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趋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不断上升,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是能够有效缓解空巢老人孤独困境,提升对空巢老人的服务水平,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基础上分析了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缓解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我国空巢老人一般是是指60岁以上且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造成“空巢”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子女离家出去求学或者直接在外地工作,因此老人独居在家中;二是可能是孤身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因此缺少照顾;三则是可能早年丧子,子女已经去世,导致老人到了晚年没有了子女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还可以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夫妇两人一起居住,彼此照顾,另一种则是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居。
二、城镇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面临孤独困境的老人数量上呈现普遍化大众化倾向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社区进行调研,在873名老人中,目前472位老人长期独居,约占整个老人群体60%以上。即便是在城镇,老人们虽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可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一年探望一次双亲的情况,使得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为看重的,许多老人表示,都希望自己在晚年时候能儿女满堂,其乐融融的围在他身边,这是从伦理上,老人一生的价值追求,这和西方相比是有不同的。
(二)少子老龄化加重空巢化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在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家庭中儿女离家去外地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情况也更加严重。
(三)身体多病加重感情孤独化
身体疾病的出现会在老人身上转为心理疾病。老年人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状况下滑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不好的状况下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会比其他的老年人更为健康。空巢老人孤独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再加之身体多病,老人顾影自怜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心态失衡等。疾病的加重使得本身就有的空巢老人孤独症雪上加霜,危机值得我们重视,所以,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给老人身体状况方面的关注也是同时进行的,好的身体状况无疑会有利于老人心里问题的解决。
(四)错误观念引导下解决难度加大
对老人不利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影响到老人的观念使得空巢老人的解决难度不断升级。当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沿海城镇,部分老人们一到老年,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年轻时发生巨大反差,从而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老人无用,老人是累赘,老年人没有可以利用和交换的价值,外界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负担,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空巢孤独问题雪上加霜。
(五)孤独困境出现的反复化和顽固化
孤独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病灶,就会在人脑中形成应激反应,一旦进入孤独前兆,就会反复发作,习惯性心理出现问题,这在心理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轻则会情绪消沉,烦躁不安,严重的话会使人陷入抑郁症,心理病变。
三、社工介入视角下有效环境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面對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社工介入者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工作者和老人儿女的角色,之间应该是互相转换的,就要对老人既投入耐心真诚和感情,又辅以科学的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考验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一环。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是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方面可以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在对空巢老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多的就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直接服务于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生活照料方面,是直接的照顾者。在医疗保健方面,是直接的关爱者和间接的照顾者。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常识、健康指导、紧急救援监护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是直接间接的支持角色。能给空巢老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给与支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理状态,遇到老人因为个人、社会、家庭等原因而心理产生压抑失落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候,能及时给与帮助调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介入站在优势视角和危机视角的角度,利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给与帮助和疏导,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老人孤独困境的过程中,角色应该是根据老人的困境和需求而不断改变的,不是固定不变,在老人居家养老有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城镇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而即使经济条件可观,老人们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困境却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富足可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孤独的境况,但却不能根本改变,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帮助和调节引导,那么孤独的困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想看到的。角色的定位要适时而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助人自助的本质。
(二)社工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1.做好对老人孤独困境状况的研判与评估。
要通过表象来观察判断老人的孤独状况,还应通过其他的方面去仔细判别,或者发现老人潜在的孤独因素,从而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孤独的状况,便不易解决。老人由于和社工在年龄和生理各方面差异较大,不易透露出真实想法,那么孤独是需要看出来的吗,事实上,孤独需要透过眼神,观察家庭,及其个人生活状态,听其谈话等多种手段了解到的,在平时就要善于总结观察,再及时发现他们的困境的时候,就要合理开展工作了,对待已经各方面都符合的严重孤独者,就要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潜在因子的孤独者,应及时给予支持,化解掉。 2.掌握疏导老人情绪的技巧。
处于孤独困境中的空巢老人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躁、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面对老人们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导。首先是要稳定情绪,继而控制,先抚平这些情绪的出现,一旦情绪恶劣,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现象出现,因此合理得处理危机能够及时缓解案主非常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危机的恶化并造成二次伤害。平息情绪,是有技巧的,转移注意力,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
其次应该及时做思想工作。逐步把握谈话技巧,使得他能够认同社工在为他好,并且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先稳定住再说下一步,这就要社会工作者能经验丰富的,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的出现,继而在情绪发生的初期,就使得熄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情绪恶化,造成的难以挽救的结果。社工应当及时得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为空巢老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而采取非理智的应对措施,就会引发许多后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要坚持个别化对待原则。
每个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其他老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另外老人不一定适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情况不同,在基本的科学规律的引导下,就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和实事求是是一个可以协调的工作原则,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别化对待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遵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待。
4.运用优势视角等社工专业理论指导社工介入实践。
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优势视角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的重要理论,普及面和应用面是无比广泛的。优势也就是老人们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不但指代自身的优势,也包括周围身边的优势。优势视角的应用面广是有原因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处在困境中的老人,由于他们深陷困境當中,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把所有精力都注意到了困境上面,放大了困难,也就往往发现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从而稍有别人的否定就极度否定自己,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潭中。那么优势视角下的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发现案主老人的优点,和优势条件,帮助他全面认清自己,帮助案主自己能够勇敢站起来,走出困境。该视角强调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可以改变现状的潜力,其开发案主的潜能,这潜能也是未被案主发现的,从而提高其抗逆力,提升困境者的潜能,激发能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在利用专业老年人理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成熟的理论贯穿到服务中去,例如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连续理论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社会交换论强调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值得交换的价值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社会连续理论中,最好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其年轻时候的爱好和社会角色,保持角色的连续性,避免突然脱离其原有角色而产生的不适应性。那么在以下的对几位空巢老人案例中这些理论都有运用到,因为之所以社会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空巢老人社工介入是在空巢老人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应用于那些特殊状态的老人身上。具体而言,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空巢老人,协助解决个人经济或精神的、家庭的等种种困扰,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晚年生活,加快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进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留下的后遗症,缓和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逐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的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危机的模式,从而更好得处理和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事件,为老年人安度健康快乐的晚年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永祥,张明锁.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增荣.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策划案[J].经济师,2010,12.
[4]刘楠.新空巢家庭角色适应研究.硕士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1,12.
【关键词】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我国空巢老人一般是是指60岁以上且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造成“空巢”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子女离家出去求学或者直接在外地工作,因此老人独居在家中;二是可能是孤身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因此缺少照顾;三则是可能早年丧子,子女已经去世,导致老人到了晚年没有了子女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还可以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夫妇两人一起居住,彼此照顾,另一种则是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居。
二、城镇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面临孤独困境的老人数量上呈现普遍化大众化倾向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社区进行调研,在873名老人中,目前472位老人长期独居,约占整个老人群体60%以上。即便是在城镇,老人们虽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可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一年探望一次双亲的情况,使得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为看重的,许多老人表示,都希望自己在晚年时候能儿女满堂,其乐融融的围在他身边,这是从伦理上,老人一生的价值追求,这和西方相比是有不同的。
(二)少子老龄化加重空巢化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在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家庭中儿女离家去外地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情况也更加严重。
(三)身体多病加重感情孤独化
身体疾病的出现会在老人身上转为心理疾病。老年人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状况下滑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不好的状况下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会比其他的老年人更为健康。空巢老人孤独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再加之身体多病,老人顾影自怜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心态失衡等。疾病的加重使得本身就有的空巢老人孤独症雪上加霜,危机值得我们重视,所以,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给老人身体状况方面的关注也是同时进行的,好的身体状况无疑会有利于老人心里问题的解决。
(四)错误观念引导下解决难度加大
对老人不利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影响到老人的观念使得空巢老人的解决难度不断升级。当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沿海城镇,部分老人们一到老年,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年轻时发生巨大反差,从而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老人无用,老人是累赘,老年人没有可以利用和交换的价值,外界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负担,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空巢孤独问题雪上加霜。
(五)孤独困境出现的反复化和顽固化
孤独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病灶,就会在人脑中形成应激反应,一旦进入孤独前兆,就会反复发作,习惯性心理出现问题,这在心理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轻则会情绪消沉,烦躁不安,严重的话会使人陷入抑郁症,心理病变。
三、社工介入视角下有效环境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面對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社工介入者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工作者和老人儿女的角色,之间应该是互相转换的,就要对老人既投入耐心真诚和感情,又辅以科学的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考验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一环。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是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方面可以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在对空巢老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多的就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直接服务于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生活照料方面,是直接的照顾者。在医疗保健方面,是直接的关爱者和间接的照顾者。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常识、健康指导、紧急救援监护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是直接间接的支持角色。能给空巢老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给与支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理状态,遇到老人因为个人、社会、家庭等原因而心理产生压抑失落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候,能及时给与帮助调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介入站在优势视角和危机视角的角度,利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给与帮助和疏导,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老人孤独困境的过程中,角色应该是根据老人的困境和需求而不断改变的,不是固定不变,在老人居家养老有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城镇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而即使经济条件可观,老人们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困境却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富足可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孤独的境况,但却不能根本改变,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帮助和调节引导,那么孤独的困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想看到的。角色的定位要适时而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助人自助的本质。
(二)社工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1.做好对老人孤独困境状况的研判与评估。
要通过表象来观察判断老人的孤独状况,还应通过其他的方面去仔细判别,或者发现老人潜在的孤独因素,从而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孤独的状况,便不易解决。老人由于和社工在年龄和生理各方面差异较大,不易透露出真实想法,那么孤独是需要看出来的吗,事实上,孤独需要透过眼神,观察家庭,及其个人生活状态,听其谈话等多种手段了解到的,在平时就要善于总结观察,再及时发现他们的困境的时候,就要合理开展工作了,对待已经各方面都符合的严重孤独者,就要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潜在因子的孤独者,应及时给予支持,化解掉。 2.掌握疏导老人情绪的技巧。
处于孤独困境中的空巢老人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躁、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面对老人们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导。首先是要稳定情绪,继而控制,先抚平这些情绪的出现,一旦情绪恶劣,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现象出现,因此合理得处理危机能够及时缓解案主非常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危机的恶化并造成二次伤害。平息情绪,是有技巧的,转移注意力,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
其次应该及时做思想工作。逐步把握谈话技巧,使得他能够认同社工在为他好,并且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先稳定住再说下一步,这就要社会工作者能经验丰富的,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的出现,继而在情绪发生的初期,就使得熄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情绪恶化,造成的难以挽救的结果。社工应当及时得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为空巢老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而采取非理智的应对措施,就会引发许多后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要坚持个别化对待原则。
每个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其他老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另外老人不一定适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情况不同,在基本的科学规律的引导下,就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和实事求是是一个可以协调的工作原则,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别化对待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遵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待。
4.运用优势视角等社工专业理论指导社工介入实践。
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优势视角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的重要理论,普及面和应用面是无比广泛的。优势也就是老人们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不但指代自身的优势,也包括周围身边的优势。优势视角的应用面广是有原因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处在困境中的老人,由于他们深陷困境當中,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把所有精力都注意到了困境上面,放大了困难,也就往往发现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从而稍有别人的否定就极度否定自己,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潭中。那么优势视角下的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发现案主老人的优点,和优势条件,帮助他全面认清自己,帮助案主自己能够勇敢站起来,走出困境。该视角强调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可以改变现状的潜力,其开发案主的潜能,这潜能也是未被案主发现的,从而提高其抗逆力,提升困境者的潜能,激发能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在利用专业老年人理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成熟的理论贯穿到服务中去,例如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连续理论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社会交换论强调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值得交换的价值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社会连续理论中,最好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其年轻时候的爱好和社会角色,保持角色的连续性,避免突然脱离其原有角色而产生的不适应性。那么在以下的对几位空巢老人案例中这些理论都有运用到,因为之所以社会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空巢老人社工介入是在空巢老人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应用于那些特殊状态的老人身上。具体而言,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空巢老人,协助解决个人经济或精神的、家庭的等种种困扰,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晚年生活,加快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进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留下的后遗症,缓和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逐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的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危机的模式,从而更好得处理和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事件,为老年人安度健康快乐的晚年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永祥,张明锁.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增荣.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策划案[J].经济师,2010,12.
[4]刘楠.新空巢家庭角色适应研究.硕士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