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作文 创新教学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意创新。
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必须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指导,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要对学生作文的立意进行创新指导。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立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立意深刻、新颖、有创意,作文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由正及反,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就能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2、由此及彼,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侧向思维。
苏东坡有句描写庐山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一座山,同样一双眼睛,看到的结果却很不一样,这是因为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观风景是这样,写作文也是一样,要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说,每一个事物都有许多个侧面的性质特点。对事物的主要侧面,主要特点,平常人们看到的自然多一些,写的自然也多一些,而对其他侧面的特点注意的相对就少一点。确立中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开大家可能都写的一面,独辟蹊径去写它们的另一些侧面,这样,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立意出新意的目的。
3、由点到面,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话题作文已经成为考试中经常选用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材料创新。
题材的新颖,本身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材料本身的“新”,即前面所指的新人、新事、新思想;二是指作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能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材料,发掘材料,表现材料。新颖的材料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新颖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首先,要求同学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独具“慧眼”,有伯乐相马之才,并能迅速地将材料表现出来。其次,同学们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出一个新奇的表现角度,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同学们看惯了反映学校、家庭题材的作义,接触面也比较窄,所以有时即使有新人、新事、新思想也难于抓住,这就需要同学们多调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题材上的突破、创新还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利用现有知识去幻想未来世界。还可以对本来平凡的事件加以深入思考,变换角度写出自己对人情世态的新认识等等。正如本书所选一位同学的文章《假如我只有十天可活》,看题目令人瞠目结舌,小作者是不是要轻生呢?生命对人只有一次,是应倍加珍惜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未来是十分美好的,也是非常漫长的。作者恰恰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突破描写现实的束缚,大胆想象,以全新的幻想给读者展示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三、布局创新。
让作文的布局精巧起来,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作文的布局,一是作文的结构,一是作文的体例。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如果没有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四、语言创新。
作文无非是心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过程,“文以情动人”,学生语言缺乏情趣,语言感悟能力差,主要是因为典范优美的语言积累贫乏,学生语言情趣化训练的缺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与进行语言训练时,要有的放矢,分门别类地介绍语言创意的经典、藉此培养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创意意识,文化积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引导学生捕捉分析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各种语言的养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作文 创新教学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意创新。
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必须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指导,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要对学生作文的立意进行创新指导。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立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立意深刻、新颖、有创意,作文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由正及反,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就能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2、由此及彼,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侧向思维。
苏东坡有句描写庐山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一座山,同样一双眼睛,看到的结果却很不一样,这是因为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观风景是这样,写作文也是一样,要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说,每一个事物都有许多个侧面的性质特点。对事物的主要侧面,主要特点,平常人们看到的自然多一些,写的自然也多一些,而对其他侧面的特点注意的相对就少一点。确立中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开大家可能都写的一面,独辟蹊径去写它们的另一些侧面,这样,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立意出新意的目的。
3、由点到面,指导学生在立意中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话题作文已经成为考试中经常选用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材料创新。
题材的新颖,本身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材料本身的“新”,即前面所指的新人、新事、新思想;二是指作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能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材料,发掘材料,表现材料。新颖的材料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新颖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首先,要求同学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独具“慧眼”,有伯乐相马之才,并能迅速地将材料表现出来。其次,同学们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出一个新奇的表现角度,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同学们看惯了反映学校、家庭题材的作义,接触面也比较窄,所以有时即使有新人、新事、新思想也难于抓住,这就需要同学们多调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题材上的突破、创新还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利用现有知识去幻想未来世界。还可以对本来平凡的事件加以深入思考,变换角度写出自己对人情世态的新认识等等。正如本书所选一位同学的文章《假如我只有十天可活》,看题目令人瞠目结舌,小作者是不是要轻生呢?生命对人只有一次,是应倍加珍惜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未来是十分美好的,也是非常漫长的。作者恰恰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突破描写现实的束缚,大胆想象,以全新的幻想给读者展示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三、布局创新。
让作文的布局精巧起来,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作文的布局,一是作文的结构,一是作文的体例。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如果没有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四、语言创新。
作文无非是心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过程,“文以情动人”,学生语言缺乏情趣,语言感悟能力差,主要是因为典范优美的语言积累贫乏,学生语言情趣化训练的缺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与进行语言训练时,要有的放矢,分门别类地介绍语言创意的经典、藉此培养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创意意识,文化积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引导学生捕捉分析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各种语言的养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