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世佳人》是美国人特别钟爱的一部电影。该片自1939年9月9日在福克斯剧院首映之后,始终在各类电影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像美国电影协会和英国广播公司分别于1998年和2015年邀请专家评选的“100部最佳美国电影”,而哈里斯民调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做的民意调查则显示,《乱世佳人》是普通美国人的最爱。该片的票房也证实了这一点。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它是有史以来美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
然而,不管是傲视群雄的榜单名次还是一路领跑的票房成绩,一切似乎都不再激动人心。《乱世佳人》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好莱坞皇冠上的明珠,它所达到的任何高度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电影中气势恢宏的场景,绚丽大胆的色彩,时至今日,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热烈奔放的费雯·丽,帅气性感的克拉克·盖博,他们的一言一颦、爱恨情仇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这正是一部让观众顶礼膜拜的电影。但是如果我们现在重新审视《乱世佳人》,竟发现它从头至尾竟然是如此荒诞不经。
这远非一部老少咸宜、适合阖家观赏的电影,它赞美的是一个工于心计、撒谎成性、唯利是图、感情不专的女人。这是一封写给南方蓄奴州的缠绵情书,同时又是一封写给北方废奴州的恶毒诽谤信。它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从浮华浅薄的喜剧陡然跌入哀怨伤感的悲剧,随即又从悲剧急转为喜剧。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漫漫人生路上相爱相杀,没有终点。这又是一个由无数松散片段组成的成长故事,在演绎了近4小时后,留下一个戛然而止、悬而未决的结局。总之,《乱世佳人》是荒谬可笑的,问题多多,几乎无法归类。奇怪的是,它没有沦为美国人最讨厌的电影,反倒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影。
一路磕磕绊绊的拍摄
其实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电影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爾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这是一本超级畅销书,长达1037页。独立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用5万美元买下了小说的电影版权,但是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却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工作,事实上它根本没有真正完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脚本由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人一遍遍地重写,但直到拍摄阶段,塞尔兹尼克自己仍在每天修改对白。拍摄如此冗长而复杂的电影更是难上加难。塞尔兹尼克为女主角试镜了31位美国最受欢迎的女演员,最后敲定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英国人费雯·丽。他邀请好友乔治·库克来担任导演,但开机仅三周后,又换成了维克多·弗莱明。岂料弗莱明也难以胜任,两周后就放弃了这个项目。随着预算不断攀升,《乱世佳人》在小报的八卦专栏中被讥讽为“塞尔兹尼克的闹剧”,弄得人尽皆知。
当电影终于拍完,一切才得以改变。电影上映后红极一时,随即获得10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年最赚钱的电影。塞尔兹尼克的完美主义得到了丰厚回报,他废寝忘食的连日奋战没有白费。但是这次成功绝非水到渠成,那些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只是被假象迷住了眼睛。
《乱世佳人》一开始就不是一部充满鲜血、汗水和热泪的史诗,而是一出喧闹的浪漫喜剧。斯嘉丽·奥哈拉(费雯·丽饰)出场时,穿着一件像是降落伞的褶边裙子,在人群中翩翩起舞,优雅地拒绝了两个冒失的求婚者。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但是战前的南方依然歌舞升平,犹如世外桃源。斯嘉丽的眼里除了已有婚约的阿什利·威尔克斯(莱斯利·霍华德饰),再无他人,对于风流倜傥的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献上的殷勤也视而不见。
接下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即使当南北战争打响,电影的叙事仍然和前面一样匆忙而又草率。斯嘉丽第一任丈夫的死处理得犹如儿戏:通过一晃而过的来信镜头宣告他死于麻疹,随后的画面就是斯嘉丽试戴与丧服相配的帽子。总之,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节奏之快简直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后期剪辑的幅度之大,让你对斯嘉丽的三场婚礼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相较而言,《霍比特人》拍了三部,《饥饿游戏》光第三部就又分了上下两集。像《乱世佳人》这样内容庞杂的电影若是放到21世纪来拍摄,绝不会是这样的处理方式。
荒诞的三角恋情
电影的前四分之一部分热闹非凡,但残酷的南北战争降临了,斯嘉丽也无法置身事外,投入到血腥的伤病员救护工作中,影片的色调顿时变得暗淡压抑,那些还沉浸在浪漫恶作剧中的观众一时还真有点难以适应。我们再来看看斯嘉丽这一形象本身:出手冷酷无情,决断反复无常,行为太过招摇。电影史上难见这样异端的女主角。
更大的争议来自电影中对黑人角色的处理。事实上,米切尔的小说刚一出版就颇受争议,尽管塞尔兹尼克已经下大力气去除了大多数带有种族色彩的敏感内容,但斯嘉丽的父亲建议她“你必须对下等人毫不留情,特别是对黑人”这句话,还是让人耿耿于怀。归功于这部电影,饰演奶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有幸成为首位夺得奥斯卡奖的美国黑人。但是奶妈的两个黑仆同伴珀克(奥斯卡·波尔克饰)和碧西(巴特弗莱·麦克奎恩饰)却被侮辱性地丑化了。美国北部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直言,麦克奎恩的表演让他感觉黑人“简直就是匍匐在地的可怜虫”。
电影的最后一小时,故事不再关注南北战争对南方的影响,也不再聚焦斯嘉丽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与命运抗争,而是迎来了它的致命缺陷:这竟是一出荒诞的三角恋情。虽然斯嘉丽此时已和白瑞德喜结连理,但她对阿什利仍念念不忘,那可是个十年前就拒绝她的家伙,一个优柔寡断、自命不凡的小人。
恐怕没有哪个演员能胜过魅力非凡的盖博,但是阿什利的扮演者却是一个头戴假发的46岁大叔。他根本不想扮演这个角色,从没读过米切尔的原小说,对影坛新人费雯·丽没有耐心,甚至连短促的英国口音也懒得掩饰。荒谬的是,像斯嘉丽这样从不因循守旧的人,竟然会选择与自己性格完全对立的阿什利,而非珠联璧合的白瑞德。这正是这部不按常理出牌的电影最不合情理的地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多年之后,我们仍然着迷于斯嘉丽,仍然为斯嘉丽和白瑞德的恩怨心有戚戚焉。但是斯嘉丽和阿什利之间的事呢?坦白地说,我们根本不感兴趣。
然而,不管是傲视群雄的榜单名次还是一路领跑的票房成绩,一切似乎都不再激动人心。《乱世佳人》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好莱坞皇冠上的明珠,它所达到的任何高度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电影中气势恢宏的场景,绚丽大胆的色彩,时至今日,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热烈奔放的费雯·丽,帅气性感的克拉克·盖博,他们的一言一颦、爱恨情仇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这正是一部让观众顶礼膜拜的电影。但是如果我们现在重新审视《乱世佳人》,竟发现它从头至尾竟然是如此荒诞不经。
这远非一部老少咸宜、适合阖家观赏的电影,它赞美的是一个工于心计、撒谎成性、唯利是图、感情不专的女人。这是一封写给南方蓄奴州的缠绵情书,同时又是一封写给北方废奴州的恶毒诽谤信。它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从浮华浅薄的喜剧陡然跌入哀怨伤感的悲剧,随即又从悲剧急转为喜剧。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漫漫人生路上相爱相杀,没有终点。这又是一个由无数松散片段组成的成长故事,在演绎了近4小时后,留下一个戛然而止、悬而未决的结局。总之,《乱世佳人》是荒谬可笑的,问题多多,几乎无法归类。奇怪的是,它没有沦为美国人最讨厌的电影,反倒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影。
一路磕磕绊绊的拍摄
其实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电影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爾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这是一本超级畅销书,长达1037页。独立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用5万美元买下了小说的电影版权,但是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却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工作,事实上它根本没有真正完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脚本由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人一遍遍地重写,但直到拍摄阶段,塞尔兹尼克自己仍在每天修改对白。拍摄如此冗长而复杂的电影更是难上加难。塞尔兹尼克为女主角试镜了31位美国最受欢迎的女演员,最后敲定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英国人费雯·丽。他邀请好友乔治·库克来担任导演,但开机仅三周后,又换成了维克多·弗莱明。岂料弗莱明也难以胜任,两周后就放弃了这个项目。随着预算不断攀升,《乱世佳人》在小报的八卦专栏中被讥讽为“塞尔兹尼克的闹剧”,弄得人尽皆知。
当电影终于拍完,一切才得以改变。电影上映后红极一时,随即获得10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年最赚钱的电影。塞尔兹尼克的完美主义得到了丰厚回报,他废寝忘食的连日奋战没有白费。但是这次成功绝非水到渠成,那些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只是被假象迷住了眼睛。
《乱世佳人》一开始就不是一部充满鲜血、汗水和热泪的史诗,而是一出喧闹的浪漫喜剧。斯嘉丽·奥哈拉(费雯·丽饰)出场时,穿着一件像是降落伞的褶边裙子,在人群中翩翩起舞,优雅地拒绝了两个冒失的求婚者。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但是战前的南方依然歌舞升平,犹如世外桃源。斯嘉丽的眼里除了已有婚约的阿什利·威尔克斯(莱斯利·霍华德饰),再无他人,对于风流倜傥的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献上的殷勤也视而不见。
接下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即使当南北战争打响,电影的叙事仍然和前面一样匆忙而又草率。斯嘉丽第一任丈夫的死处理得犹如儿戏:通过一晃而过的来信镜头宣告他死于麻疹,随后的画面就是斯嘉丽试戴与丧服相配的帽子。总之,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节奏之快简直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后期剪辑的幅度之大,让你对斯嘉丽的三场婚礼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相较而言,《霍比特人》拍了三部,《饥饿游戏》光第三部就又分了上下两集。像《乱世佳人》这样内容庞杂的电影若是放到21世纪来拍摄,绝不会是这样的处理方式。
荒诞的三角恋情
电影的前四分之一部分热闹非凡,但残酷的南北战争降临了,斯嘉丽也无法置身事外,投入到血腥的伤病员救护工作中,影片的色调顿时变得暗淡压抑,那些还沉浸在浪漫恶作剧中的观众一时还真有点难以适应。我们再来看看斯嘉丽这一形象本身:出手冷酷无情,决断反复无常,行为太过招摇。电影史上难见这样异端的女主角。
更大的争议来自电影中对黑人角色的处理。事实上,米切尔的小说刚一出版就颇受争议,尽管塞尔兹尼克已经下大力气去除了大多数带有种族色彩的敏感内容,但斯嘉丽的父亲建议她“你必须对下等人毫不留情,特别是对黑人”这句话,还是让人耿耿于怀。归功于这部电影,饰演奶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有幸成为首位夺得奥斯卡奖的美国黑人。但是奶妈的两个黑仆同伴珀克(奥斯卡·波尔克饰)和碧西(巴特弗莱·麦克奎恩饰)却被侮辱性地丑化了。美国北部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直言,麦克奎恩的表演让他感觉黑人“简直就是匍匐在地的可怜虫”。
电影的最后一小时,故事不再关注南北战争对南方的影响,也不再聚焦斯嘉丽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与命运抗争,而是迎来了它的致命缺陷:这竟是一出荒诞的三角恋情。虽然斯嘉丽此时已和白瑞德喜结连理,但她对阿什利仍念念不忘,那可是个十年前就拒绝她的家伙,一个优柔寡断、自命不凡的小人。
恐怕没有哪个演员能胜过魅力非凡的盖博,但是阿什利的扮演者却是一个头戴假发的46岁大叔。他根本不想扮演这个角色,从没读过米切尔的原小说,对影坛新人费雯·丽没有耐心,甚至连短促的英国口音也懒得掩饰。荒谬的是,像斯嘉丽这样从不因循守旧的人,竟然会选择与自己性格完全对立的阿什利,而非珠联璧合的白瑞德。这正是这部不按常理出牌的电影最不合情理的地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多年之后,我们仍然着迷于斯嘉丽,仍然为斯嘉丽和白瑞德的恩怨心有戚戚焉。但是斯嘉丽和阿什利之间的事呢?坦白地说,我们根本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