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语篇分析方法之一的积极话语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习者们的青睐。近年来,通过对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各类演讲语篇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及其分布数据的研究,积极话语分析在文本语篇中的研究与应用已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本文试图突破积极话语分析目前只关注文本语篇的瓶颈,力求对多模态语篇《爸爸,去哪儿》进行分析。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56-02
作为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积极话语分析因为其积极的、建构的分析目的,使得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越来越被关注和需要。基于积极话语分析这样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积极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笔者发现,语篇分析者们大多是对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等有政治敏感问题以及一些有社会冲突问题的文本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这些分析虽然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行数据的分布研究,但是这种对文本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析忽略了实际交往中会伴随的图像、声音、手势等非言语交际手段等模式。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阐释语篇中的图文是如何协作以达到积极的建构目的。
一、研究背景
积极话语分析于1999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马丁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批评话语分析过多地关注语篇中的权利因素和霸权进而进行解构与反抗,然而在话语分析中仅是揭露批判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该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解决问题,因此他倡导积极话语分析的分析视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仅仅语言已经不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全面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无法理解各种语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因此多模态语篇应运而生。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视觉符号以及其他传统习惯中被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越来越多地突显出来,甚至处于优势和中心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因素,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二、理论基础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图像、音乐、颜色等如同语言一样也是社会符号,它们同样参与语篇意义的生成,因此可以用韩礼德分析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图像。克瑞斯和勒文在其著作《阅读图像》中阐述到,视觉符号系统中单个元素相互组合时也有章可循,符号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容忽视。克瑞斯和勒文主张图像具有社会符号性:“正如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写对象─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陈述。”因此,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适合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视觉语法。
三、对《爸爸,去哪儿》个案的积极话语分析
根据克瑞斯和勒文对图像的分类,上图是典型的提供类图像。观看者看到的是一对父子的“讨价还价”,图中的父子俩握在一起的手非常明显地显示出父亲在往里拉而儿子在往外拽,这也表明了父亲在极力地劝说而儿子则是非常抗拒。图中的父子二人均未与观看者有过眼神接触,因此,他们并未向观看者索取,而是在向观看者提供信息和内容,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图像呈现的内容客观真实,这正是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都是蕴含着权力的,都是在意识形态驱动下形成的。换句话说,图像既不是对事实的完全重现,也绝不只是形式的,它们在语义上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在制作、传播和阅读的过程中与图像制作者所代表的社区利益紧密相连。作为一档具有教育意义的明星亲子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图像的距离和视角方面,图像的制作者选取了与观看者权势地位关系平等的社会距离和水平视角,这样的取景拉近了观看者与图像中明星原本很远的社会距离,让观看者们产生一种明星不再遥不可及的心理,增进了两者间的情感交流。
马丁曾提出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存在着包括性和不包括性两种人际冲突。社区由该群体对事物的观点组建而成,我们期待社区内的人们对我们的所感移情。移情指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话语实践,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处境、情感上的理解。从图像中天天向外拽的手以及他摇头的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态度表达。图像中左下角的白色文字是父亲说的话,而图像中更为显眼的文字是幕后图像制作者后期编辑而成的。对于儿子摇头的动作,字幕只用了非常小字号的字体打出了“摇头”二字,而“很难被说服的天天”则使用了非常大号的字体并配以三种颜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使这一部分更突出。在选词上,图像制作者并没有采用“摇头抗拒的天天”这样的字眼,而是选择了“很难被说服的天天”说明图像中的情况,这样的表达显然弱化了已有的矛盾,同时也为后续片段中终于被说服的天天埋下了伏笔。图像制作者的参与设计与布局,观看者便会很自然地产生移情,对孩子多些包容,對家长多些体谅,有了这样情感上的认同,社区成员便会产生包容性的心理,这无疑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创建。
四、结束语
本文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的一个片段的语言和视觉图像、符号资源的个案分析阐述了不同符号资源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积极话语分析的目的语篇可以突破文本语篇进而更多元化,同时,积极话语分析的语料也可以不再只是针对那些冲突性强的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政治演讲等。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电视媒体作为第一大媒体,通过各种手段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影响和情感道德上的介入和移情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2]Halliday,M.A.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3]Kress,G.and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2006.
[4]Martin,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In S.Huston and G.Thompson(eds.)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Martin,J.R.and Davi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 Continuum,2003.
[6]Martin,J.R.and 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Martin,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C].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8]黄会健,冷占英,顾秋月.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
[9]刘成科.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从解构走向建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10]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
Abstract: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a mea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f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have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ppraisal resources of political, new report and kinds of speeches. The problem is the current studies of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top in text discourse. This thesis tries to break through this bottleneck problem to have a positive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Dad, where are we going?”.
Key words: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positiv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責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56-02
作为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积极话语分析因为其积极的、建构的分析目的,使得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越来越被关注和需要。基于积极话语分析这样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积极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笔者发现,语篇分析者们大多是对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等有政治敏感问题以及一些有社会冲突问题的文本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这些分析虽然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行数据的分布研究,但是这种对文本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析忽略了实际交往中会伴随的图像、声音、手势等非言语交际手段等模式。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阐释语篇中的图文是如何协作以达到积极的建构目的。
一、研究背景
积极话语分析于1999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马丁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批评话语分析过多地关注语篇中的权利因素和霸权进而进行解构与反抗,然而在话语分析中仅是揭露批判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该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解决问题,因此他倡导积极话语分析的分析视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仅仅语言已经不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全面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无法理解各种语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因此多模态语篇应运而生。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视觉符号以及其他传统习惯中被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越来越多地突显出来,甚至处于优势和中心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因素,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二、理论基础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图像、音乐、颜色等如同语言一样也是社会符号,它们同样参与语篇意义的生成,因此可以用韩礼德分析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图像。克瑞斯和勒文在其著作《阅读图像》中阐述到,视觉符号系统中单个元素相互组合时也有章可循,符号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容忽视。克瑞斯和勒文主张图像具有社会符号性:“正如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写对象─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陈述。”因此,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适合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视觉语法。
三、对《爸爸,去哪儿》个案的积极话语分析
根据克瑞斯和勒文对图像的分类,上图是典型的提供类图像。观看者看到的是一对父子的“讨价还价”,图中的父子俩握在一起的手非常明显地显示出父亲在往里拉而儿子在往外拽,这也表明了父亲在极力地劝说而儿子则是非常抗拒。图中的父子二人均未与观看者有过眼神接触,因此,他们并未向观看者索取,而是在向观看者提供信息和内容,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图像呈现的内容客观真实,这正是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都是蕴含着权力的,都是在意识形态驱动下形成的。换句话说,图像既不是对事实的完全重现,也绝不只是形式的,它们在语义上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在制作、传播和阅读的过程中与图像制作者所代表的社区利益紧密相连。作为一档具有教育意义的明星亲子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图像的距离和视角方面,图像的制作者选取了与观看者权势地位关系平等的社会距离和水平视角,这样的取景拉近了观看者与图像中明星原本很远的社会距离,让观看者们产生一种明星不再遥不可及的心理,增进了两者间的情感交流。
马丁曾提出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存在着包括性和不包括性两种人际冲突。社区由该群体对事物的观点组建而成,我们期待社区内的人们对我们的所感移情。移情指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话语实践,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处境、情感上的理解。从图像中天天向外拽的手以及他摇头的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态度表达。图像中左下角的白色文字是父亲说的话,而图像中更为显眼的文字是幕后图像制作者后期编辑而成的。对于儿子摇头的动作,字幕只用了非常小字号的字体打出了“摇头”二字,而“很难被说服的天天”则使用了非常大号的字体并配以三种颜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使这一部分更突出。在选词上,图像制作者并没有采用“摇头抗拒的天天”这样的字眼,而是选择了“很难被说服的天天”说明图像中的情况,这样的表达显然弱化了已有的矛盾,同时也为后续片段中终于被说服的天天埋下了伏笔。图像制作者的参与设计与布局,观看者便会很自然地产生移情,对孩子多些包容,對家长多些体谅,有了这样情感上的认同,社区成员便会产生包容性的心理,这无疑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创建。
四、结束语
本文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的一个片段的语言和视觉图像、符号资源的个案分析阐述了不同符号资源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积极话语分析的目的语篇可以突破文本语篇进而更多元化,同时,积极话语分析的语料也可以不再只是针对那些冲突性强的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政治演讲等。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电视媒体作为第一大媒体,通过各种手段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影响和情感道德上的介入和移情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2]Halliday,M.A.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3]Kress,G.and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2006.
[4]Martin,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In S.Huston and G.Thompson(eds.)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Martin,J.R.and Davi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 Continuum,2003.
[6]Martin,J.R.and 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Martin,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C].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8]黄会健,冷占英,顾秋月.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
[9]刘成科.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从解构走向建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10]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
Abstract: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a mea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f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have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ppraisal resources of political, new report and kinds of speeches. The problem is the current studies of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top in text discourse. This thesis tries to break through this bottleneck problem to have a positive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Dad, where are we going?”.
Key words: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positiv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責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