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高科技对于生活的逐渐渗透,面对狂轰滥炸式的视觉讯息的不断闪烁,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随时、间断出现感知、心理、应用、视觉、审美或者文化等方面的视觉信息接受障碍。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使视觉信息有效传达,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不是造成更多困扰,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不是引起感官疲劳等方面的问题都应该成为当代设计师所关注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设计伦理图像时代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设计的受众较历史更加广泛。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World)中指出,设计不应成为由一小部分社会精英分子把持与品玩的活动,而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计出符合他们特殊需求的产品与使用环境来改善、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此之后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开始被关注,“平等地使用”原则成为无障碍设计的首要原则。
目前,大部分对于无障碍设计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肢体残障人士的需求上。事实上,障碍群体还包括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群体,这种障碍既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是偶发的。对于当前长期面对图像而非真实的人来说,如果漠视或忽略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和结果,那么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图像的世界里。图像时代下的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主体主要包括现实空间中的图像和图形无障碍传达以及虚拟空间中的图像传达两个方面。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是建立在无障碍设计概念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无障碍设计的补充与深化。
一视觉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清晰性和易视性
美国文化研究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说:“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视觉化。”当代社会图像被大量生产和消费,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甚至街头广告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数量之多甚至已经影响到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接受,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麻痹,即达到视而不见的状态。因此,如何做到视觉信息的有效传播,已经成了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而对于无意义图像的减毁、按照视觉原理对图像归类、消除视觉障碍等,是促成图像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
在已经充斥着各类图像的世界中进行视觉有效传达,除了消除不必要的图像外,还要使其清晰易视、规格适宜。清晰性是指设计思想的简洁、准确的表现,而易视性则指图像符号应该做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以及色彩搭配和形态构成的协调和引人入胜。例如警示符号的位置摆放、色彩应用都会对符号传达的现实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加快,城市导向系统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现实中考察时却发现,许多视觉导向图像不是摆放位置不合理,就是使用标示不统一,或是没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随时更新,因此反而给受众造成更多困扰。再以虚拟空间中的视觉传达为例,在操作界面及其上的视觉元素上要清除那些让弱势群体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图像序列的安排要条例清晰、层次清楚、突出重点以方便搜索,实现大众最大可能的无障碍识别。
二认知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规范化和易读性
认知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从图像映入人的视网膜,反馈到大脑,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再形成感觉、注意、意识、印象、想象、思维、记忆、语言等,这就是人的认知过程。因此,图像符号的视觉形态是影响人的认知效果的直接因素,它的不完善会使人的认知出现停顿甚至无效。1936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奥托·诺伊拉特(Otto Neurath)就创办了一个图形教育组织体系ISOTYPE,用于推广具有国际标准的物体图像和图示统计方法。
图像符号的规范化和易读性有助于消除认知障碍。规范化是指图像的创造应该遵循人类行为和意识发展的一致性。发展图像符号信息传达的秩序性和可兼容性,可以减少因文化差异、地域环境、社会发展因素、生理障碍等方面的识别阻碍,能极大地方便人类信息交互的畅通。
对于虚拟空间中的图像来说,扫除认知障碍在今天看来更具现实意义。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一个网页的图像可识别程度是其生存的前提。苹果公司的电脑用户界面MacOSX被评价为最优秀的电脑用户界面,相对于微软的用户界面拥有更真实和人性化、更多选择的实时图像效果。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接受《纽约时报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用已知图形、经验图形、象征图形可以大大提高公共信息的识别率,使许多抽象的信息变得更为直观,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这种方式有助于图像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被有效识别和传播。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图像变得简单而易懂,用设计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应是当代设计师的职责。
三应用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有用性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当代图像的传播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变得更加注意与“受众”的关系。受众是“读图”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接受与反馈对图像信息积极有效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图像符号的有用性主要在于正确的信息传达功能,同时使具有信息交互障碍的弱势群体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图像符号。如日本福冈市的地铁安放了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致力于图形化的信息传达的设计,采取重要地域的特殊符号显示、不同线路运行区域采用不同颜色区分等,其主要功能就是使任何人都能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当代视觉图像的革命还延伸到应用生活领域,如POP广告等,图像元素与重要文字的结合使信息的传达与传播变得更加直观、省时、高效,从而能有效指导消费者的购物。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现代科技极大地方便了当代人的生活,大量的工作只需要在计算机前面轻触鼠标即可完成。网上炒股、缴费、购物等等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轻松而方便。可是,我们依然可以在证券营业厅、电话交费处看到大量的中老年人在排队等候。这说明高科技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存在着应用障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纵然已经学會了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功能,但在面对网络上此起彼伏的各种图像和文字时,依然无法理解和顺利完成使用工作。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弱势群体来说,他们的未来要么会被无所不在的图像符号彻底隔绝于信息社会之外,使其更加举步维艰;要么社会必须更加关注他们,采取应对措施消除虚拟空间中的视觉传达壁垒和技术鸿沟,使他们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
实现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的关联因素众多,但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知觉和认知心理特征,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导向设计,使图像传达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那么其应用障碍的消除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四审美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艺术性和情感化
图像符号的形式感、功能性和审美品格都是影响其艺术性的主要元素,同时,图像符号在视觉传达中不仅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上承载着人类情感的流动。图像时代的审美障碍主要表现为大量复制技术所导致的艺术性的丧失、图像视野下真实性的丧失和因此而引发的情感缺憾。
随着交通系统的逐渐发达,今天的人们出行逐渐增多,有些人甚至成为空中飞人,在陌生的城市不断遭遇情感迷失,而温情合理的城市图像符号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对于“异乡人”来说更是如此。审美的文化今天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正如后现代艺术家杜尚所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也都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每个物体。因此,作为图像的设计者应该不仅要注意到功能性,更要注意到图像的审美性已经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地位。有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你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长,你电脑旁边咖啡杯的色彩就显得越重要。图像时代的日常生活重构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与感觉方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得以改变。现代人与图像的交流甚至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更频繁,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虚拟空间中的群体来说,图像的情感化和艺术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手机、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代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模式之时,就要求不断闪烁和输出的图像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用需要,还要使图像能给冷冰冰的高科技背后的人们得到情感化的审美弥补。
五文化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图像在当今世界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是其他传播元素无法比拟的。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人们的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直接成为文化的表象符号。如一个日本妇女这样解释她花70000日元购买了一款“G”字标志顶多值700日元的女式手提包的行为:“因为‘G’字是表示由米开朗基罗、罗西尼所创造的意大利超级流行文化的符号。提着这样的手提包,感觉自己是时尚与流行文化的一员。”
图像符号的设计要体现时代感,而同时图像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承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又要担负着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的责任。失去现代感的图像符号在现代文化交流中会遭遇阻碍,但是完全摆脱民族性的图像符号大量诞生不仅会导致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损毁,也会使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形成障碍。消除这种障碍的唯一手段是使民族性与现代性恰当地在图像上融为一体。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精髓,然后用现代化的图像表现手法加以创造,这是当代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所采用的手段,如洛可可公司设计制作的牙签包装,制作精美、时尚现代,经典的红黑搭配,造型图像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祈年殿殿顶的剪影,同时取名“上上签”以寄托吉祥含义。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一贯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他所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造型,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借着古钱又形成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他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是立足于当前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环境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的融合与细化。正如法国学者米歇尔·德赛图所指出的,今天“从电视到报纸、从广告到各类商业形象,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像癌症一样疯长的视觉形象,所有东西的价值都取决于显示或被显示的能力,谈话也被转化为视觉过程”。
今天的我们在不断阅读图像、批评图像、理解图像、重构图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图像、设计图像和传播图像。只有对无障碍设计的无限深入和细化,才能最后达成通用设计——“人人都能够平等地使用”的最高目标。
注:本文系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E08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江海涛主编:《道路和建筑无障碍图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 [英]詹姆士·霍姆斯·西德尔:《无障碍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陈 :《建筑伦理学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4] 中國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编:《中国应用伦理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6] 金元浦:《消费符号的时代》。http://www.culstudies.com /rendanews,2003年5月20日。
[7] [法]米歇尔·德赛图:《日常生活实践》,陆扬:《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作者简介:
张玉忠,男,1963—,天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杨蕾,女,1977—,安徽宿州人,苏州大学艺术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论,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关键词:设计伦理图像时代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设计的受众较历史更加广泛。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World)中指出,设计不应成为由一小部分社会精英分子把持与品玩的活动,而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计出符合他们特殊需求的产品与使用环境来改善、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此之后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开始被关注,“平等地使用”原则成为无障碍设计的首要原则。
目前,大部分对于无障碍设计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肢体残障人士的需求上。事实上,障碍群体还包括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群体,这种障碍既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是偶发的。对于当前长期面对图像而非真实的人来说,如果漠视或忽略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和结果,那么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图像的世界里。图像时代下的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主体主要包括现实空间中的图像和图形无障碍传达以及虚拟空间中的图像传达两个方面。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是建立在无障碍设计概念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无障碍设计的补充与深化。
一视觉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清晰性和易视性
美国文化研究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说:“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视觉化。”当代社会图像被大量生产和消费,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甚至街头广告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数量之多甚至已经影响到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接受,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麻痹,即达到视而不见的状态。因此,如何做到视觉信息的有效传播,已经成了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而对于无意义图像的减毁、按照视觉原理对图像归类、消除视觉障碍等,是促成图像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
在已经充斥着各类图像的世界中进行视觉有效传达,除了消除不必要的图像外,还要使其清晰易视、规格适宜。清晰性是指设计思想的简洁、准确的表现,而易视性则指图像符号应该做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以及色彩搭配和形态构成的协调和引人入胜。例如警示符号的位置摆放、色彩应用都会对符号传达的现实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加快,城市导向系统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现实中考察时却发现,许多视觉导向图像不是摆放位置不合理,就是使用标示不统一,或是没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随时更新,因此反而给受众造成更多困扰。再以虚拟空间中的视觉传达为例,在操作界面及其上的视觉元素上要清除那些让弱势群体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图像序列的安排要条例清晰、层次清楚、突出重点以方便搜索,实现大众最大可能的无障碍识别。
二认知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规范化和易读性
认知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从图像映入人的视网膜,反馈到大脑,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再形成感觉、注意、意识、印象、想象、思维、记忆、语言等,这就是人的认知过程。因此,图像符号的视觉形态是影响人的认知效果的直接因素,它的不完善会使人的认知出现停顿甚至无效。1936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奥托·诺伊拉特(Otto Neurath)就创办了一个图形教育组织体系ISOTYPE,用于推广具有国际标准的物体图像和图示统计方法。
图像符号的规范化和易读性有助于消除认知障碍。规范化是指图像的创造应该遵循人类行为和意识发展的一致性。发展图像符号信息传达的秩序性和可兼容性,可以减少因文化差异、地域环境、社会发展因素、生理障碍等方面的识别阻碍,能极大地方便人类信息交互的畅通。
对于虚拟空间中的图像来说,扫除认知障碍在今天看来更具现实意义。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一个网页的图像可识别程度是其生存的前提。苹果公司的电脑用户界面MacOSX被评价为最优秀的电脑用户界面,相对于微软的用户界面拥有更真实和人性化、更多选择的实时图像效果。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接受《纽约时报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用已知图形、经验图形、象征图形可以大大提高公共信息的识别率,使许多抽象的信息变得更为直观,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这种方式有助于图像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被有效识别和传播。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图像变得简单而易懂,用设计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应是当代设计师的职责。
三应用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有用性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当代图像的传播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变得更加注意与“受众”的关系。受众是“读图”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接受与反馈对图像信息积极有效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图像符号的有用性主要在于正确的信息传达功能,同时使具有信息交互障碍的弱势群体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图像符号。如日本福冈市的地铁安放了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致力于图形化的信息传达的设计,采取重要地域的特殊符号显示、不同线路运行区域采用不同颜色区分等,其主要功能就是使任何人都能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当代视觉图像的革命还延伸到应用生活领域,如POP广告等,图像元素与重要文字的结合使信息的传达与传播变得更加直观、省时、高效,从而能有效指导消费者的购物。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现代科技极大地方便了当代人的生活,大量的工作只需要在计算机前面轻触鼠标即可完成。网上炒股、缴费、购物等等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轻松而方便。可是,我们依然可以在证券营业厅、电话交费处看到大量的中老年人在排队等候。这说明高科技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存在着应用障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纵然已经学會了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功能,但在面对网络上此起彼伏的各种图像和文字时,依然无法理解和顺利完成使用工作。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弱势群体来说,他们的未来要么会被无所不在的图像符号彻底隔绝于信息社会之外,使其更加举步维艰;要么社会必须更加关注他们,采取应对措施消除虚拟空间中的视觉传达壁垒和技术鸿沟,使他们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
实现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的关联因素众多,但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知觉和认知心理特征,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导向设计,使图像传达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那么其应用障碍的消除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四审美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艺术性和情感化
图像符号的形式感、功能性和审美品格都是影响其艺术性的主要元素,同时,图像符号在视觉传达中不仅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上承载着人类情感的流动。图像时代的审美障碍主要表现为大量复制技术所导致的艺术性的丧失、图像视野下真实性的丧失和因此而引发的情感缺憾。
随着交通系统的逐渐发达,今天的人们出行逐渐增多,有些人甚至成为空中飞人,在陌生的城市不断遭遇情感迷失,而温情合理的城市图像符号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对于“异乡人”来说更是如此。审美的文化今天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正如后现代艺术家杜尚所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也都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每个物体。因此,作为图像的设计者应该不仅要注意到功能性,更要注意到图像的审美性已经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地位。有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你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长,你电脑旁边咖啡杯的色彩就显得越重要。图像时代的日常生活重构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与感觉方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得以改变。现代人与图像的交流甚至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更频繁,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虚拟空间中的群体来说,图像的情感化和艺术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手机、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代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模式之时,就要求不断闪烁和输出的图像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用需要,还要使图像能给冷冰冰的高科技背后的人们得到情感化的审美弥补。
五文化上的无障碍——图像符号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图像在当今世界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是其他传播元素无法比拟的。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人们的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直接成为文化的表象符号。如一个日本妇女这样解释她花70000日元购买了一款“G”字标志顶多值700日元的女式手提包的行为:“因为‘G’字是表示由米开朗基罗、罗西尼所创造的意大利超级流行文化的符号。提着这样的手提包,感觉自己是时尚与流行文化的一员。”
图像符号的设计要体现时代感,而同时图像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承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又要担负着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的责任。失去现代感的图像符号在现代文化交流中会遭遇阻碍,但是完全摆脱民族性的图像符号大量诞生不仅会导致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损毁,也会使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形成障碍。消除这种障碍的唯一手段是使民族性与现代性恰当地在图像上融为一体。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精髓,然后用现代化的图像表现手法加以创造,这是当代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所采用的手段,如洛可可公司设计制作的牙签包装,制作精美、时尚现代,经典的红黑搭配,造型图像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祈年殿殿顶的剪影,同时取名“上上签”以寄托吉祥含义。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一贯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他所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造型,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借着古钱又形成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他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是立足于当前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环境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的融合与细化。正如法国学者米歇尔·德赛图所指出的,今天“从电视到报纸、从广告到各类商业形象,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像癌症一样疯长的视觉形象,所有东西的价值都取决于显示或被显示的能力,谈话也被转化为视觉过程”。
今天的我们在不断阅读图像、批评图像、理解图像、重构图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图像、设计图像和传播图像。只有对无障碍设计的无限深入和细化,才能最后达成通用设计——“人人都能够平等地使用”的最高目标。
注:本文系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E08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江海涛主编:《道路和建筑无障碍图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 [英]詹姆士·霍姆斯·西德尔:《无障碍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陈 :《建筑伦理学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4] 中國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编:《中国应用伦理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6] 金元浦:《消费符号的时代》。http://www.culstudies.com /rendanews,2003年5月20日。
[7] [法]米歇尔·德赛图:《日常生活实践》,陆扬:《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作者简介:
张玉忠,男,1963—,天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杨蕾,女,1977—,安徽宿州人,苏州大学艺术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论,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