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及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思想教育。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
关键字: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德育渗透的内容
1.1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1.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简单机械”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在?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我国古代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也有辉煌成就:我国古代著作《墨经》《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更是不胜枚举。
1.1.2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在现代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都处于国际前列;“神七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行走太空的梦想,使中国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跨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领先地位;我国超导体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修建的许多大型水电站之一的三峡水电站,居世界第一。
1.1.3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许多的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现代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1.2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2.1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在讲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就会质变而损坏。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容等量的变化。
1.2.2渗透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
学习牛顿定律时,概述亚里士多德的“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否则就会停止” 的说法,得到人们近二千年的公认,被后人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过这些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3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摩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会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1.2.4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结合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理论如“世界是物质的,又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等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不能墨守陈规,不能生搬硬套。
1.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3.1以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敢于革新的心理品质。
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是科学家们在多年的汗水、失败和挫折中所得出的结论,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荣有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经过了五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这些科学家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献身科学的思想及忘我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1.3.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倡导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要诚恳地向他人表现出合作的愿望,给别人协助自己的机会,并能主动配合别人完成实验;在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时,既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看法,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教育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2、德育渗透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德育契机的随时捕捉非常重要,德育的渗透要有目标控制,用一句话、一个实验,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才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德育渗透要把握尺度。
物理知识涉及的德育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尺度,许多哲学思想只需要在涉及相关物理知识点和内容时用一两句话点到即可,不能过多引用哲学术语和哲学专用名词,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讲哲学问题,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2.2德育渗透要循序渐进。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育规律。
2..3德育渗透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除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和课件增强德育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2.4德育渗透要追求角度的不同。
学习磁场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最早发明的指南针成了英帝国主义从遥远的大海上侵略中国的帮凶;发明的火药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轰开了我国南大门;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认识我国在发明上的超前和应用上的滞后,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感受自己肩上的重任,从感情的角度渗透爱国主义,有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的行为,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参透德育教育,[z]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97,111
[2]魏晓梅.如何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 2012(2):101
[3]冯爱斌.如何在物理学科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2年(3):189
关键字: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德育渗透的内容
1.1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1.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简单机械”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在?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我国古代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也有辉煌成就:我国古代著作《墨经》《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更是不胜枚举。
1.1.2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在现代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都处于国际前列;“神七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行走太空的梦想,使中国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跨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领先地位;我国超导体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修建的许多大型水电站之一的三峡水电站,居世界第一。
1.1.3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许多的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现代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1.2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2.1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在讲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就会质变而损坏。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容等量的变化。
1.2.2渗透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
学习牛顿定律时,概述亚里士多德的“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否则就会停止” 的说法,得到人们近二千年的公认,被后人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过这些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3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摩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会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1.2.4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结合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理论如“世界是物质的,又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等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不能墨守陈规,不能生搬硬套。
1.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3.1以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敢于革新的心理品质。
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是科学家们在多年的汗水、失败和挫折中所得出的结论,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荣有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经过了五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这些科学家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献身科学的思想及忘我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1.3.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倡导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要诚恳地向他人表现出合作的愿望,给别人协助自己的机会,并能主动配合别人完成实验;在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时,既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看法,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教育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2、德育渗透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德育契机的随时捕捉非常重要,德育的渗透要有目标控制,用一句话、一个实验,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才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德育渗透要把握尺度。
物理知识涉及的德育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尺度,许多哲学思想只需要在涉及相关物理知识点和内容时用一两句话点到即可,不能过多引用哲学术语和哲学专用名词,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讲哲学问题,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2.2德育渗透要循序渐进。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育规律。
2..3德育渗透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除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和课件增强德育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2.4德育渗透要追求角度的不同。
学习磁场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最早发明的指南针成了英帝国主义从遥远的大海上侵略中国的帮凶;发明的火药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轰开了我国南大门;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认识我国在发明上的超前和应用上的滞后,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感受自己肩上的重任,从感情的角度渗透爱国主义,有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的行为,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参透德育教育,[z]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97,111
[2]魏晓梅.如何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 2012(2):101
[3]冯爱斌.如何在物理学科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2年(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