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从未后悔留在大陆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毕业的,陈寅恪先生1949年到岭南大学时,我正好升入岭南大学。他在政治历史系任教,我读的是历史专业。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我、胡景钊、张观呼。有一个学期,是1950年,陈先生讲唐代乐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修了这门课。陈先生是用诗证史,例如,他讲《秦妇吟》,讲这首诗里看到的唐代末年的情况:皇朝、节度使、交通路线等等,竟讲了差不多半个学期。
陈寅恪画像

  我本应是1953年毕业的,后因为肺病,休学了一年。1954年毕业后我留在了中山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一直到现在。刚毕业的时候我没教书,被学校安排给陈先生和其他先生做助手。
  请陈先生来岭南大学的,是校长陈序经(1903-1967,教育家,社会学家)。他们两个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就认识了。抗战胜利后,牛津大学请陈先生去任教,他去了,顺便到伦敦一个医院治眼睛,开刀,结果没治好,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1948年回国后陈先生还是在清华大学任教。
  平津战役打响后,国民党要把一些大知识分子“抢救”出去,国民党的青年部长陈雪屏(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训导长,西南联大教授)喊了几次,要陈先生坐飞机去南京,陈先生拒绝了。后来胡适喊他一起离开北京,他觉得胡适还比较可靠,就和家人把他的书收拾了,和胡适一起飞到了南京。胡适到南京就被蒋介石请到府上去了,陈先生在南京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到上海去了。陈序经就是在上海请到陈先生的。
  岭南大学是个教会办的大学,学校发的薪水是美基金会发的港币。当时还在打仗,国民党政府发的钱不抵钱,港币好些。岭南大学好多教授生活都困难,陈先生的薪水是岭南大学最高的,他的生活一直蛮好。他二女儿和小女儿都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小学读书。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1928年的时候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个所分历史、语言、考古三个组,陈先生是历史组的组长。傅斯年一直很欣赏陈先生,1949年,傅斯年当台湾大学的校长,给陈先生写信、拍电报要陈先生去台湾。陈先生一直拖着不去,讲“广州的天气好”敷衍,他和傅斯年是很好的朋友,不好讲别的。
  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傅斯年让国民党给陈先生准备了一架专机,要陈先生也去台湾。陈先生不肯走,他讲 “我反对的是俄式的共产主义,我不反对共产主义”。
  我从当陈先生学生开始到他去世,从没听他讲过后悔留在大陆。
  1953年,陈先生病了一场,交代我们历史系的同学到图书馆借了些弹词小说给他,其中就有《再生缘》。陈先生不能看,是黄萱读给他听的。陈先生听了后对《再生缘》及其作者很感兴趣,口述“写”了篇《论再生缘》。
  《论再生缘》“写”出来后,陈先生坚持自己油印,不拿给出版社出版。1960年,香港一家出版社把《论再生缘》出版了,华裔知识分子余英时在香港写了篇文章,说《论再生缘》没在大陆公开出版是因为书里谈到了思想自由。
  事实是,三联书店重版陈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时,编辑曾要求他改改某些地方,例如把安禄山叛乱改为起义,当时认为任何反政府的行为都是革命,要改为“起义”。这个事情让陈先生不放心,怕再碰到這样的编辑,才自己油印《论再生缘》,和思想自由无关。这点,当时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冯乃超很清楚,他说香港方面的一些言论“无非想挑拨陈和党的关系,党信任陈寅恪,不会让别人的挑拨得逞”。
  1957年,大批判,有学生讲陈先生误人子弟,还有人讲陈先生研究《琵琶行》时很无聊,讲陈先生的考证就是一部“妓女春秋”。其实不是这样的,陈先生认为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的历史,他的教案是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去分析这首诗的。这些人讲陈先生是假权威、伪科学。陈先生气不过,跟校长说坚决不再开课了,还要马上退休,搬出学校。陶铸(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很关心这件事,中山大学下不来台,后来陈先生让了一步,没搬出学校,但只做学问,没教课了。
  陈先生是大知识分子,不仅陶铸关心,周恩来总理也关心,在说要团结一切爱国人士时特意提到了陈先生的名字,要有关部门给陈先生“考虑科学家待遇”。三年(1959-1961)经济困难时,陈先生的白面、牛奶供应都很好。
  1969年陈先生去世的时候,是全国政协发的讣告。陈先生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当时请这些大知识分子加入政协,是要经过他们同意的——中山大学的教务处处长去征求陈先生的意见,陈先生没反对。
  附注:本文口述者胡守为,1929年生于广东东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北宋年间,有一个与苏轼同样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出生于福建仙游,曾任钱塘县尉、舒州推官、成都知府、江宁知府等,在长江流域为官多年。  蔡京的人生有两方面最为“精彩”:一是书法,在当时乃至北宋颇富盛誉。二是阿谀奉承。在得知宋徽宗赵佶酷爱花石这一重要“情报”之后,蔡京彻夜难眠,激动万分,第一要务便是取江浙花石进呈。之后,蔡京主持苏杭应奉局,又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以水运方式送往首都开封。  赵佶禁不
在46年前的1975年,杂交稻还是件新生事物。由于杂交水稻刚刚推广,种子稀缺,笔者所在的湖南安仁县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本县各公社(1980年改为乡镇)技术力量,远赴秋冬无霜冻的广西、海南岛进行秋季制种,以保障全县对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也为各个公社发展杂交水稻培育一批农民技术员。那年高中毕业已3年、在红星公社广义大队(后改为羊脑乡广义村)务农的我有幸被派到广西制种。日月如梭,一晃46年过去了,我已由当年
如今,国内不仅大城市在不断扩大,中等城市也在快速地扩张。随着城市道路的增多延长,新开的公交线路亦越来越多。以广州市公交线路发展情况为例:80年代初期,全市公交线路不过40条左右,进入90年代就超过130条,到2003年更超过300条。20多年前,广州交通地图的马路上都是以红、兰、绿、黑等色彩线条来分别代表行驶其上的公交线路。人们要到什么地方可以很容易地在地图上找到对应的公交线。但公交线路的不断增多
“党领导一切”这个概念在我们党内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出现。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同时也为了克服这一时期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中共中央在1942年9月1日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
张郭炜《宋代何来【文艺复兴】?》  有学者认为“宋代也可说是东方文艺复兴时代”,笔者实难苟同。“文艺复兴”是一个欧洲史上的概念,《辞海》解释其为:“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一言以蔽之,所谓“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古代文明曾经中断这一认识,人们将它称颂为划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与欧洲文明发展史大不相同的是,中华文明虽有发展变化,但从未中断。孙中山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自庖羲画卦
陈立夫(1898-2001)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到台湾后,他离开政坛,潜心研究中华文化,致力于中华文化复兴,并竭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本文作者常敏毅作为大陆中医药专家.因此而与他结缘——  2001年2月8日晚近9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病逝,享年103岁。新华社在他逝世的报道中,称之为“台
旅游充气棚    到野外考察旅游,累了,可以吹开旅游充气棚,象小屋一样,在里面美美地睡一觉,该多好啊!    催眠头套    催眠头套输出低频率的脉冲,使失眠者头脑冷静,控制交感神经系统以帮助入睡。同时头套内还有一个衬垫,里面装有催眠作用的等压氧化钠,增强了催眠效果。    智能花盆    家庭养花,浇水浇多了烂根,浇少了枯死。有了智能花盆,当你浇到适量时,它就会显示,解决了上述难题。    坐姿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忠实读者,尤其对《挑战与争鸣》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期期必读。可谓真知灼见,篇篇精彩。的确,科学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思考重大问题,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求真务实、明辨是非,科学才能繁荣与进步!2004年7月1日参考消息《在梯直达九重霄》一文中介绍了美国人布拉德·爱德华兹关于“太空梯”的构想,他说,15年之内就可以在离厄瓜多尔海岸1200英里的海面上建立一个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说过:“工人的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政治人物,曾任荆州长史,以提拔后进闻名,受人尊敬。李白曾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是赵占魁,农人的韩荆州是吴满有,军人的韩荆州是张治国。”这里,毛泽东列举的工农兵“韩荆州”中,赵占魁是农具厂的司炉工,吴满有是逃荒到延安的农民,张治国当时是八路军警备第三旅七团七连一班的班长,三人都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  张治国
读古书原文时,你会发现,在明朝以前是见不到“原来”二字的,全都是“元来”。是古人弄错了吗?  当然不是。《尔雅·释诂下》说,“元,首也”,“元”字最初的意思其实就是“头”“脑袋”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句;《孟子·滕文公下》有“勇士不忘丧其元”句,这里的“元”用的都是本义。  《说文解字·一部》说,“元,始也。从一从兀”,其实解释的是“元”的这个引申义。春联中有一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