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主力军的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亦是基本借助网络工具去完成。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网络工具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缺乏社会经验和安全意识的他们带来了灾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逐渐轮为了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为了给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必须重视校园网络诈骗问题,建立起“个人—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诈骗联防体系,共同努力推动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治理。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诈骗 高校 防范
一、校园网络诈骗特征
通过对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近几年发生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此类案件的一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易受骗性;2.诈骗主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性;3.诈骗手段科技化程度高。
1.1学生的易受骗性
当代大学生年龄普遍处于18-22岁之间,甚至还有部分同学未成年。他们年纪小,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不强,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猎物。同时,刚从高中紧张、高强度的生活中脱离,进入到比较自由、独立的环境中,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想去尝试,很容易落入诈骗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再加上,大部分同学可以自由支配学费和生活费,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用钱无计划性,甚至出现一些不理性消费。这种情况下,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借贷广告,无形中成为了诈骗者的帮凶,让更多的学生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的圈套。
1.2诈骗主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性
诈骗主体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团,他们又严密的组织纪律。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其中还不乏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他们在接受了严格“上岗培训”后,业务能力和反侦察能力极强。通过由违法途径获取的一些个人信息,对大学生实施“精准诈骗”。每完成一单,根据金额大小,实行累进制提成。并且整个组织,在一个窝点的运营时间绝对不超过三个月,无论是否赚钱,过了三个月后必须整体搬迁至另一个窝点,无形中增加了办案难度。
1.3诈骗手段科技化程度高
现在诈骗团伙采用一卡通、400电话、伪基站、利用VoIP网络技术、设置虚拟号码模拟语言提示等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编写犯罪脚本。分角色扮演、冒充、模仿相关工作人员,以刷单、介绍兼职、点赞有奖等为借口,直接诱骗大学生转账资金到指定账户或发送一下可以获取个人密码的网络链接。前几次确实是可以收到微小回报,但是随着后期被要求投入增加,一旦完成较大资金转账后诈骗者便会消失无影踪,此时方知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损失难以追回。
二、校园典型案例综合分析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罗某某同学是一名准大一新生,其父亲残疾,母亲低保户,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在高考完后,她想通过做兼职赚取日常生活费,去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于是,她在网络上搜索加入了一个QQ兼职群,2018年9月9日,该群里的好友过来搭讪,问她是否愿意做淘宝刷单(刷单为商家刷信誉度,实际不购买商品),她表示愿意。之后双方便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每单有20%的佣金,需要先用自己的钱拍下来,之后会把本金和佣金一并返还。首先,罗同学并没有完全相信,只是抱著尝试的心态用自己的几百块零花钱进行刷单,也确实是得到了对方所承诺返还的本金和佣金。尝到甜头之后,她开始完全信任对方。对方也是一步一步要求罗同学刷更大的单,但是她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本打算放弃,却在对方工作人员多次“威逼利诱”之下,她开始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想着“零花钱花完了,还有学费,反正他马上就会把钱返给我,我也不吃亏,还能赚到钱”。罗同学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步步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中。当她用学费刷完单后,对方工作人员就以系统故障为由,暂时不能把钱返给她。此时,她已经开始怀疑对方了,但仍旧没有放弃,过了半个小时继续给对方发信息,对话框显示对方已经不是好友,接收不到任何信息。此时,她意识到钱真的要不回来了,立即拨打了110报警。至此,罗同学学费加上生活费共计17000余元全被骗光。当晚,她彻夜未眠,大部分学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现在被骗了,无疑雪上加霜。
学生当事人因是低收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面对此类诈骗给学生家庭带来一定经济压力的同时,也给学生本人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此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决该生的学费问题,民政部门及时为她办理了助学贷款。同时学校了解了此情况后,也为罗同学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其延期交清学费。并且在她来到学习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老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预先进行了心理干预,以防出现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诈骗特征及具体案件的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猎物。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我们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必须要做到四体联动,形成向心力,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3.1政府方面
政府必须在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破解诈骗的技术、资金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等引导和发挥各方力量,集中全力去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去杜绝网络诈骗的出现。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预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法治校园作出贡献。[1] 3.2社会方面
在防治高校网络诈骗工作中,社会方面应当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校园不是独立的象牙塔,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安定的社会网络环境,是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社会使用创新的传播话语,借助新颖的传播工具和手段,通过对于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把常见的防骗手段传递给高校青年学生,让正能量包围青年学生。提升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积极开展一些防骗课程;启发学生的防范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打造出优势互补、共融互通的网络防骗平台,把过去单一引导和教育模式,引向多维立体全方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日常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为他们打下一剂强劲的预防针。
3.3高校方面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战场,不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使命,也肩负着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为了完成赋予的责任,学校自身必须加强管理,提升抵御外部诈骗信息和相关人员的辨别能力,同时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预防能力。
1. 加强学生校园不良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
各学院积极开展以“防范非法集资,拒绝校园贷,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网贷的危害,提高警惕性,防止被骗。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以拒绝校园网络贷款。每个学院都利用海报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网络贷款的危害和麻烦。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理性消费,拒绝校园贷款”活动,让学生远离不良网络贷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拓宽扶贫渠道,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认真了解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成长帮助、生活帮助、就业帮助,防止贫困学生因生活困难而接受网络贷款。
2. 构建多方防范长效机制
积极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团队密切关注学生的非正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全体学生的风险提示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醒学生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证件,不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做贷款担保人。利用校园网、微博、校园广播等渠道,及时向学生推送相关的典型案例。
3.4学生自身方面
针对出现的一系列校园诈骗事件,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持头脑清醒,提高认识,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處”,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说的利益和承诺,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然后同学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因为据统计显示,大部分诈骗案件中多是诈骗分子通过盗用QQ、微信等方式冒充该同学,骗说遇到困难急需用钱。被骗者在未经任何沟通和思考的情况下,便把钱转给对方,转完钱之后才恍然大悟被骗了。其实在收到求救信息时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真伪,但就是缺少了这个关键步骤,过于相信网络文字未经思考便落入了圈套中。
同时要加强防骗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防骗活动。认真浏览微信、微博等官方媒体中有关预防校园网络诈骗的宣传,克服不良习惯,丰富阅历和知识,正确地使用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身边到处充满了诈骗信息,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轻则遭受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重则可能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给校园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全社会、各部门都必须重视校园网络诈骗问题,建立起“个人—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诈骗联防体系,共同努力推动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治理。
参 考 文 献
[1]郭萌萌,王明贤.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研究[J]社会发展,2021
[2]耿梦茜.高校网络诈骗现象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08)
[3]王飞,王婷婷.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受骗心理变化研究[J],电子商务,2018(11)
[4]黄航,李爱民.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思考[J],2017
[5]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N].本报评论员.人民公安报.2021-04-10(001)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诈骗 高校 防范
一、校园网络诈骗特征
通过对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近几年发生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此类案件的一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易受骗性;2.诈骗主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性;3.诈骗手段科技化程度高。
1.1学生的易受骗性
当代大学生年龄普遍处于18-22岁之间,甚至还有部分同学未成年。他们年纪小,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不强,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猎物。同时,刚从高中紧张、高强度的生活中脱离,进入到比较自由、独立的环境中,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想去尝试,很容易落入诈骗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再加上,大部分同学可以自由支配学费和生活费,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用钱无计划性,甚至出现一些不理性消费。这种情况下,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借贷广告,无形中成为了诈骗者的帮凶,让更多的学生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的圈套。
1.2诈骗主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性
诈骗主体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团,他们又严密的组织纪律。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其中还不乏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他们在接受了严格“上岗培训”后,业务能力和反侦察能力极强。通过由违法途径获取的一些个人信息,对大学生实施“精准诈骗”。每完成一单,根据金额大小,实行累进制提成。并且整个组织,在一个窝点的运营时间绝对不超过三个月,无论是否赚钱,过了三个月后必须整体搬迁至另一个窝点,无形中增加了办案难度。
1.3诈骗手段科技化程度高
现在诈骗团伙采用一卡通、400电话、伪基站、利用VoIP网络技术、设置虚拟号码模拟语言提示等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编写犯罪脚本。分角色扮演、冒充、模仿相关工作人员,以刷单、介绍兼职、点赞有奖等为借口,直接诱骗大学生转账资金到指定账户或发送一下可以获取个人密码的网络链接。前几次确实是可以收到微小回报,但是随着后期被要求投入增加,一旦完成较大资金转账后诈骗者便会消失无影踪,此时方知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损失难以追回。
二、校园典型案例综合分析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罗某某同学是一名准大一新生,其父亲残疾,母亲低保户,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在高考完后,她想通过做兼职赚取日常生活费,去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于是,她在网络上搜索加入了一个QQ兼职群,2018年9月9日,该群里的好友过来搭讪,问她是否愿意做淘宝刷单(刷单为商家刷信誉度,实际不购买商品),她表示愿意。之后双方便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每单有20%的佣金,需要先用自己的钱拍下来,之后会把本金和佣金一并返还。首先,罗同学并没有完全相信,只是抱著尝试的心态用自己的几百块零花钱进行刷单,也确实是得到了对方所承诺返还的本金和佣金。尝到甜头之后,她开始完全信任对方。对方也是一步一步要求罗同学刷更大的单,但是她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本打算放弃,却在对方工作人员多次“威逼利诱”之下,她开始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想着“零花钱花完了,还有学费,反正他马上就会把钱返给我,我也不吃亏,还能赚到钱”。罗同学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步步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中。当她用学费刷完单后,对方工作人员就以系统故障为由,暂时不能把钱返给她。此时,她已经开始怀疑对方了,但仍旧没有放弃,过了半个小时继续给对方发信息,对话框显示对方已经不是好友,接收不到任何信息。此时,她意识到钱真的要不回来了,立即拨打了110报警。至此,罗同学学费加上生活费共计17000余元全被骗光。当晚,她彻夜未眠,大部分学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现在被骗了,无疑雪上加霜。
学生当事人因是低收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面对此类诈骗给学生家庭带来一定经济压力的同时,也给学生本人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此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决该生的学费问题,民政部门及时为她办理了助学贷款。同时学校了解了此情况后,也为罗同学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其延期交清学费。并且在她来到学习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老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预先进行了心理干预,以防出现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诈骗特征及具体案件的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猎物。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我们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必须要做到四体联动,形成向心力,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3.1政府方面
政府必须在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破解诈骗的技术、资金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等引导和发挥各方力量,集中全力去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去杜绝网络诈骗的出现。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预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法治校园作出贡献。[1] 3.2社会方面
在防治高校网络诈骗工作中,社会方面应当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校园不是独立的象牙塔,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安定的社会网络环境,是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社会使用创新的传播话语,借助新颖的传播工具和手段,通过对于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把常见的防骗手段传递给高校青年学生,让正能量包围青年学生。提升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积极开展一些防骗课程;启发学生的防范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打造出优势互补、共融互通的网络防骗平台,把过去单一引导和教育模式,引向多维立体全方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日常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为他们打下一剂强劲的预防针。
3.3高校方面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战场,不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使命,也肩负着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为了完成赋予的责任,学校自身必须加强管理,提升抵御外部诈骗信息和相关人员的辨别能力,同时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预防能力。
1. 加强学生校园不良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
各学院积极开展以“防范非法集资,拒绝校园贷,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网贷的危害,提高警惕性,防止被骗。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以拒绝校园网络贷款。每个学院都利用海报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网络贷款的危害和麻烦。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理性消费,拒绝校园贷款”活动,让学生远离不良网络贷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拓宽扶贫渠道,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认真了解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成长帮助、生活帮助、就业帮助,防止贫困学生因生活困难而接受网络贷款。
2. 构建多方防范长效机制
积极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团队密切关注学生的非正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全体学生的风险提示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醒学生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证件,不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做贷款担保人。利用校园网、微博、校园广播等渠道,及时向学生推送相关的典型案例。
3.4学生自身方面
针对出现的一系列校园诈骗事件,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持头脑清醒,提高认识,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處”,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说的利益和承诺,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然后同学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因为据统计显示,大部分诈骗案件中多是诈骗分子通过盗用QQ、微信等方式冒充该同学,骗说遇到困难急需用钱。被骗者在未经任何沟通和思考的情况下,便把钱转给对方,转完钱之后才恍然大悟被骗了。其实在收到求救信息时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真伪,但就是缺少了这个关键步骤,过于相信网络文字未经思考便落入了圈套中。
同时要加强防骗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防骗活动。认真浏览微信、微博等官方媒体中有关预防校园网络诈骗的宣传,克服不良习惯,丰富阅历和知识,正确地使用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身边到处充满了诈骗信息,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轻则遭受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重则可能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给校园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全社会、各部门都必须重视校园网络诈骗问题,建立起“个人—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诈骗联防体系,共同努力推动高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治理。
参 考 文 献
[1]郭萌萌,王明贤.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研究[J]社会发展,2021
[2]耿梦茜.高校网络诈骗现象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08)
[3]王飞,王婷婷.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受骗心理变化研究[J],电子商务,2018(11)
[4]黄航,李爱民.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思考[J],2017
[5]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N].本报评论员.人民公安报.2021-0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