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利润的影响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其中,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业可选用的4种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通过四种方法对利润的影响进行比较,经过比较后发现,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企业效益最好,下面将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利润、影响
  中图分类号: F540 文献标识码: A
  一、平均年限法
  1.1定义
  平均年限法即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额均衡的分摊到各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原值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例如:
  设A服装厂,固定资产原值为179000元,预计残值为9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第一年没有维修费,第二年维修费为10000元,第三年维修费为10000元,第四年维修费为20000元,第五年维修费24000元(假定在不考虑维修费前利润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为33%
  每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79000-9000)/5=34000(元)
  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2000×33%=13860(元)
  1.2.对利润的影响
  由于年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因此每年结转摊入经营成本的数额也是相等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折旧额表面上对利润影响是不发生变化的。然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所需要的修理和维修费用会逐年增加,就会产生固定资产使用早期承担的费用较少,分摊计入利润的经营成本偏低;而固定资产使用后期承担的费用较多,分摊计入利润的经营成本偏高,这样就会导致利润额逐年减少。
  二、工作量法
  2.1定义
  工作量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是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始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量总额
  年折旧额=某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2对利润表的影响
  因为是按照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当固定资产不工作的时候,就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使用程度呈正比例关系,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该计提方式使得当利润表随着固定资产使用程度而变动:在固定资产使用程度较高的年度,企业需要上交的所得税就较多,反之则较少。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所有者和债权人能快速的了解到固定资产与利润表的关系,更加准确的做出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决定。
  以上题为例,假如此设备使用期内产量为4660万件,第一年产量为1100万件,第二年产量为1000万件,第三年产量为950万件,第四年产量为850万件,第五年产量为760万件,
  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1100/4660×(179000-9000)=40128.75(元)
  利润额为:100000-40128.75=59871.24(元)
  应纳所得税为:59871.24×33%=19757.51(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1000/4660×(180000-10000)=36480.69(元)
  利润额为:90000-36480.69=53519.31(元)
  应纳所得税为:53519.31×33%=17661.37(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950/4660×(180000-10000)=34656.65(元)
  利润额为:90000-34656.65=55343.35(元)
  应纳所得税为:55343.35×33%=18263.31(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850/4660×(180000-10000)=31008.58(元)
  利润额为:80000-31008.58=48991.42(元)
  应纳所得税为:48991.42×33%=16167.17(元)
  第五年折舊额为:760/4660×(180000-10000)=27725(元)
  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5(元)
  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15930.75(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3.1.定义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年折旧率
  3.2.对利润表的影响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使用末期较多,因此,初期计提的折旧额比末期多是符合实际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在前期较多,末期较少,使得利润表的变化与实际生产成本相对应,避免因为市场的变化迫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带来的损失,而使利润发生剧烈波动。
  以上题为例: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为:179000×40%=71600(元)
  利润额为:100000-71600=28400(元)
  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372(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179000-71600)×40%=42960(元)
  利润额为:90000-42960=47040(元)
  应纳所得税为:47040×33%=15523.2(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179000-71600-42960)×40%=25776(元)
  利润额为:90000-25776=64224(元)
  应纳所得税为:64224×33%=21193.92(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
  =(179000-71600-42960-25776-9000)/2=14832(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832=65168(元)
  应纳所得税为:65168×33%=21505.44(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832=61168(元)
  应纳所得税为:61168×33%=20185.44(元)
  四、年数总和法
  4.1定义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4.2.对利润表的影响
  年数总和法计提的折旧额第一年是最多的,往后依次递减,最后一年是最少的。这种计提方法比双倍余额递减法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情况。因为越到固定资产使用后期,需要的修理和维修费用越多,而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越来越少。该计提方法使得利润表的变化与企业实际情况更加匹配,使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的运营情况了解的更加全面。
  以上题为例:
  使用年数总和为:1+2+3+4+5=15
  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5/15×(179000-9000)=56666(元)
  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4(元)
  应纳所得税: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4/15×(179000-9000)=45333(元)
  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67(元)
  应纳所得税: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15×(179000-9000)=34000(元)
  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
  应纳所得税:56000×33%=18480(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2/15×(179000-9000)=22666(元)
  利润额为:80000-22666=57334(元)
  应纳所得税: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1/15×(179000-9000)=11333(元)
  利润额为:76000-11333=64667(元)
  应纳所得税:64667×33%=21340.11(元)
  五、4种折旧方法的利润比较分析
  由上述计算可知,不管企业选择哪种折旧方法,最后的折旧总额是不变的,与其关联的总的所得税税额是不变的。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而平均年限法则需缴纳21780元。其原因是,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初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从应纳税额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使应纳税额减少,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
  综上所述,我认为加速折旧对企业有更大的好处,其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应该在适合的企业中推广。原因有两方面:1.双倍余额递減法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情况,使得利润表不会因为折旧费用的摊入而发生与实际不相符的变化,就像上面计算表明的那样,可以将企业整体折旧额大部分放在后期,为企业资本的高效运用提供方便,加速资本的积累与复生;2.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的大量设备面对着提前报废进入清理期的威胁,如果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就迫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报废年度需要承担更多经营成本,当年的利润表波动异常,利润额骤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影响。双倍余额递减法则可以合理的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它在前期已经提取大部分的折旧额,使得后期的折旧额较少,即使提前报废,当年的利润表也不会有过于强烈的波动。分散了企业需要承担大风险,使折旧费用尽快转化为资产,增强了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因而促进了市场经济风险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延福.陈文 .《中级财务会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吴大军 . [管理会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方青. 《成本会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
  4..阎达五. [高级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
  5.于长春.宗文龙.吴荷青《中级财务会计》.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问题和地基处理问题,具体论述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的一些重点问题,以期可以通过分析为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和地基处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是两个极为关键的施工环节,因此,在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若是想进一步地适应社会所需,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提高标准化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 工程造价 存在问题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为保证各城市间、各经济区域间的交通运输和物资流动,高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对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投资,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预结算是工程项目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预结算管理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程项目;预结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预结算对项目的确定成本,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准确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预结算与工程施工的实
期刊
[摘要]在房屋建设中,减震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乎到政府的口碑。对高层建筑来说,减震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本文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顶部隔震体系的减震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結构;隔震体系;减震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绿地的减少,楼层建的越来越高,因此其安全性得  到了很大关注。在这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合同体系的组成出发,系统阐述了高速公路合同管理的现状。接着对高速公路合同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合同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优劣的首要前提,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合同体系的组成
期刊
戈壁滩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对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更为突出。  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  一、戈壁滩地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戈壁滩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种:(1)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隙,按常规计算的各种荷载引起的;(2)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模型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期刊
摘要:路基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承载路面各种荷载,可以说公路工程的质量与性能主要取决于路基的性能与质量。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就需要路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
期刊
摘要:钻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作用非常重要,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钻探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分析介绍了钻探技术,同时论述了地质对钻探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技术;选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它是针对影响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进行研究的,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的结构、构造等方面。不同的地质对钻探技术的要求不同,所
期刊
摘要:本文以贝聿铭大师的作品为例,分别从如何应对环境的挑战和延续传统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探析,归纳了其单体建筑在与敏感地段环境结合方面的成功手法。  关键词:贝聿铭;环境;敏感地段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任何建筑物都应该并且在可能尊重自己周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应该提高竞争实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工程造价管理为中心,降低工程成本、保证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实施有效的造价管理对有关企业内提升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涵义。本文立足于对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