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可借鉴杜威的“教学五步”来进行“疑趣”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是学生思维与学习兴趣的相辅相成,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亲密对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疑趣”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疑趣”教学;来源;内涵;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45-1
一、“疑趣”教学的来源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可分成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一是提供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他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疑趣”教学正是借鉴于这“教学五步”。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内涵
1.“疑趣”教学是“思”与“趣”的相辅相成
“疑趣”教学顾名思义是“疑”与“趣”的统一。有疑必有思。“疑趣”教学,关键是要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在教学过程中建构积极主动的思维文化。“趣”便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教师思维的引领下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成就感十足,学习热情随之高涨,愈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2.“疑趣”教学是学习与生活的亲密对接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偏向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教材中的这些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学生对此缺乏体验,便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疑趣”教学则重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疑趣”教学通过在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接起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建构知识,学生能感同身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形成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趣中生疑,有效先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首先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是讲述故事来创设生活情境,也可以由学生派代表亲自演绎相关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并且尝试着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下面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这一框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漫画内容是一位母亲与她儿子的对话。儿子说:“妈妈,您不可以随便拆阅我的信。”妈妈回答:“傻兒子,我是你妈妈,为什么不可以呢?”这幅漫画所展现的生活情境是学生基本都经历过的,他们也曾有或是仍有这个生活情境中反映出的疑问:家长能否不经过孩子同意拆阅孩子的信件?学生通过先学能自己找到答案:“家长不能私自拆阅孩子的信件,这是不尊重孩子隐私的表现。”笔者进一步引导:“我们学生自己的隐私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样他人的隐私我们也要尊重,那么如何尊重?”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学本框。其次,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同龄人小红生活中的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十一放假期间,小红到南京旅游时遇到一位外国姑娘。由于对方首先向小红打了个招呼,小红认为要友善地对待外国客人,于是热情地问对方的年龄和来南京的目的。不料那位女游客居然不搭理她了。小红对此很困惑。第二个场景是小红和朋友小芳在QQ上聊天,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小学的时候因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得过肝炎,之后小芳便与她保持距离,同学们也都疏远她。小红责怪小芳。小芳觉得自己只是说出了事实,并且是为防止其他同学受到传染,她没有做错。第三个场景是小红偶然发现她的新邻居李某与一些外地人做毒品交易,小红不知道她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帮助小红解决在这三个生活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明白自己应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2.疑中生思,小组合作学习,思中得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其次要与小组合作学习巧妙结合。
下面仍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这一框的教学为例。在创设了小红的生活情境之后,笔者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小红遇到的问题。在第一个生活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打招呼的外国女游客为什么到最后却不搭理热情询问地小红了?”学生思考之后能明白是因为小红询问的内容涉及到了外国女游客的隐私。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讨论别人的哪些信息属于隐私是不能打听的,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另外两个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同样遵循这样的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疑趣”教学;来源;内涵;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45-1
一、“疑趣”教学的来源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可分成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一是提供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他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疑趣”教学正是借鉴于这“教学五步”。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内涵
1.“疑趣”教学是“思”与“趣”的相辅相成
“疑趣”教学顾名思义是“疑”与“趣”的统一。有疑必有思。“疑趣”教学,关键是要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在教学过程中建构积极主动的思维文化。“趣”便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教师思维的引领下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成就感十足,学习热情随之高涨,愈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2.“疑趣”教学是学习与生活的亲密对接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偏向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教材中的这些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学生对此缺乏体验,便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疑趣”教学则重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疑趣”教学通过在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接起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建构知识,学生能感同身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形成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趣中生疑,有效先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首先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是讲述故事来创设生活情境,也可以由学生派代表亲自演绎相关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并且尝试着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下面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这一框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漫画内容是一位母亲与她儿子的对话。儿子说:“妈妈,您不可以随便拆阅我的信。”妈妈回答:“傻兒子,我是你妈妈,为什么不可以呢?”这幅漫画所展现的生活情境是学生基本都经历过的,他们也曾有或是仍有这个生活情境中反映出的疑问:家长能否不经过孩子同意拆阅孩子的信件?学生通过先学能自己找到答案:“家长不能私自拆阅孩子的信件,这是不尊重孩子隐私的表现。”笔者进一步引导:“我们学生自己的隐私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样他人的隐私我们也要尊重,那么如何尊重?”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学本框。其次,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同龄人小红生活中的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十一放假期间,小红到南京旅游时遇到一位外国姑娘。由于对方首先向小红打了个招呼,小红认为要友善地对待外国客人,于是热情地问对方的年龄和来南京的目的。不料那位女游客居然不搭理她了。小红对此很困惑。第二个场景是小红和朋友小芳在QQ上聊天,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小学的时候因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得过肝炎,之后小芳便与她保持距离,同学们也都疏远她。小红责怪小芳。小芳觉得自己只是说出了事实,并且是为防止其他同学受到传染,她没有做错。第三个场景是小红偶然发现她的新邻居李某与一些外地人做毒品交易,小红不知道她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帮助小红解决在这三个生活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明白自己应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2.疑中生思,小组合作学习,思中得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其次要与小组合作学习巧妙结合。
下面仍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这一框的教学为例。在创设了小红的生活情境之后,笔者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小红遇到的问题。在第一个生活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打招呼的外国女游客为什么到最后却不搭理热情询问地小红了?”学生思考之后能明白是因为小红询问的内容涉及到了外国女游客的隐私。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讨论别人的哪些信息属于隐私是不能打听的,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另外两个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同样遵循这样的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