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汉语水平明显下降的现象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以外,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了应试,很多教师会把一篇篇美文分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无法体会到文章的美和丰富的意蕴,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为了让学生走出这一困境,本文提出了三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语文;教学措施;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31
什么是快乐?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就是感到幸福或满意。在教学中,它应该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师教得快乐,二是学生学得快乐。
汉语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恰好相反,在国内,人们却对外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据调查,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他们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中学生汉语水平明显下降的现象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以外,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了应试,很多教师会把一篇篇美文分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无法体会到文章的美和丰富的意蕴,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才能走出低谷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快乐学习,才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把语文学好。
一、用爱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地,是快乐学习的根本
著名的瑞士教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之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童心是易燃品,也是易碎品。教师如果能用真心去爱孩子,就一定能把孩子的心点燃起来,走进璀璨的天地。安妮·莎莉文老师就是一个典范。安妮·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那年,海伦·凯勒才6岁,面对一个盲聋哑、性格怪癖的孩子,莎莉文老师倾注的点点滴滴都是爱,送海伦洋娃娃,领她走在暖阳里,让她触摸清凉的水,感受花香,感受爱。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让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完成了14部著作,成为学者、作家、教育家,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可见,教师尊重学生,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用智慧启迪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张扬个性,是快乐学习的关键
个性是思想的升华,是热情的奔放,是充沛的气势。它能特立独行。世界上不会出现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人。
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大舞台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洒,还有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正是有了个性迴异的人,才构成了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的张扬,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在人生大舞台上升起。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问:“雪融化后是什么?”几乎全班都是回答水,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教师大怒:“什么春天,竟然有这么荒缪的答案!雪融化是水,不是春天!”
呜呼,我们无不为这些机械化的教育感到痛心。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丰富奇特的想象、富有灵感的个性,竟无端地毁灭于他们最受尊敬的人的手中。学生如果从小受到缺乏个性的教育,会就形成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出现千人一面、千城同形的悲惨现状。
语文教学只有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教师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尊重学生,不以权威压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与安排,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随意训斥和控制,允许学生辩解,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集体。这样,学生才有自信心和人格得到尊重的体验,才会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启迪创新。这样,当学生看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漫天飞雪时,当他们聆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吟唱时……他们就会知道,语文弥漫于万物之中,自己的情怀已悄然地融入语文天地之中,浑然一体。他们会用自己的眼、耳、心去感受着语文,与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热衷于优美的文字,沉迷于亲切的话语,快乐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三、用书香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快乐学习的源泉
书,镌刻着生命的永恒,她古老却不显沧桑。
书卷香香,是一种喜悦。捧一卷书,品一香茗,看亲情如灯,照亮了黑夜的路。字里行间,心与书的真情交流,一字一句,流露着隽永的共鸣。书中是淋漓尽致的描绘,描绘出那怒然绽放的花苞,描绘出那涓涓流淌的溪流,描绘出那蓝的清澄的天和那一丝不苟的云雾,描绘出……那语言,是怎样的意涵悠长,心灵与书卷,书卷与心灵,彼此交融在一起,再也不分彼此。
民国时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的一名叫魏邦权的小学生在春游时写了一篇游记《听鹃记》,内容是这样的: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从这篇充满童心童趣、情景交融、情趣高雅、意境(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悠远的佳作中,可以看出一轮明月、一声鸟鸣、一丛翠竹无不飘逸着书香。
一枚贝之所以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颗璀璨的明珠,那是长期的用心哺育、无数个黑夜的承受、用心坚守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仅要看到那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更要看到成就珍珠前,那一枚贝的煎熬与坚守。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感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活得愉快或悲伤,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或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爱护,全部决定于我”。总之,让我们用教师的人格去创造一片温暖的蓝天,让“快乐语文”之花永开吧!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十七中学 530000)
关键词:快乐语文;教学措施;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31
什么是快乐?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就是感到幸福或满意。在教学中,它应该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师教得快乐,二是学生学得快乐。
汉语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恰好相反,在国内,人们却对外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据调查,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他们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中学生汉语水平明显下降的现象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以外,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了应试,很多教师会把一篇篇美文分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无法体会到文章的美和丰富的意蕴,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才能走出低谷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快乐学习,才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把语文学好。
一、用爱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地,是快乐学习的根本
著名的瑞士教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之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童心是易燃品,也是易碎品。教师如果能用真心去爱孩子,就一定能把孩子的心点燃起来,走进璀璨的天地。安妮·莎莉文老师就是一个典范。安妮·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那年,海伦·凯勒才6岁,面对一个盲聋哑、性格怪癖的孩子,莎莉文老师倾注的点点滴滴都是爱,送海伦洋娃娃,领她走在暖阳里,让她触摸清凉的水,感受花香,感受爱。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让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完成了14部著作,成为学者、作家、教育家,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可见,教师尊重学生,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用智慧启迪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张扬个性,是快乐学习的关键
个性是思想的升华,是热情的奔放,是充沛的气势。它能特立独行。世界上不会出现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人。
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大舞台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洒,还有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正是有了个性迴异的人,才构成了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的张扬,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在人生大舞台上升起。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问:“雪融化后是什么?”几乎全班都是回答水,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教师大怒:“什么春天,竟然有这么荒缪的答案!雪融化是水,不是春天!”
呜呼,我们无不为这些机械化的教育感到痛心。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丰富奇特的想象、富有灵感的个性,竟无端地毁灭于他们最受尊敬的人的手中。学生如果从小受到缺乏个性的教育,会就形成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出现千人一面、千城同形的悲惨现状。
语文教学只有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教师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尊重学生,不以权威压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与安排,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随意训斥和控制,允许学生辩解,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集体。这样,学生才有自信心和人格得到尊重的体验,才会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启迪创新。这样,当学生看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漫天飞雪时,当他们聆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吟唱时……他们就会知道,语文弥漫于万物之中,自己的情怀已悄然地融入语文天地之中,浑然一体。他们会用自己的眼、耳、心去感受着语文,与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热衷于优美的文字,沉迷于亲切的话语,快乐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三、用书香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快乐学习的源泉
书,镌刻着生命的永恒,她古老却不显沧桑。
书卷香香,是一种喜悦。捧一卷书,品一香茗,看亲情如灯,照亮了黑夜的路。字里行间,心与书的真情交流,一字一句,流露着隽永的共鸣。书中是淋漓尽致的描绘,描绘出那怒然绽放的花苞,描绘出那涓涓流淌的溪流,描绘出那蓝的清澄的天和那一丝不苟的云雾,描绘出……那语言,是怎样的意涵悠长,心灵与书卷,书卷与心灵,彼此交融在一起,再也不分彼此。
民国时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的一名叫魏邦权的小学生在春游时写了一篇游记《听鹃记》,内容是这样的: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从这篇充满童心童趣、情景交融、情趣高雅、意境(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悠远的佳作中,可以看出一轮明月、一声鸟鸣、一丛翠竹无不飘逸着书香。
一枚贝之所以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颗璀璨的明珠,那是长期的用心哺育、无数个黑夜的承受、用心坚守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仅要看到那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更要看到成就珍珠前,那一枚贝的煎熬与坚守。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感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活得愉快或悲伤,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或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爱护,全部决定于我”。总之,让我们用教师的人格去创造一片温暖的蓝天,让“快乐语文”之花永开吧!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十七中学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