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家校共建,让家长承担参与教育工作、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家校沟通合作等职责,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体现。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立法和科学研究的缺乏,以及在现实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导致家校共建往往止于一时、囿于局部,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机遇也往往隐匿于困境之中。只要深入思考,积极行动,不断修正与更新,必定会找到科学推进家校共建工作的途径,为持续的教育行为积蓄能量。在求真务实的积极行动中,追求科学规范的育人途径,稳步推进家校共建的育人模式,是每一所学校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校在家校共建活动中矢志不移的追求。结合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实践和成果,我校提炼了四种家校共建的途径。
一、抓好节点,不断丰富家长会形式
为了增进家校间的信任度,达到双方统一认识、有效沟通的教育目的,学校及时召开家长会是不可或缺的途径。通常来说,学校召开家长会需要介绍一些成功教育的典范,让家长从中受到启发,最后形成合力、提升动力、激发潜力,共同为培养更出色的孩子而努力。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会前集中、会后走人”,所以在学校或班级看来,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导致当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家长会的期望值不高。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校创新了家长会的形式,并使之成为我校家校共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我校高三年级为例,2012学年第一学期就召开了3次家长会。3次家长会虽然都以家长受邀到学校参加会议的传统形式进行,但每次的议题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暑期首次召开的家长会选择“从学校到班级再到任课教师”逐层进行的交流方式,希望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高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在学习跟进和生活安排上有所准备;第二次家长会面向临界生(成绩接近分数界限的学生)家长,旨在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帮助孩子从不足处找到学业提升的生长点,在优势中找到更充足的信心;第三次家长会面向文科优秀学生和理科进步学生家长,目的是让家长为子女的学业成就感到自豪,并将这种赞扬和激励的情绪传递到家庭生活中,进而以合理而更高的期待,为孩子学业的进步助力。
举办这三次家长会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年级组主导下,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在细节上为家长传递了更多明确的信息,为家长和孩子对自我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为家长适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和鼓励,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让家长真实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二、合理安排,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
2012年10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状态下,学校通过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不同途径,要求全校上下认清教育形势发展,统一思想认识,合理安排时间,打破过去的家校单向交流模式,让广大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由德育处牵头,在学校精心策划下,统一部署,按计划、有节点地全面推行了“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活动。以高一年级组为例,年级管委会参与制订了《“高一年级家长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家长进校邀请函》《家长听、评课制度》《家长随堂听、评课记录表》《家长进校听课统计表》等系列化过程管理材料。家长通过佩戴家长代表证进校,持证进班随堂听、评课,并以表格反馈或座谈会等形式与任课教师、年级组领导进行交流。例如,在学期中段,有13位家长一起听了学校党委书记赵毓莉老师的一堂数学课并给出了反馈意见。这些意见让赵老师感到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很有价值:一方面可以鞭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务处、总务处提供评课场所和就餐保障,以配合该项工作规范、连续地进行。此外,家长们通过观摩学生跑操、参观食堂和寝室、指导学生用餐和就寝等活动,感受校园文化和生活,关注学校饮食安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多元化、多层面、立体式的家校共建活动安排让家长们乐见其成,他们纷纷联系家委会、班主任等,来校亲历校园生活、感受课堂情境。
这种双向互动的参与式家校合作模式,尽管实行的时间不长,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家长与教师能够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意见、采纳建议,让家长以亲身经历感受到自己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支持者。正如一位家长在参观学校食堂后感慨地说:“学校提供的饭菜虽然谈不上是美味佳肴,却已经很丰富、很有营养了,今后我不会再给孩子开小灶了。这样,我们省心、放心,也很安心。”
三、广开言路,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自2011学年起,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目前已经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共三个层级的家长委员会结构体系,有200多位家长参与到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有42位家长被评选为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此基础上,推选出12位家长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并征询了学生的意见后产生,确保其为关心孩子成长、热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能代表各个行业、各学生层面的家长。年级组和学校层级的家委会成员还要由学校或班主任推荐,经学校行政研究并征求个人意见后确定。另外,通过召开首次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委员们及时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1名。
家长委员会三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为家长代言班级、年级和学校搭建机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活动,把班级、年级以及学校很多好的做法、决策以及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正面讯息及时传递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密切联系,为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及时出台提供了便利,并通过参与合作管理,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家委会通过不断的促进和融合,已形成了共同的服务宗旨: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宣传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法规,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两次家长委员会例会上,在涉及直饮水、校服、违纪事件等问题的处理时,学校正是得到了家长代表们的支持和理解,才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此外,像深化课程改革、高校自主招生等热点话题,学校也安排相关负责人给家长们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希望家长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明确想法,为明确孩子未来的走向早作思想准备。
四、搭建平台,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
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带给教育教学工作更多便利。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学校不失时机搭建平台,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的家校合作活动。我校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手段上都力图有拓展、有创新: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工作平台,邀请家长进行国旗下讲话、百日誓师讲话、班级教师会交流等活动;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恩教育”、食堂安全工作开放日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参加;建立家长QQ群、班级博客,充分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等。此外,学校在“请进来”的同时,还坚持“走出去”的共建方式。在暑期,年级组、班团队精心策划“千师访万家”活动,帮扶困难学生,收集家长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馈意见,等等。
通过以上途径,学校努力推进家校合作共建工作,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活动、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总之,学校重视了家校沟通,通过积极的宣传、合理的引导、规范的操作深化了家校合作共建的内涵,从而增强了家校育人的合力。
一、抓好节点,不断丰富家长会形式
为了增进家校间的信任度,达到双方统一认识、有效沟通的教育目的,学校及时召开家长会是不可或缺的途径。通常来说,学校召开家长会需要介绍一些成功教育的典范,让家长从中受到启发,最后形成合力、提升动力、激发潜力,共同为培养更出色的孩子而努力。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会前集中、会后走人”,所以在学校或班级看来,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导致当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家长会的期望值不高。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校创新了家长会的形式,并使之成为我校家校共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我校高三年级为例,2012学年第一学期就召开了3次家长会。3次家长会虽然都以家长受邀到学校参加会议的传统形式进行,但每次的议题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暑期首次召开的家长会选择“从学校到班级再到任课教师”逐层进行的交流方式,希望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高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在学习跟进和生活安排上有所准备;第二次家长会面向临界生(成绩接近分数界限的学生)家长,旨在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帮助孩子从不足处找到学业提升的生长点,在优势中找到更充足的信心;第三次家长会面向文科优秀学生和理科进步学生家长,目的是让家长为子女的学业成就感到自豪,并将这种赞扬和激励的情绪传递到家庭生活中,进而以合理而更高的期待,为孩子学业的进步助力。
举办这三次家长会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年级组主导下,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在细节上为家长传递了更多明确的信息,为家长和孩子对自我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为家长适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和鼓励,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让家长真实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二、合理安排,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
2012年10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状态下,学校通过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不同途径,要求全校上下认清教育形势发展,统一思想认识,合理安排时间,打破过去的家校单向交流模式,让广大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由德育处牵头,在学校精心策划下,统一部署,按计划、有节点地全面推行了“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活动。以高一年级组为例,年级管委会参与制订了《“高一年级家长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家长进校邀请函》《家长听、评课制度》《家长随堂听、评课记录表》《家长进校听课统计表》等系列化过程管理材料。家长通过佩戴家长代表证进校,持证进班随堂听、评课,并以表格反馈或座谈会等形式与任课教师、年级组领导进行交流。例如,在学期中段,有13位家长一起听了学校党委书记赵毓莉老师的一堂数学课并给出了反馈意见。这些意见让赵老师感到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很有价值:一方面可以鞭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务处、总务处提供评课场所和就餐保障,以配合该项工作规范、连续地进行。此外,家长们通过观摩学生跑操、参观食堂和寝室、指导学生用餐和就寝等活动,感受校园文化和生活,关注学校饮食安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多元化、多层面、立体式的家校共建活动安排让家长们乐见其成,他们纷纷联系家委会、班主任等,来校亲历校园生活、感受课堂情境。
这种双向互动的参与式家校合作模式,尽管实行的时间不长,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家长与教师能够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意见、采纳建议,让家长以亲身经历感受到自己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支持者。正如一位家长在参观学校食堂后感慨地说:“学校提供的饭菜虽然谈不上是美味佳肴,却已经很丰富、很有营养了,今后我不会再给孩子开小灶了。这样,我们省心、放心,也很安心。”
三、广开言路,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自2011学年起,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目前已经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共三个层级的家长委员会结构体系,有200多位家长参与到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有42位家长被评选为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此基础上,推选出12位家长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并征询了学生的意见后产生,确保其为关心孩子成长、热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能代表各个行业、各学生层面的家长。年级组和学校层级的家委会成员还要由学校或班主任推荐,经学校行政研究并征求个人意见后确定。另外,通过召开首次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委员们及时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1名。
家长委员会三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为家长代言班级、年级和学校搭建机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活动,把班级、年级以及学校很多好的做法、决策以及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正面讯息及时传递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密切联系,为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及时出台提供了便利,并通过参与合作管理,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家委会通过不断的促进和融合,已形成了共同的服务宗旨: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宣传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法规,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两次家长委员会例会上,在涉及直饮水、校服、违纪事件等问题的处理时,学校正是得到了家长代表们的支持和理解,才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此外,像深化课程改革、高校自主招生等热点话题,学校也安排相关负责人给家长们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希望家长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明确想法,为明确孩子未来的走向早作思想准备。
四、搭建平台,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
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带给教育教学工作更多便利。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学校不失时机搭建平台,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的家校合作活动。我校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手段上都力图有拓展、有创新: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工作平台,邀请家长进行国旗下讲话、百日誓师讲话、班级教师会交流等活动;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恩教育”、食堂安全工作开放日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参加;建立家长QQ群、班级博客,充分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等。此外,学校在“请进来”的同时,还坚持“走出去”的共建方式。在暑期,年级组、班团队精心策划“千师访万家”活动,帮扶困难学生,收集家长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馈意见,等等。
通过以上途径,学校努力推进家校合作共建工作,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活动、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总之,学校重视了家校沟通,通过积极的宣传、合理的引导、规范的操作深化了家校合作共建的内涵,从而增强了家校育人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