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地缘上一衣带水,文化上相互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国家。但我们应意识到虽然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促进下形成发展的,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以致在中国文化传入后选择性地走上与中国看似相同实则保有其民族性格的文化道路。本文论及的“私意识”便是其民族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意识,笔者将对从《古事记》到平安时期女性文学这期间的日本古代文学经典文本进行例举,并且加以和中国古代修史制度、婚姻制度、政治制度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力图展现出私意识即日本民族式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本文将分成以下三部分对其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私”意识概念的提出,“私”这一说法由“私小说”广为人知,论述“私”意识就难以避免论述“私小说”。“私”并不是本人在本篇论文中提出的新概念,而是在日本文学领域广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词,或者说一个概念。其对应的中文词为“自我”,可以说“私”是“自我”的日式表达。第二部分为“私”意识的初步形成和奠定,是本文的主要论述部分。严格来说第一部记载文学作品《古事记》是在奈良时代产生的,因此本篇论文便从奈良时代开始将“私”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但本文并不以时间为划分依据,而是以“私”意识的发展程度为划分。第一阶段即第二章,从奈良初期的第一部史书《古事记》至平安中期的日本歌论的产生,这一阶段是“私”意识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遣唐使的派遣,日本自上而下学习中国的律法、文史典籍等文化,然而基于日本本土的国情与民情,中国缘来的“公”与本土之“私”日益对立;在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后,日本文学找到了尽情表述自我的道路。第二阶段即第三章是“私”意识的奠定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文文学伴随着女性作家的创作而产生,其对日后的日本文学乃至审美风格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笔者主要选择了这一时期两大经典女性著作《枕草子》和《源氏物语》为代表文本进行研究,从婚恋制度、政治历史背景多方面明确了“私”意识的成熟。由于在时间上女性文学与第一阶段的和歌发展有所交叉,因此本章中对和歌就不再论及了。第三部分为“私”意识在日本国内的延续和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这一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私”意识在平安时期结束至明治维新之前的六百年间的蛰伏,第二部分为明治维新之后“私”意识随着西方文学的传入和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压迫下的复苏,第三部分为“私”意识对于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