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整体效益不佳,收获甚浅。“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重技巧轻思维,重共性轻个性,追求应试效果,忽视实际能力等现象在各地的作文教学中还相当严重。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目前我国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整体效益不佳,收获甚浅。“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重技巧轻思维,重共性轻个性,追求应试效果,忽视实际能力等现象在各地的作文教学中还相当严重。其实,作文教学中,抛开学生的方面,诸如生活经验欠缺,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及阅读水平低以外,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主体性人为斫损,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写作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这更是应引起重视的。长期的主体性丧失,必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荒芜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因此也就无法使作文教学获得全局性的突破,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1.立意创新。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2.材料创新。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布局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
4.语言创新。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
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然而长期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文以交际”、“技术化”训练思潮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着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教师往往仅侧重于写作技能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指导,过于教授和训练材料的取舍、详略,布局的新巧合宜,结构的匀称、完整,文字的得体、贴切,技巧的恰当、动人等,以纯粹的字字词词句句,抽象的字码似的所谓演练代替主体教学,热切地追逐作文的“体系”、“套路”、“模式”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内在精神的培育和对学生主体自我的热烈关注,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认识,对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只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工业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对学生的占有与改造,形成本末倒置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不是去培育主体内在精神,凸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负载人文精神的语言抽象成外在于人的可以纯理性地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的语言单位解析,由语形向语义解析的客体,把这一原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并渗透了对人的关怀和理解的活动,作简单片面的理解,甚至加以肢解,还原成无生命的教条。从写作的本质上看,是主体能动地、真实地将客观事物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接着,主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运用语言给观念,情感穿上“外衣”,将头脑中的观念情感转化为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一意一文”的双重转化。在这双重转化中,主体自始至终是能动的、积极的。一方面,如果主体不积极投入生活,主体摄取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再丰富多彩也仍然是客观地存在,不能形成主体的观念;另一方面,只有主体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诸于文字,观念才能物化为文章。只有拓展主体的生命体验,让主体内在的精神自由显现,让其心灵随生活而歌,让其思想随客观事物而舞,就有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切了悟,对社会的高屋建瓴的洞悉。“技术化”的训练,是不能让作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目前我国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整体效益不佳,收获甚浅。“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重技巧轻思维,重共性轻个性,追求应试效果,忽视实际能力等现象在各地的作文教学中还相当严重。其实,作文教学中,抛开学生的方面,诸如生活经验欠缺,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及阅读水平低以外,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主体性人为斫损,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写作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这更是应引起重视的。长期的主体性丧失,必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荒芜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因此也就无法使作文教学获得全局性的突破,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1.立意创新。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2.材料创新。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布局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
4.语言创新。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
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然而长期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文以交际”、“技术化”训练思潮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着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教师往往仅侧重于写作技能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指导,过于教授和训练材料的取舍、详略,布局的新巧合宜,结构的匀称、完整,文字的得体、贴切,技巧的恰当、动人等,以纯粹的字字词词句句,抽象的字码似的所谓演练代替主体教学,热切地追逐作文的“体系”、“套路”、“模式”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内在精神的培育和对学生主体自我的热烈关注,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认识,对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只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工业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对学生的占有与改造,形成本末倒置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不是去培育主体内在精神,凸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负载人文精神的语言抽象成外在于人的可以纯理性地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的语言单位解析,由语形向语义解析的客体,把这一原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并渗透了对人的关怀和理解的活动,作简单片面的理解,甚至加以肢解,还原成无生命的教条。从写作的本质上看,是主体能动地、真实地将客观事物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接着,主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运用语言给观念,情感穿上“外衣”,将头脑中的观念情感转化为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一意一文”的双重转化。在这双重转化中,主体自始至终是能动的、积极的。一方面,如果主体不积极投入生活,主体摄取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再丰富多彩也仍然是客观地存在,不能形成主体的观念;另一方面,只有主体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诸于文字,观念才能物化为文章。只有拓展主体的生命体验,让主体内在的精神自由显现,让其心灵随生活而歌,让其思想随客观事物而舞,就有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切了悟,对社会的高屋建瓴的洞悉。“技术化”的训练,是不能让作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