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变形记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是疏剪刺梨枝条的季节,这是个技术活,与来年刺梨产量高低息息相关。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种植户文革学丝毫不敢怠慢,整个冬天他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疏剪刺梨枝条上。疏剪完家里的40亩刺梨,他需要三个月。
  文革学是当地刺梨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原本因病致贫的他生活困难,成了村里帮扶对象。近年来,他在大家帮助下,种植了40余亩刺梨,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前年已经脱贫,家中也盖起新房。
  文革学种的刺梨,一头连着八十年前学者笔下的“登义果”,一头连着王老吉研发的畅销饮品刺柠吉。
  从“登义果”到刺柠吉,小小刺梨也有着伟大梦想。
  藏在深闺人未识:从“登义果”到“金宝贝”
  长眠贵州桐木岭的罗登义,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生物化学家,也是公认的“刺梨之父”。
  上世纪中叶,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家乡贵州的刺梨维生素含量丰富,围绕对刺梨的全面研究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引起国内外关注,国外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甚至一度将刺梨称为“登义果”。
  新中国成立后,从浙江大学毅然回到家乡贵州工作的罗登义说,爱乡即爱国。他以诗言志:“生我育我好贵州,气候温和,山水清幽……雄心壮志岂能休,暂时穷困,何惧何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罗登义来到文革学的家乡茶香村,开始在这里进行刺梨人工种植试点。当时的试点面积,仅6亩。
  有趣的是,多年来当地村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将原有的山坡耕地种上了刺梨、茶树、梨树、桃树、苹果等经济作物,但由于海拔较高、土壤贫瘠,偏偏只有刺梨能够适应环境较好生长——这一方水土选择了刺梨,刺梨也将为他们带来回报。
  现在的茶香村,曾经的6亩刺梨已经发展到约19000亩,随着刺梨产业的发展,村里还吸引了不少企业,甚至就连修剪下来的枝条也可以通过育苗后拿去卖钱。
  有外縣的果农说,买刺梨苗,一定要到茶香村选一块种刺梨的地,亲眼看着对方剪下刺梨枝条。这样保证原产于茶香村的刺梨苗,品种才正宗,心里才踏实。
  如今,贵州刺梨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带动像文革学一样的种植户上百万人。
  然而,生在贵州、长在贵州的刺梨,如果只能“卖在贵州”,其带动脱贫的能力将非常有限。
  刺梨,必须走出贵州。
  走出深山助脱贫:从刺梨果到刺梨汁
  今年初,贵州筛选出12个符合发展的农业产业重点推进,并由12位省领导领衔,其中便有刺梨。
  近年来贵州已开始有意识地对刺梨进行精深加工,让刺梨从“卖果子”的农业产业变为附加值更高的工业产品。
  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便是进入刺梨加工产业较早的贵州本土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经有了一套从收购刺梨果到生产、销售的完整体系。
  同样,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贵州本土发展起来的刺梨加工企业。每年,恒力源都会提前订购农户的刺梨,并在采摘后的24小时内进行压榨,随后立即放入低温库存放,最大化保存原浆中的营养。
  据统计,贵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刺梨加工企业有35家,但其中有品牌识别系统并正在应用的不超过5家,真正品牌化运作、覆盖全贵州市场的刺梨生产企业为0。
  改变缘于广药集团的进入。在广东和贵州的省委主要领导推动下,两省商定由广药集团帮扶贵州开发刺梨产业,作为广东省对口帮扶贵州省的重要内容之一。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在会见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时表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刺梨产业,力争把刺梨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脱贫攻坚大产业。
  今年3月,贵州省政府与广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药集团迅速行动,研究开发刺柠吉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王老吉进入刺梨产业,对于恒力源这样在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是好是坏?
  “王老吉进入刺梨产业,毫无疑问将带动整个刺梨产业的发展。”恒力源常务副总经理林建说,有王老吉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一方面,他们的力量可以将整个刺梨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刺梨的名气推广至全国;另一方面,他们对技术要求更高,将促使产业链上游企业进一步发展。
  “贵州刺梨产业的真正起步,应该从2019年算起。”林建认为,贵州刺梨产业原来只是部分小企业涉足,而现在是政府主导,同时有王老吉这样的“巨头”带动,力度就不一样了,增长速度也很快,一定会迅速把刺梨产业推向全国。
  黔南州林业局站长欧国腾同样认为,刺梨已经具备飞起、发展的条件,但缺一股风。王老吉一来,就把风卷起来了,整个产业也动起来了。
  欧国腾相信“:未来两年,刺梨产业能打开一个新局面。”
  一朝风行天下知:从一罐饮料到一个产业
  刺柠吉诞生后,对刺梨产业的发展和对脱贫攻坚的贡献,已初显成效。
  今年7月,与王老吉合作的潮映大健康公司全面投产刺柠吉。公司人事主管尹海兰介绍,工厂的员工大多来自于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居民,公司的员工中还有10%左右是贫困户,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工作的稳定,他们也将逐步摆脱贫困。
  据统计,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刺柠吉产品的销售额已超1亿元,带动贵州省内的刺梨加工厂或销售普遍增长超30%。刺柠吉在潮映罐装生产基地从6月投产以来,直接带动9000户、2.8万人脱贫致富。
  “刺梨在全国知名度不够是当前刺梨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流说,除了贵州知道刺梨外,别的地方对刺梨知之甚少,刺梨要走出贵州还有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
  “想要开拓市场,首先要做的是让大众认识刺梨、爱上刺梨。”徐文流介绍道,在具体的产品运营上,王老吉用心良苦。
  线上,王老吉通过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一线卫视让大众了解刺梨产品及相关产业。同时发力数字化营销,通过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发布年轻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
  无论是电商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还是papi酱的热门短视频,都能看到刺柠吉的身影,观看量达到百万级,粉丝热情高涨,纷纷下单购买。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也都已有刺柠吉销售。
  线下,王老吉计划打造首都北京、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刺梨原产地贵州三大样本市场。通过氛围布建、消费者活动等形式进行精耕细作,以点带面辐射全国销售。
  依托强大的品牌力和渠道力,王老吉推动刺柠吉等刺梨产品进入全国市场,掀起了一场“刺梨热”,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横空出世的刺柠吉,已从“新品”变为“爆品”。
  展望未来,广药集团到贵州发展刺梨产业,目标并不仅限于助力脱贫攻坚。
  11月的广东·贵州“东西协作产业合作”对接会上,一场内涵丰富的仪式举行。贵阳往返广州的高铁专列被广药集团王老吉冠名为“刺柠吉号”。
  “贵广高铁”是贵州第一条通车运行的高速铁路,这条笔直的铁路拉近了贵阳与广州的距离。如今,正如飞驰的高铁,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其他文献
政府把握大方向与专业化机构高效运作相融合,启动农交会市场化改革进程;聚焦70年“三农”辉煌成就,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创新品牌推介,弘扬品牌强农主旋律——机制创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将激发新一届农交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市场化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  首次取消省团模式,按产品大类和专业行业布展;首次打破行政摊派,由专业会展公司组展招展;首次设立大企业馆,中粮、中化、中农发等近20家特大型企业参展
期刊
“驕小子”富硒青花椒  傲视天下,颗颗醇麻椒中王清香四溢,粒粒饱满名四方  “骄小子”富硒青花椒以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有基地的富硒花椒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晒制烘烤工艺。该产品色泽青绿、椒香清纯浓郁,麻味醇正悠长,是餐饮的调味上品及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寿乡源”多维硒米  五谷丰登,富硒之地谱华章养生健体,硒米之乡美名扬  “寿乡源”多维硒米,种植于高海拔高富硒地区,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采用自
期刊
2019年10月21日—23日,全国县域电商与产业振兴大会暨中国东港贝类海产产业互联网峰会在辽宁省东港市成功举办。大会以“县域电商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为主题,为东港乃至全国的贝类海产产业链升级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样板,同时也为我国现代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资源禀赋筑牢产业根基  有“江海明珠”美誉的辽宁省东港市坐落于鸭绿江畔、黄海北岸,地处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
期刊
编者按:长期以来,我国县乡两级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贴近生产一线,直接服务广大养殖户,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良种及科技推广等重要职责,在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动物健康保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及生猪等畜产品生产恢复发展仍十分繁重,要求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更好地发挥职能。同时,国家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队伍整合的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期刊
贵州虽然不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但是生猪养殖是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民生产业,并且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经过9月底对在贵阳开阳县和遵义市播州区两个养殖大县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贵州省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机构改革,努力探索机制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  散养户众多基层管理服务工作非常重要  贵州省“十三五”以来,猪、牛、羊、禽四肉产量和蛋、奶产量不断攀升,畜牧
期刊
11月2日,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题的2019年质量兴农高峰论坛在江苏徐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绿色、生态、健康是农产品应有之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三农”工作的生命线。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部署,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多维度聚焦探寻质量兴农新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
期刊
对油用牡丹,赵向东可谓是“门儿清”。七年来,赵向东实践探索出了丰产、高产、低成本的“中科·神农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种植油用牡丹10万余亩,研究开发出数十款“神农牡丹”牌系列衍生产品,把河南省神农牡丹集团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良种繁育、苗木种植、研发生产、文化旅游、专业培训、生态建设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  结缘油用牡丹种植研发  在河南沁阳市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矗立
期刊
金秋时节,京南固安风光正美。乡镇村庄整洁靓丽、环境优美,乡村旅游各具特色、人气十足,农家生活恬静舒适、富足安康……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在古老的方城大地上徐徐铺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支撑。紧紧扭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固安县委书记王海介绍,立足县域实际,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固安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
期刊
2019年11月15日,在一场汇集国内著名水果大咖,全国区域品牌果品企业和顶级苹果种植工匠的流通端与种植端的对接盛会——中国好苹果大赛2019全国总决赛上,来自大连家栋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骆驼山·大魏”获得十佳果品品牌奖,为驰名中外的大连苹果再添光彩。  “咱这儿的苹果不愁卖”  11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大连市瓦房店驼山乡大魏村的家栋果品专业合作社。“苹果昨天刚刚从树上摘完,通常为了早些抢占市场,
期刊
位于豫西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310个行政村中超过1/3是贫困村,63万余人中超过1/8是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近年来,为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嵩县认准产业扶贫是固本之策,依托本地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縣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布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全县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谋发展 培育扶贫特色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