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弟妹严厉的“第三家长”
1958年1月,穆罕默德·本·拉登和第四个妻子阿利娅唯一的孩子在利雅得出生,取名奥萨玛——意思是“雄狮”。
奥萨玛·本·拉登和一大帮孩子共同度过了儿童时光。穆罕默德治家的方式和管理公司一样:每个妻子负责她自己的那一支。孩子们很难见到这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经常出差在外。每次回到家,他就会把孩子们喊到办公室里去,好好看看自己蔚为壮观的血脉。奥萨玛回忆说,虽然两人之间很少交流,这位冷淡而威严的父亲在羞涩而纤弱的儿子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向往。
穆罕默德有个习惯,常把为他生过孩子的前妻转嫁给公司的雇员,妻子们在这种事上基本没有发言权。母亲再嫁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在本·拉登家族中的地位。阿利娅被穆罕默德休掉的时候还算幸运,她被赏给了一个名叫阿塔斯的经理,当时奥萨玛大概四五岁,他和母亲搬到了几个街区之外的一栋两层小楼。
奥萨玛搬进新家之后不久,穆罕默德死于飞机失事。他死的时候不到59岁,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
阿利娅和第二位丈夫的婚姻很持久。阿塔斯为人善良平和,但由于继子是老板的儿子,他和奥萨玛之间的关系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后来家里又多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和一个妹妹,奥萨玛管教起他们来简直就像是第三位家长。“继父如果有什么事要办,就会交待给奥萨玛,”奥萨玛儿时的伙伴哈立德回忆说。“他的几个弟弟说,比起父亲,他们更怕奥萨玛。”
一生追求朴素生活
穆罕默德死后,委托人把他的大部分孩子都送到黎巴嫩接受教育。只有奥萨玛留了下来,这让他成了穆罕默德儿子之中地方观念最强的一个。
14岁那年,奥萨玛经历了宗教与政治上的觉醒。他会坐在电视机前,因巴勒斯坦的新闻而哭泣。从那时开始,奥萨玛每星期斋戒两次,还给自己定下凌晨1点的闹钟,天天晚上一个人爬起来做祷告。他对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也变得很严厉,尤其是督促他们早起去清真寺做晨祷。
有一次奥萨玛以为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在调戏婢女,就扇了他一耳光。他弟弟的一个朋友拿了本色情杂志出来。奥萨玛当即声明,此后无论是他,还是他的任何一个弟弟,都不会再和那孩子有任何来往。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来都不曾屈从于肉欲的罪恶、腐化或下流的行为,以及烟酒和赌博的诱惑。除了冒险、诗歌等少数几样爱好,他的爱全都给了真主。
奥萨玛的天性中有一份与沙漠精神的亲近。他一辈子都渴求朴素的生活,这几乎成了一种怪癖:沙漠、山洞,以及他此时尚未表达过的愿望——默默无闻地战死在堑壕中。
多重婚姻的坚定支持者
1974年,还在上高中的本·拉登第一次结婚。那时他17岁,她14岁的妻子纳吉瓦·加尼姆是他的表亲。
1976年,本·拉登考入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他学的是经济,但参与更多的还是校园里的宗教活动。两年后,本·拉登和纳吉瓦的儿子阿卜杜拉降生。他们一共生了11个孩子,阿卜杜拉是老大。与自己的父亲不同,本·拉登很关心孩子,常和他们一起玩耍。他认为人生艰难,一定要让孩子为此做好准备。到了周末,他会带着儿女们去农场,和骆驼、马住在一起。他们会在星空下露宿,天冷时则挖个坑,以沙为被。本·拉登不让他们去学校上学,而是把老师请进家来,这样他就能监督孩子们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
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本·拉登就下定了一个决心——实行一夫多妻制。当时,这个制度已不被沙特社会接受。1982年,本·拉登又娶了一位女子。新娘受过高等教育,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博士,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女子学院教书。她比本·拉登大7岁,为他生了一个男孩。照管两个家庭并不轻松,但本·拉登没有泄气。他为多重婚姻想出了一套理论。“娶一个妻子挺好,就像是在走路。娶两个就像是骑自行车:比走路快,但不太稳当。娶三个就成了三轮车,稳当,但有点慢。如果娶了四个妻子,啊!这才是最理想的。这样你就能超过所有的人了!”
几年之后,他又娶了一位女子。这位新娘也受过高等教育——她是阿拉伯语语法学的博士,在当地教育学院教书。他们后来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本·拉登的第4个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
干重活的富家子
本·拉登自己的学业并不出色,显然他对此也不感兴趣。他不愿意做那些体面的职业,如法律、工程或医学。他的兄弟们正在世界一流的大学里接受教育,但他最重要的榜样却是不识字的父亲。本·拉登把父亲视为完人,他渴望取得能与父亲比肩的成就。但在他所处的沙特,没有政治体系,没有公民社会,也没有可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明显途径。在沙特王国,神职人员是王室之外唯一的权势阶级,但本·拉登没有接受过神学方面的训练。看来,他的未来注定是呆在家族的公司里,论资排辈时则远远落在后面:虽然他在家族的势力范围内能得到尊重,但永远不可能留下什么真正的声名。
本·拉登继续和兄长们软磨硬泡,求他们让自己在公司工作。最后,他们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份兼职。他负责的工作是把小山坡平整成空地,以供沙特本·拉登集团修建新的公路、酒店和朝觐中心。本·拉登本应去监督工人们工作,但他却坚持要和他们一起干活。沙特人干体力劳动的景象在那时本身就很少见,看到公司创始人那瘦瘦高高的子弟在建筑工地上干重活,人们都觉得很惊讶。“回想那段经历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是家族中唯一一边工作,一边保持优异学习成绩的人。”本·拉登后来说。但实际上,如此紧张的日程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他在离大学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辍了学,开始全职在公司工作。
一个熟人还记得在这一时期见过他,本·拉登当时20岁出头,长得非常英俊。由于斋戒和辛劳的工作,他显得有些憔悴。他高亢尖利的嗓音、严肃而又慵懒的举止,愈发给人以身体虚弱的印象。“他很自信,而且颇具领袖魅力,”朋友评价说。虽然有宗教学者在场,本·拉登却让人们觉得他与这些学者是平等的。他说话的时候,那镇定自若的气度令人着迷。房间里的每个人都被他吸引了。
1958年1月,穆罕默德·本·拉登和第四个妻子阿利娅唯一的孩子在利雅得出生,取名奥萨玛——意思是“雄狮”。
奥萨玛·本·拉登和一大帮孩子共同度过了儿童时光。穆罕默德治家的方式和管理公司一样:每个妻子负责她自己的那一支。孩子们很难见到这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经常出差在外。每次回到家,他就会把孩子们喊到办公室里去,好好看看自己蔚为壮观的血脉。奥萨玛回忆说,虽然两人之间很少交流,这位冷淡而威严的父亲在羞涩而纤弱的儿子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向往。
穆罕默德有个习惯,常把为他生过孩子的前妻转嫁给公司的雇员,妻子们在这种事上基本没有发言权。母亲再嫁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在本·拉登家族中的地位。阿利娅被穆罕默德休掉的时候还算幸运,她被赏给了一个名叫阿塔斯的经理,当时奥萨玛大概四五岁,他和母亲搬到了几个街区之外的一栋两层小楼。
奥萨玛搬进新家之后不久,穆罕默德死于飞机失事。他死的时候不到59岁,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
阿利娅和第二位丈夫的婚姻很持久。阿塔斯为人善良平和,但由于继子是老板的儿子,他和奥萨玛之间的关系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后来家里又多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和一个妹妹,奥萨玛管教起他们来简直就像是第三位家长。“继父如果有什么事要办,就会交待给奥萨玛,”奥萨玛儿时的伙伴哈立德回忆说。“他的几个弟弟说,比起父亲,他们更怕奥萨玛。”
一生追求朴素生活
穆罕默德死后,委托人把他的大部分孩子都送到黎巴嫩接受教育。只有奥萨玛留了下来,这让他成了穆罕默德儿子之中地方观念最强的一个。
14岁那年,奥萨玛经历了宗教与政治上的觉醒。他会坐在电视机前,因巴勒斯坦的新闻而哭泣。从那时开始,奥萨玛每星期斋戒两次,还给自己定下凌晨1点的闹钟,天天晚上一个人爬起来做祷告。他对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也变得很严厉,尤其是督促他们早起去清真寺做晨祷。
有一次奥萨玛以为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在调戏婢女,就扇了他一耳光。他弟弟的一个朋友拿了本色情杂志出来。奥萨玛当即声明,此后无论是他,还是他的任何一个弟弟,都不会再和那孩子有任何来往。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来都不曾屈从于肉欲的罪恶、腐化或下流的行为,以及烟酒和赌博的诱惑。除了冒险、诗歌等少数几样爱好,他的爱全都给了真主。
奥萨玛的天性中有一份与沙漠精神的亲近。他一辈子都渴求朴素的生活,这几乎成了一种怪癖:沙漠、山洞,以及他此时尚未表达过的愿望——默默无闻地战死在堑壕中。
多重婚姻的坚定支持者
1974年,还在上高中的本·拉登第一次结婚。那时他17岁,她14岁的妻子纳吉瓦·加尼姆是他的表亲。
1976年,本·拉登考入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他学的是经济,但参与更多的还是校园里的宗教活动。两年后,本·拉登和纳吉瓦的儿子阿卜杜拉降生。他们一共生了11个孩子,阿卜杜拉是老大。与自己的父亲不同,本·拉登很关心孩子,常和他们一起玩耍。他认为人生艰难,一定要让孩子为此做好准备。到了周末,他会带着儿女们去农场,和骆驼、马住在一起。他们会在星空下露宿,天冷时则挖个坑,以沙为被。本·拉登不让他们去学校上学,而是把老师请进家来,这样他就能监督孩子们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
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本·拉登就下定了一个决心——实行一夫多妻制。当时,这个制度已不被沙特社会接受。1982年,本·拉登又娶了一位女子。新娘受过高等教育,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博士,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女子学院教书。她比本·拉登大7岁,为他生了一个男孩。照管两个家庭并不轻松,但本·拉登没有泄气。他为多重婚姻想出了一套理论。“娶一个妻子挺好,就像是在走路。娶两个就像是骑自行车:比走路快,但不太稳当。娶三个就成了三轮车,稳当,但有点慢。如果娶了四个妻子,啊!这才是最理想的。这样你就能超过所有的人了!”
几年之后,他又娶了一位女子。这位新娘也受过高等教育——她是阿拉伯语语法学的博士,在当地教育学院教书。他们后来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本·拉登的第4个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
干重活的富家子
本·拉登自己的学业并不出色,显然他对此也不感兴趣。他不愿意做那些体面的职业,如法律、工程或医学。他的兄弟们正在世界一流的大学里接受教育,但他最重要的榜样却是不识字的父亲。本·拉登把父亲视为完人,他渴望取得能与父亲比肩的成就。但在他所处的沙特,没有政治体系,没有公民社会,也没有可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明显途径。在沙特王国,神职人员是王室之外唯一的权势阶级,但本·拉登没有接受过神学方面的训练。看来,他的未来注定是呆在家族的公司里,论资排辈时则远远落在后面:虽然他在家族的势力范围内能得到尊重,但永远不可能留下什么真正的声名。
本·拉登继续和兄长们软磨硬泡,求他们让自己在公司工作。最后,他们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份兼职。他负责的工作是把小山坡平整成空地,以供沙特本·拉登集团修建新的公路、酒店和朝觐中心。本·拉登本应去监督工人们工作,但他却坚持要和他们一起干活。沙特人干体力劳动的景象在那时本身就很少见,看到公司创始人那瘦瘦高高的子弟在建筑工地上干重活,人们都觉得很惊讶。“回想那段经历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是家族中唯一一边工作,一边保持优异学习成绩的人。”本·拉登后来说。但实际上,如此紧张的日程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他在离大学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辍了学,开始全职在公司工作。
一个熟人还记得在这一时期见过他,本·拉登当时20岁出头,长得非常英俊。由于斋戒和辛劳的工作,他显得有些憔悴。他高亢尖利的嗓音、严肃而又慵懒的举止,愈发给人以身体虚弱的印象。“他很自信,而且颇具领袖魅力,”朋友评价说。虽然有宗教学者在场,本·拉登却让人们觉得他与这些学者是平等的。他说话的时候,那镇定自若的气度令人着迷。房间里的每个人都被他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