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学生基础教育有很大应试弊端,普遍重科学轻人文,重分数轻能力,是教育界的一颗毒瘤。高中生物教育应从人文素质教育基础特点和大体概念着手,分析教育事业中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高中生物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育体系的弊端,教育事业想要做到思想改变,需要从思想、观念、师资、教学手段及方式上进行转变,并找到相应解决措施和改善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人文素质 有效策略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对人才质量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关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而是更趋向于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一直将应试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弱化甚至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来说,其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课程,传授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和认知技能,还应将人文素质包含其中,以此完善学生人格。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提高,确保能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 人文素质教育
  1.概念。素质属于心理学和生理学范畴,是在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形成的。对于素质更好的理解是将它分为不同要点,素质是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及教育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内在和外在行为的生活折射。
  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其发展的五大要素。对于人来说,基础思想又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3.素质教育最早提出于十年前,将发挥个人潜能,提高完善个人素质作为教育宗旨。后现代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前提导向,以心理素质为媒介,以身体健康素质为基点的,它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高中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应积极进行改革,实行人与才并重的教育,使高中学生能在原有能动力上促进人文素质提高和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1.高中生物素质教学的必然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经济科技发展带来不能忽视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科技高速发展需要正确价值观作为导向。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科技道德问题,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为这种正确价值观发展埋下了有利的思想种子,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依靠健全人格的引领。
  2.加强人文教育精神,培养高中学生高尚、优良的品质。我国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娇生惯养、意志不坚定、漠视生命、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基于这一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3.对于生物科学来说,思想性体现出生物学的丰富人文素质观念,说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三、高中生物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一直是主导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化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和应试技巧,学生学习自主性很难调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一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在生物教材中深入理解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确保生物教育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生物教育不再是掐头去尾的教育,而是面向绝大多数中等生,且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没有三六九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三是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感,并使他们获得学习乐趣,为学生树立合理的师生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转变。新时代需要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不是只有知识发展的畸形人才,所以在学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文理双方渗透、知识技能运用熟练和人文素质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促进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欲望。人只有拥有了欲望,才能更好地获得满足欲望的动力。教师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知学生价值观和教育观,正确地激发学生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欲望,将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4.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观。人文精神本质上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价值的尊重,强调以人为主体,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特点且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自己教学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重视,让学生得到尊重理解的同时学会尊重理解他人,使他们在人格上进一步升华,在精神上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同样行为上老师也要做行动的巨人,以高尚的情操、人格的魅力、良好的精神面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行为。只有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为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让这种观念更深入人心。
  就现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来看,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改变的重要部分,培养全方面的人才是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多方面配合的,如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力争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丹,龚军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2).
  [2]王雪慧,胡兴昌.高中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5(23).
  [3]齐长有.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18).
  [4]朱成琴.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27).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方法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研究的主要问题,实际教学中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同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高中物理还是大学物理,逻辑主线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逻辑主线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逻辑主线的介绍及实际应用,为老师和学生理解及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思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特别互联网的高效快捷和方便实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丰富天地和交流平台,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其给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科特点熟练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地理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探析,以期促进地理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信息技术应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化学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这种形势的关键问题就是人们缺乏绿色化理念,因此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绿色化 渗透 策略  目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环境问题,大多与化学发展与研究有关。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准确传授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正确了解化学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该种教学理念的提倡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式,学案导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上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着手,着重论述高中化学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策略,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是学生习得知识、发展智力、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实施使课堂教学形式出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现状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达到教学与时俱进的效果。近年来,探究式教学深受师生喜爱。对于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更能体现该门学科的特色,不仅使教学过程富有意义,还让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从探究式教学设计、开展、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做出探讨。  关键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核心目标,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复杂性、逻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当前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竞争,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依赖教育开展。因此,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为学生打造创新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期刊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啊,鸟如果想飞就要先振翅,人要上进就得先讀书,读书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周恩来12岁时,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要读书?”他思考片刻,想到了中国人饱受屈辱,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祖国现在虽然已经强大起来,但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也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成为世界最强国!  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读书可以让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