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可以从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培养与沟通、针对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与措施及其他方面进行考量。
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教师以学生群体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精神,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通过团体辅导与团体成员进行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认识与沟通:在辅导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背景、经历的学生,在团体或个别辅导中应用多种方式了解和观察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多种生动的活动帮助学生端正认识、陶冶情感。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个过程是一个双边的合作、沟通、了解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创造情感激励的氛围,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干预的方法与措施:在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中,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干预、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的干预、班主任的干预;从干预的内容上讲,有认知干预、行为矫正、情感干预等。
其他方面: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同时也涉及同事、上级、家长等多方面,因此与同事、上级、家长的互动和协作也是考量心理辅导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因素。
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笔者在确定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途径与方法上选择了关键行为事件的访谈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整理与检验和文献资料查阅法等来确定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关键行为事件的访谈: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笔者对多名优秀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讲述自己在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关键情境,从而收集被访谈者在关键性事件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通过对比分析访谈结果,提取导致能力差异的关键行为特征,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产生高绩效的能力要素。
问卷调查: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中获取了行为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系列与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指标相关的问题构成。
数据整理与检验:就是把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研究的基础,并对问卷进行结构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整理,并对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笔者初步确定了考察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能力的18项基本指标:
能开发与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能研究适合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方式;
具备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具备对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能与学生共情;
掌握学生心理咨询基本技术的理论与知识;
能诊断学生学业、人际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倾听学生心里话,了解学生的想法;
具有认识了解学生的能力;
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技术;
从学生生涯发展出发考虑问题;
具备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能力;
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把工作当事业来看,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善于交流、沟通;
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情感特点;
能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常用的方法;
善于同家长合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文献资料的查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目前,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界定。贾晓波认为,为了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与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关系的能力,对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诊断的能力,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沟通协调能力五种。王科成认为,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四种: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和简单的心理治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雷五明将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会谈能力、影响与干预能力、结束能力四种。王燮辞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研能力四项基本功。
二、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五项专业基本功的内容与训练标准
什么是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呢?它是指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顺利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特征、基本素质和能力倾向。一方面,它是由多种单项的能力和素质组成的和谐整体,缺少任何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影响教师能力、水平的发挥;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根据各自所起的作用及适用范围的不同进行综合考查。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基本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水平与发挥效果。根据调研(访谈、问卷、数据整理)以及文献资料法搜索出的总结,从有利于深化教师专业基本功与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的认识出发,笔者把心理辅导活动分成了团体与个体辅导两个方面,将专业基本功划分为五类:能听会说的咨访基本功、能观会处的诊断基本功、能引会导的干预基本功、能写会话的设计基本功、能教会引的教学基本功。
1.建立咨访关系的技能
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建立真诚、信任、接纳和坦率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技能。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是咨询的第一步,是决定咨询成败的关键因素,辅导教师具备咨访关系技能必须对来访学生做到:尊重、真诚和共情。对来访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尊重表现在:心理辅导教师能无私地关爱学生,完全接纳、真诚地对待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能站在来访学生的立场去感受、理解学生已表达和尚未表达、感知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情;同时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反馈给学生。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在建立咨询访关系时要能听会说(能听:善于倾听;会说:准确表达、交流)。
2.心理诊断的技能
心理诊断是一个系列过程,从广义上讲是对正常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人格特点及个人发展水平的评估;从狭义上讲是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心理评估。心理诊断包括确定目的、收集资料、观察现象、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六个环节。心理辅导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准确诊断,要善于观察,并找出来访学生错误的认知结构,将来访学生的个人问题延伸出去寻找根源。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做到能观会处(能观:善于观察;会处:处理、评估),强调以“整合”和“系统”的观念进行诊断,将心理诊断看作一个不断发现、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3.心理问题干预的技能
当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和心理问题诊断已经明朗,情感反应得以澄清,学生的不同选择及其行为结果也已考虑在内时,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现行对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作为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功,我们主要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调整与行为矫正两个方面进行。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做到能引会导(能引:引领、辅导;会导:疏导、干预),帮助学生自立自强,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青春期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产生行为转变,使其健康成长。
4.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技能
心理辅导活动是以活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形式,不同于学科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得到启示,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辅导活动设计一般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辩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指导和心理知识讲座等。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则应做好:制订团体辅导计划、确立辅导目标、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辅导进行评价等。
因此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做到能写会话(能写:精于设计;会话:表达设计意图)。
5.心理辅导课的授课技能
心理辅导课的授课技能是心理辅导教师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为目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采用的语言、共情、组织、调控等技能。
因此在心理辅导课授课时教师要能教会引(能教:教会学生从理念上感悟、情绪上调节、技能上掌握;会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心理辅导教师五项专业基本功训练的路径与策略
专项训练:当前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少,专职的更不多,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要让教师成长为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是基础。
开展专项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寻求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参加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班、听心理健康讲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学习建立咨访关系、诊断、会谈等基本技能,培训教师要对教师研习情况进行分析、全程关注、及时指导,对教师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的水平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
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就是要“学以致用”,这是心理辅导教师基本功形成的关键。无论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根本不可能形成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实践体验通常通过对来访学生的资料收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等活动来完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深入理解所学理论,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合作交流:心理辅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如与家长、学生、社会人士、专家进行合作等。合作交流是心理辅导教师五项基本功形成的桥梁,全面的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增强,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案例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反思是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心理辅导教师在辅导活动中的反思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五项基本功形成的动力。
所谓案例反思,就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对学生各方面问题进行辅导后的自我解析,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案例过程本身的反思,同时也是对自己处理此案例行为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有助于心理辅导教师逐步摆脱固有理论、技术的禁锢,提高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行为改进:培训与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行为的自动化,教师不仅要对整个辅导活动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而且还要对自身心理辅导技术进行整合和优化,进而完成自身专业素质的跨越性提升,这是心理辅导教师形成五项基本功的归宿和目的。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基础教育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性教师行动研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08-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胡永萍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
[3]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1.重庆市北碚区澄江教管中心,重庆,100700;2.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700)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