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轨道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为国家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地铁轨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做好轨道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完善轨道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使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关键词:地铁轨道;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地铁轨道施工是一项难度高、工作量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地铁建设中无比重要的一环,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则会不利于整个地铁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不仅能提前消除安全隐患的存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中的经济损失,高效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完成。
1 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
地铁轨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下:
1.1 道岔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
由于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等因素,造成道岔在运营过程中整体框架不良,对转辙器冲击直至损坏;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相互冲击,道岔尖轨不能正常移动。
1.2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沉降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主要有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浇筑混凝土时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二是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或配合比出现的偏差,以及混凝土运输过程工中产生分层、离析、漏浆,三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漏捣、过捣,混凝土养生不足等。沉降是由于伸缩缝与结构沉降缝未对应,旁通道处的结构未过沉降期等因素。
1.3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超限
混凝土工程模板质量问题,支模尺寸偏差、混凝土表面收面控制误差、跑模。
1.4 扣件、钢轨污染
混凝土浇筑后钢轨及扣配件上残留有混凝土,成品保护不良。
1.5 道岔内、缓冲区、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或大或小
道岔拼装过程中尺寸没有控制到位;缓冲区及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预留量未按设计要求预留,导致或大或小。
2 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1 道岔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
在铺设道岔之前,各类型道岔首组道岔必须在场内组装、试铺。按照厂家铺设蓝图进行拼装道岔。道岔及其配件配套成组或按部件分类放置;道岔尖轨比较脆弱,在运输及拼装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道岔铺设完成后要对各部位尺寸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道岔尖轨密贴、里程位置、滑床板等配件的位置、轨距、支距,查照间隔、等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在铺设整体道床道岔之前,首先检查基底质量其次根据调线调坡图对基底标高进行复测,确保道岔道床标高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对基底进行凿毛处理并及时清理干净。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底进行润湿处理,确保道床混凝土与基底紧密连结。在道岔滑床板位置设置支撑及吊固措施,保证滑床板与基本轨及尖轨轨底密贴。反复抄动道岔尖轨调整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垂直度及密贴度,确保道岔几何尺寸。浇筑道岔区道床混凝土时,加强岔枕下方振捣,防止枕下因空气未被排出而产生空洞。振捣时严禁振捣器接触岔枕及钢轨,避免引起岔枕窜动、倾斜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精度下降。
2.2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沉降
在浇筑混凝土时,及时测量周边环境温度,北方冬季施工时地下线温度较低,需做好保温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暖风机,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室外高架段有昼夜温差过大的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在混凝土强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不会有温度的骤然变化。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用,按照国家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原材料及配合比符合规定的标准,并对整个结构混凝土拌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试验人员对拌和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同时实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前,对搅拌站的地理位置、运输线路、运输和供应能力等详细考察,确定运距短、交通方便的最佳运输线路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线路、应急措施,确保混凝土从搅拌至浇注间隔时间不大于要求时间。商品混凝土均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到施工现场已确定的料口。浇注前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清理隧道结构杂物,采用风镐将整体道床下的结构板表面凿毛,使结构表面形成凹凸粗糙面,并在整体道床灌注前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为避免其他地段的污水污染,在端部筑堰排污,做到施工段内无积水,无废渣,保证整体道床混凝土与下部的结构板面粘接良好。地铁结构沉降缝处必须有混凝土伸缩缝与其对应,混凝土采取分层浇注,分层震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相邻两层浇注时间间隔不超过2小时,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缝,浇注混凝土的自由落差不超过2.0m,否则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进行浇注。新旧混凝土接茬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渣。继续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并铺上一层其材料和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充分振捣。混凝土浇注完工后及时按规定进行养护。其强度达到5Mpa时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70%时,道床上避免行驶车辆和承重。混凝土整體道床通过旁通道地段时,若沉降期未过,必须采用旁通道地段临时过渡方案施工,设置沉降观测,待沉降期过后,再施工正式混凝土整体道床。道床混凝土完工后,严格按照GB/T50299-2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检验,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规定。
2.3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超限
由于模板属于周转材料,在每次使用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的表面光洁平整,且需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支立时支撑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跑模。支立模板时进行准确测量,严格控制道床混凝土浇筑高度、宽度和抹面质量。
2.4 扣件、钢轨污染
道床浇筑混凝土前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对扣件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安排人员在收面之前配备小铲、钢丝刷对残留在钢轨及扣配件上的混凝土进行清理;道岔浇筑时对滑床板压板处用宽胶带密封粘贴,防止混凝土进入后难以清理。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万一进入混凝土及时清理,以防后期混凝土强度提高后清理时对钢轨造成损伤。
2.5 道岔内、缓冲区、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或大或小
道岔拼装时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拼装,预留好各部位轨缝。架设轨排时,轨排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位移,导致轨排不方正,由此在铺设过程中也难以达到方正。所以辅助线在机铺时合拢部位轨排要提前测量与此辅助线有关的其他轨缝的实际预留量,并根据此量调整合拢部位的轨排钢轨长度,最后篡轨使轨缝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 结语: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改善交通状况,各地都开始发展地铁建设。所以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控每道施工工序、注意施工的细节处理以及提前预防各类质量问题是我们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提高了地铁建设的质量,才能确保地铁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才能为祖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春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J].铁道标准设计,2003(12):12-14.
[2]周雷.浅谈混凝土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4(07):95-96
[3]张海云.浅议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40-40.
[4]陈守业.无缝线路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5(13):292-292.
关键词:地铁轨道;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地铁轨道施工是一项难度高、工作量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地铁建设中无比重要的一环,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则会不利于整个地铁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不仅能提前消除安全隐患的存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中的经济损失,高效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完成。
1 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
地铁轨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下:
1.1 道岔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
由于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等因素,造成道岔在运营过程中整体框架不良,对转辙器冲击直至损坏;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相互冲击,道岔尖轨不能正常移动。
1.2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沉降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主要有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浇筑混凝土时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二是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或配合比出现的偏差,以及混凝土运输过程工中产生分层、离析、漏浆,三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漏捣、过捣,混凝土养生不足等。沉降是由于伸缩缝与结构沉降缝未对应,旁通道处的结构未过沉降期等因素。
1.3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超限
混凝土工程模板质量问题,支模尺寸偏差、混凝土表面收面控制误差、跑模。
1.4 扣件、钢轨污染
混凝土浇筑后钢轨及扣配件上残留有混凝土,成品保护不良。
1.5 道岔内、缓冲区、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或大或小
道岔拼装过程中尺寸没有控制到位;缓冲区及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预留量未按设计要求预留,导致或大或小。
2 地铁轨道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1 道岔尖轨不密贴、拱腰及支撑块不平整、标高不足。
在铺设道岔之前,各类型道岔首组道岔必须在场内组装、试铺。按照厂家铺设蓝图进行拼装道岔。道岔及其配件配套成组或按部件分类放置;道岔尖轨比较脆弱,在运输及拼装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道岔铺设完成后要对各部位尺寸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道岔尖轨密贴、里程位置、滑床板等配件的位置、轨距、支距,查照间隔、等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在铺设整体道床道岔之前,首先检查基底质量其次根据调线调坡图对基底标高进行复测,确保道岔道床标高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对基底进行凿毛处理并及时清理干净。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底进行润湿处理,确保道床混凝土与基底紧密连结。在道岔滑床板位置设置支撑及吊固措施,保证滑床板与基本轨及尖轨轨底密贴。反复抄动道岔尖轨调整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垂直度及密贴度,确保道岔几何尺寸。浇筑道岔区道床混凝土时,加强岔枕下方振捣,防止枕下因空气未被排出而产生空洞。振捣时严禁振捣器接触岔枕及钢轨,避免引起岔枕窜动、倾斜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精度下降。
2.2 混凝土整体道床开裂、沉降
在浇筑混凝土时,及时测量周边环境温度,北方冬季施工时地下线温度较低,需做好保温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暖风机,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室外高架段有昼夜温差过大的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在混凝土强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不会有温度的骤然变化。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用,按照国家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原材料及配合比符合规定的标准,并对整个结构混凝土拌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试验人员对拌和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同时实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前,对搅拌站的地理位置、运输线路、运输和供应能力等详细考察,确定运距短、交通方便的最佳运输线路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线路、应急措施,确保混凝土从搅拌至浇注间隔时间不大于要求时间。商品混凝土均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到施工现场已确定的料口。浇注前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清理隧道结构杂物,采用风镐将整体道床下的结构板表面凿毛,使结构表面形成凹凸粗糙面,并在整体道床灌注前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为避免其他地段的污水污染,在端部筑堰排污,做到施工段内无积水,无废渣,保证整体道床混凝土与下部的结构板面粘接良好。地铁结构沉降缝处必须有混凝土伸缩缝与其对应,混凝土采取分层浇注,分层震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相邻两层浇注时间间隔不超过2小时,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缝,浇注混凝土的自由落差不超过2.0m,否则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进行浇注。新旧混凝土接茬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渣。继续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并铺上一层其材料和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充分振捣。混凝土浇注完工后及时按规定进行养护。其强度达到5Mpa时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70%时,道床上避免行驶车辆和承重。混凝土整體道床通过旁通道地段时,若沉降期未过,必须采用旁通道地段临时过渡方案施工,设置沉降观测,待沉降期过后,再施工正式混凝土整体道床。道床混凝土完工后,严格按照GB/T50299-2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检验,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规定。
2.3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超限
由于模板属于周转材料,在每次使用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的表面光洁平整,且需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支立时支撑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跑模。支立模板时进行准确测量,严格控制道床混凝土浇筑高度、宽度和抹面质量。
2.4 扣件、钢轨污染
道床浇筑混凝土前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对扣件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安排人员在收面之前配备小铲、钢丝刷对残留在钢轨及扣配件上的混凝土进行清理;道岔浇筑时对滑床板压板处用宽胶带密封粘贴,防止混凝土进入后难以清理。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万一进入混凝土及时清理,以防后期混凝土强度提高后清理时对钢轨造成损伤。
2.5 道岔内、缓冲区、辅助线有缝线路轨缝或大或小
道岔拼装时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拼装,预留好各部位轨缝。架设轨排时,轨排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位移,导致轨排不方正,由此在铺设过程中也难以达到方正。所以辅助线在机铺时合拢部位轨排要提前测量与此辅助线有关的其他轨缝的实际预留量,并根据此量调整合拢部位的轨排钢轨长度,最后篡轨使轨缝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 结语: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改善交通状况,各地都开始发展地铁建设。所以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控每道施工工序、注意施工的细节处理以及提前预防各类质量问题是我们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提高了地铁建设的质量,才能确保地铁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才能为祖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春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J].铁道标准设计,2003(12):12-14.
[2]周雷.浅谈混凝土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4(07):95-96
[3]张海云.浅议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40-40.
[4]陈守业.无缝线路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5(13):29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