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存钱罐”与“保险柜”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的古代钱币储藏器具多种多样,汉代陶扑满和绿釉陶钱柜就是目前所见的遗留下来且为数不多的古代钱币储存器具。
  1.扑满
  我国古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流通的货币是“天圆地方”的圆形方孔钱,人们为了方便存储,便用陶作一个瓦罐,在瓦罐上开一个能放进铜钱的长方形孔,平常将散铜钱投入其中,需用钱或罐装满之后,摔破罐子将钱取出。这种我国古代人民日常储蓄钱的陶器就叫做扑满,通俗的讲就是存钱罐。以扑满储钱流传久远,直到今天不少儿童还用它存钱。如今的存钱罐以丰富的造型、多彩的颜色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对儿童养成良好理财习惯大有裨益。
  关于“扑满”一词的由来,据《西京杂记》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这里面有一个扑满背后的故事,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中贫寒,曾放过猪,当过狱吏,但他刻苦向学,孜孜不倦,近70岁时入九卿之列,74岁升为丞相。早年在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时,因家境贫寒,没有像样的衣着赴京,他的同乡邹长倩便脱下自己的衣裳和鞋子送给他。还送给他生刍(青草)一束,意为虽极其贫贱,但不能失君子之度,勿以贫贱而自卑;赠青丝一襚,意为任何事物都是积少成多,勿以恶小而为之,让他多做好事,以建立功业;赠扑满一个,让他知道一味聚敛钱财,最终只能像扑满一样得到破败的结局。公孙弘谨记朋友三件礼物的用意,在为官期间,保持勤俭的本色,多余的钱财用来招纳贤才。他奋发努力,最终立功扬名,成为一代名相。
  扑满因其特殊的形制和用途,经常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其特殊的寓意为人所借鉴,成为节俭、清廉的象征。唐末高僧诗人齐己在《扑满子》一诗中写道:“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唐代名相姚崇曾写过《扑满赋》用于批判金钱,批判贪婪以及自满的恶习,告诫自己的后代做人和为官之道。他写道:“谦以自守,虚而能受。”以扑满的特点来传达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悭囊即为扑满,这样的诗句让人充分体会到底层人民的困苦。宋代陆游以扑满设喻:“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说明过度敛财必招灾祸。明代语录集《菜根谭》中以“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来比喻做人的道理。诗句中扑满的形象既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被引申出新的含义。不仅如此,直到现代社会,我国还曾经在储蓄存折上使用“扑满”样式的储徽,图案中的“扑满”上有很清晰的投币口。
  目前考古所见的扑满中最早为汉代,但据文献记载扑满在秦始皇时期已存在。根据出土竹简《云梦秦简·关市》中记,商贩在市场上经营所收的钱必须经人监督投入特制的“钱缿”中,集市结束后将所收钱币倒出,官吏进行统计收税。这里的钱缿是为管理市场而设的,只做盛钱用,但它已经具有储钱器的形式了,是扑满的雏形。
  西汉至魏晋时期,扑满被人们作为存钱罐来使用,并逐渐发展成熟。这一时期的扑满既有文献记载,又有考古实物可见。洛阳烧沟汉墓出土一馒头形扑满,高13.5、腹径14厘米,泥质灰陶,弧顶,下部内收,平底;顶部有一横条形窄长孔,器身还有一不规则的破口,外壁和底部均有明显的轮制痕迹,扑满内蓄有20枚五铢钱。在广州汉墓还发现过陶扑满,高11.6、底径14.8厘米,形状像扁圆的罐,束颈,溜肩,大腹浑圆,平底;且有双耳,腹上方有一长方形竖孔,出土时器内也贮有五铢钱20枚。
  依据这两个扑满出土时器内贮藏有五铢钱的情况来推断,扑满在当时定是作为储钱器使用的。器物顶部的长条形孔为投币孔,器身不规则的破口应为取钱时凿的,因不想将扑满彻底打碎,所以凿个小洞,这样即使取出钱币,器身仍较完整,还可以再用。从考古出土的扑满来看,这样的做法屡见不鲜。
  下面是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的两个汉代陶扑满,其中一件器身也有不规则破洞。
  汉代陶扑满(图1),高16、底径7.9厘米,重570克。泥质灰陶,呈球状,上部圆鼓,下腹急剧内收,平底;外壁和底部均有明显的轮制痕迹,顶部开一横条形窄长口。腹部残,已修复。
  汉代陶扑满(图2),高16.3、底径7.1厘米,重590克。这一件器型稍高,泥质灰陶,似蘑菇形,上部微鼓,腹较深,平底;外壁和底部均有明显的轮制痕迹,顶部开一横条形窄长口,下腹部有一圆孔,底部有一不规则破口。完整。
  扑满到汉代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这两件陶扑满都是上部圆鼓,下腹内收,平底;造型简朴且不带任何装饰,外壁较粗糙,制作工艺较差,具有汉代陶扑满的普遍特征。因为其陶质的形制和“满则扑之”的用法,大多数扑满已被人为破坏,目前所见的较完整的实物寥寥无几。同时,因其本身不曾为人所知,得不到重视,故而其埋藏状况被人忽视,对扑满的各项研究也就十分困难。仅少数扑满中稀稀拉拉的古币声响,在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
  2.钱柜
  柜,古作匮或櫃,是一种贮藏物品的家具,通常为长方体状,有盖或门。《旧唐书·王叔文传》中有关于柜的形状的记载,“室中为无门大柜,唯开一窍,足以受物以藏金宝。”史书中有柜可藏金钱的记载,《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死时“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唐代时有一种经营贵重物品与钱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称为柜坊,“柜坊”这一名称就是由盛钱的箱柜演变而来的。
  由此可见,钱柜也是古代一种重要的钱币储藏器具,下面来看一看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汉代绿釉陶钱柜。
  汉代绿釉陶钱柜(图3),1993年出土于三门峡市兰盾房屋开发公司工地;高21、长27.1、宽21.5厘米;卧箱形,整体呈长方体状,由陶板黏合而成,下承柱形立腿四条;柜顶部有可活动的方形门,柜顶部饰十五个钱纹,柜正面饰二十个钱纹,钱纹均呈规律性分布,正面有方形锁,锁眼锁芯清晰可见。红陶胎,施绿釉,底部及内部无釉。两后腿残缺,已修复。该器物是汉代木质钱柜的模型,为明器。
  除此件钱柜外,笔者在整理资料时还发现两件汉代绿釉陶钱柜,其中一件出土于西安市曲江雁鸣小区汉墓,现藏于秦二世陵博物館,在该馆曲江新区出土文物展览馆展出;另外一件藏于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
  西安曲江出土的这件钱柜(图4),通高21.5、长33.3、宽20厘米。这件钱柜在这三件中体形最大,出土时破碎严重,后经修复。红陶胎,表面绿釉普遍剥落,且柜内无釉。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所藏的绿釉钱柜(图5),也为绿釉红陶胎,钱柜通高15、长24、宽20.5厘米,在三件钱柜中体形最小。
  对比发现,这三件钱柜形制十分相似,均为卧柜且有四足,均以钱纹为装饰,柜顶都有柜门。但不同之处更值得人们关注。先看做工,图4做工最为粗糙,细节刻画也最少;再看三者的钱纹,图4只有正面有钱纹,而图3和图5正面和顶面都有,图3钱纹最多且最清晰,图4钱纹模糊不清,图5的钱纹弱化,用泥质小圆点代替,但多了模拟金属泡钉的装饰;图3 的锁最为精致,图4没有锁合结构,图5的锁跟图3中的锁也不相同;最后看四足,图4足最小且没有装饰,图3和图5柜足较大,造型类似,且都以线条装饰,图5装饰得更为自然。通过对比,就这三件陶钱柜出现时间早晚而言,笔者认为,图4最早,图3承前启后,图5最晚。
  这三件汉代绿釉陶钱柜,造型端庄大气,装饰巧妙且随时代发展而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汉代日常生活用具独特的一类。
  汉代陶扑满和绿釉陶钱柜就作为我国古代钱币储存器具,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贮藏钱财的方法,也教会我们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君子虽爱财,取之要有度。古人的“存钱罐”与“保险柜”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物,更是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和其中蕴含的古人无尽的智慧(图4、图5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狄欣怡,女,汉族,河南三门峡,本科。工作单位:三门峡市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成名作之一,总共花时十天就完成了这幅巨作。格尔尼卡事件对毕加索影响是巨大且无法估量的,他把全部的自己投入到创作艺术中,用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法西斯的愤怒和对同胞们的痛惜。而《阿图岛玉碎》是藤田嗣治战争画中比较出名的一幅油画,战争画在当时的日本是有很大争议的,因此,法西斯战败后,此画在日本本土有了很大的争议,这幅画被认为是对法西斯军部的献媚,是不被日本群众承认的一幅画作。本
期刊
与传统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一、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丰满逼真的彩图更为生动感人,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二、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三、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  月份牌画发展初期,题材丰富多样,历史典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等无所不包。约从民国元年以后,月份牌的题材趋向单一化,绝大多数则是时装美女之类,赢得了普通
期刊
豇豆红釉的美源于釉面下涌动的生命气息,其丰富、蕴藉、含蓄的美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空前绝后的。鲜活的釉面如婴儿之肤红润而充满元气,如少女般青涩光洁惹人怜爱,似康巴女子脸上的高原红健康又狂野,如贵妃醉酒满面酡红风情万种,如红脸关公威风凛凛,似春风中盛开的桃花让人心醉。而绿色苔点好比美人痣点缀在红色的釉面上,或寥若辰星,或晕散成片,红绿对比强烈,更增添了几分娇艳之色。  豇豆红釉名称也十分有趣,就其呈色多样
期刊
提起“月份牌”,恐怕旧社会过来人都会记忆犹新,它曾经以雅俗共赏的格调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标识。  月份牌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滩。1843年,上海正式成为国际通商口岸,开埠时间只比香港晚了一年(1842年)。上海开埠的结果使得欧美大量资本输入上海,许多外国资本家纷纷在上海开厂设店,倾销商品进行广告的宣传。月份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借鉴和运用了在中国最有群众性的民间年画中配有
期刊
绚烂多彩的南京云锦催生了华夏传统文化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清代文学大家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祖上三代人均曾担任过江宁(今江苏南京)织造一职,其祖父曹寅(1658—1712)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起监理江宁织造等职逾20年,履行公务较有政声。目前吉林省博物院内,典藏有一件清初画家张纯修(1647—1706)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创作的《楝亭夜话图》画卷(纸本墨笔,画芯纵26
期刊
摘要:文物保护的核心动机重点在于保护古代各类文物素材与变化规律,提出较合理的管理优化方法,经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文物和陈列由于管理缺陷,经常会演变成各种文物危机问题。针对这种問题,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增强相关人员意识,尽量规避安全事务隐患问题,在第一时间对原有管理结构缺陷进行处理。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文物保护经验,浅议新时代下文物保护和陈列意识增强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我国文物
期刊
摘要:古代铁质刀剑、剪刀文物在受侵蚀后,往往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在古代铁质刀剑、剪刀的修复中,封护材料的使用效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修复成效以及后续的保管利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在对一批馆藏铁质刀剑、剪刀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采用了铁器修复领域常用的Paraloid B-72材料进行文物的封护,并开展了对封护材料的实验评估,证明了该材料的稳定性。  关键词:铁质刀剑文物;铁质剪刀文物;封护效果
期刊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机构,在当代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博物馆应当积极发挥自身重要工作职能,做好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提升馆内藏品、历史资料、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社会群众普及我国具有民族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以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为研究核心,简要分析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社会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工作方法
期刊
摘要:红山文化的玉器,造型多样,形态生动,不仅有闻名于世的C形碧玉龙,更有勾云形玉佩、玉箍(玉斜口筒形器)等典型器物。玉器的材质,多就近选取于辽宁的岫岩玉,由于保存环境不同,颜色主要有黄色、浅黄色、青黄色、青色、暗绿色、青绿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等。玉器的工艺主要采用透雕方式,纹饰一般为阴刻线和瓦沟纹。红山文化的玉器多出土于墓葬之中,因为古人认为玉与神灵相通,有保佑的作用,因而也为后人提
期刊
摘要:敖汉地区出土的兴隆洼玉器开创了中国史前制玉、用玉之先河,之后的红山文化玉器兼有兴隆洼玉器的特点。故此,通过对玉矿原料的研究考察,证实了敖汉是红山文化时期采玉、制玉、用玉的中心,红山人制作玉器的原料取自敖汉,这些原料即“敖汉玉”。“敖汉玉”的发现,改写了敖汉乃至蒙东地区玉石文化的历史,夯实了敖汉是红山文化中心地带的观点。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源;敖汉玉  敖汉旗地处燕山山脉与松辽平原的地理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