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读了一些名人轶事,摘录其中两件趣事,与大家共赏。
20世纪30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北京大学。有一次,大学者黄侃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于是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凭元曲。”
西南联大中文系刘文典教授是研究《庄子》的著名专家。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于是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凭什么跑?”
“你凭什么坐在这里?”“你凭什么跑?”吴梅凭“著、度、演、藏各色俱全”,是世人公认的曲学大师;沈从文凭畅销不衰的《边城》、《湘行散记》,凭的是非凡的文学造诣。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们是否应该常常自问:“我凭什么站在讲台上?”我们能否理直气壮地回答——
“凭我是一个关注天空的人。”一位哲人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关注孩子们的一粥一饭、一颦一笑,又要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眺望未来,促进他们人格的养成和心智的发展;让他们迷离好奇的双眸中注入深邃和理性,让他们蹒跚彷徨的脚步迈出坚定和自信。
“凭我是一个‘麦田’守望者。”“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上。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话语中的“我”,就是我,而不是美国作家塞林格。我要守望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还有他们的精神家园;我更要守望他们弥足珍贵的个性。不惊扰他们成长的规律,成全他们个性的发展;不允许世俗的风气吹散天真烂漫的情怀,不允许功利的寒流侵袭那份童真童趣,用心守护着那个令人神往的、至真至纯的童话世界。我还是一个“牧者”,将“羊群”引领至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享受天地的润泽,让花香沁入心脾,让白云牵着想象,于是他们的胸襟大了,世界却小了。
“凭我是一个执著的追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要学会从感觉世界的“洞穴”攀升到“智性的世界”。于是我带着一帮孩子从“洞穴”中爬出来,沿着一架“天梯”,攀登到一个“智性的世界”,这成为我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为了构筑“天梯”,我怀着赤子般的虔诚,白天叩问,黑夜冥思,将自己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孩子们困惑的目光中,将自己的期待搭建在大师的灵魂旁,用自己的思索拨响创造的心弦,用一本又一本教育经典建造着一级又一级台阶,于是孩子们的智性高度节节攀升。在生命相遇、心灵相约之中,让文字和符号流淌着人性的意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我和孩子们为了一个约定、一个诺言,一步一步地靠近梦想。一路之上,我们一起流泪,一起欢笑。
如果我们的回答自信而豪迈,如果我们的回答铿锵有力,那么我们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那么立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
(编辑 许丽艳)
20世纪30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北京大学。有一次,大学者黄侃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于是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凭元曲。”
西南联大中文系刘文典教授是研究《庄子》的著名专家。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于是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凭什么跑?”
“你凭什么坐在这里?”“你凭什么跑?”吴梅凭“著、度、演、藏各色俱全”,是世人公认的曲学大师;沈从文凭畅销不衰的《边城》、《湘行散记》,凭的是非凡的文学造诣。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们是否应该常常自问:“我凭什么站在讲台上?”我们能否理直气壮地回答——
“凭我是一个关注天空的人。”一位哲人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关注孩子们的一粥一饭、一颦一笑,又要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眺望未来,促进他们人格的养成和心智的发展;让他们迷离好奇的双眸中注入深邃和理性,让他们蹒跚彷徨的脚步迈出坚定和自信。
“凭我是一个‘麦田’守望者。”“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上。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话语中的“我”,就是我,而不是美国作家塞林格。我要守望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还有他们的精神家园;我更要守望他们弥足珍贵的个性。不惊扰他们成长的规律,成全他们个性的发展;不允许世俗的风气吹散天真烂漫的情怀,不允许功利的寒流侵袭那份童真童趣,用心守护着那个令人神往的、至真至纯的童话世界。我还是一个“牧者”,将“羊群”引领至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享受天地的润泽,让花香沁入心脾,让白云牵着想象,于是他们的胸襟大了,世界却小了。
“凭我是一个执著的追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要学会从感觉世界的“洞穴”攀升到“智性的世界”。于是我带着一帮孩子从“洞穴”中爬出来,沿着一架“天梯”,攀登到一个“智性的世界”,这成为我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为了构筑“天梯”,我怀着赤子般的虔诚,白天叩问,黑夜冥思,将自己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孩子们困惑的目光中,将自己的期待搭建在大师的灵魂旁,用自己的思索拨响创造的心弦,用一本又一本教育经典建造着一级又一级台阶,于是孩子们的智性高度节节攀升。在生命相遇、心灵相约之中,让文字和符号流淌着人性的意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我和孩子们为了一个约定、一个诺言,一步一步地靠近梦想。一路之上,我们一起流泪,一起欢笑。
如果我们的回答自信而豪迈,如果我们的回答铿锵有力,那么我们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那么立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
(编辑 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