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子生不上学了
嘉瑞15岁,上初中。在老师眼里,他老实厚道,学习踏实,成绩也好。可是最近一连几天,他都没去上学。老师不明所以,跟家长联系,一问才知道嘉瑞不想上学了。这样一个好学生,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老师不忍放弃,决心帮助嘉瑞,于是促成了嘉瑞在家长的陪同下来访咨询。
这是一家四口的来访:嘉瑞、父亲、母亲,还有奶奶。为什么奶奶也来了?嘉瑞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这家人开始了沟通。
嘉瑞的父母介绍说,孩子想辍学,原因是肠胃不好。这个问题孩子四五岁时就有,不过那时不太严重。孩子上中学后,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而最近更加严重,尤其是周一或放假开学的第一天。到了那天,家长叫都叫不醒他,好不容易叫醒他,他就闹肠胃病,厉害起来上吐下泻。孩子病成这样,当然上不成学了,家长赶紧带他看医生。奇怪的是,拿药回来,过了上学的点,孩子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就这样,看了好多医生,吃了不少药,可孩子还是时常闹病,且一闹病就不上学了。
国庆节学校放假,假期过后开学第一天,嘉瑞又闹病,照旧是不能上学了。家里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闹两天病就过去了,没有在意。没想到,这回嘉瑞病得厉害,而且提出不上学了。一个星期过去,嘉瑞真的没有上学,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嘉瑞的奶奶红着眼眶说:“您帮帮这个孩子吧!”
沟通中,我发现奶奶对这个孙子非常操心,便问她:“奶奶疼爱孙子,这我知道。但是来我这里咨询的多是父母陪着孩子,像奶奶也陪着来的不多。我想,您是有话对我说吧?”
觉得生活没意思
闻听此言,奶奶的泪当时就下来了:“我不能不来,因为孩子是我一手养大的。不瞒您说,孩子太不幸了!四五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异,当时他爸爸年轻,不会照顾孩子,所以就让孩子跟我们老两口一起生活。看着年幼的孩子没有了妈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5岁时说:‘现在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等将来爷爷奶奶不在了,谁管我啊!’这句话让我一直记到现在。”
说到这里,奶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通过跟嘉瑞父母的交流,我得知,后来嘉瑞爸爸再婚,继母待嘉瑞不错,嘉瑞也接纳了新妈妈。可好景不长,他爸爸的婚姻再次破裂,嘉瑞也再次没了妈妈。后来,嘉瑞的爸爸第三次结婚,现在陪同来访的继母跟嘉瑞的爸爸结婚刚一年多。
嘉瑞的奶奶再次泪水涟涟:“您说,这孩子多不幸,我是心疼孩子啊!”
我和嘉瑞单独沟通时,嘉瑞接过我递来的水杯,说了声:“谢谢老师。”从他的神情举止中,我看出嘉瑞是个老实、善良的孩子。
初步沟通后,我们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嘉瑞告诉我,他真的不想上学了。
我问为什么。
“上学没劲儿,作业太多……”嘉瑞苦笑着说。
“那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呢?”我问。
“前十名吧。”
我笑了:“有些学生成绩落后,他们说上学没劲我还能理解,可你的成绩在前十名,怎么也这么说?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了这种想法?”
嘉瑞沉吟片刻:“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常想起自己的不幸,并为此难过、情绪消沉,学习也没有劲头儿。国庆节假期结束,马上要开学了,可我的作业还没做,所以我就补作业,一天下来,头昏脑涨的,晚上我就看了一会儿电视。爷爷催我睡觉,我说您甭管,爷爷就发了脾气。我知道爷爷脑子有病,可是他这一闹就……”
“就勾起了你的伤心事?”
嘉瑞低下头:“是,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蒙上被子一个人掉眼泪。奶奶知道我又伤心了,过来看我、哄我、劝我。我擦干眼泪,让奶奶回去睡觉,可我自己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我为什么如此不幸?我越想越灰心,所以就不想上学了……”
我抚住嘉瑞的肩头:“你是说,你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幸,越想越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所以想放弃任何努力,是吗?”
嘉瑞抬头看着我,说:“是的。您说我还有希望吗?”
错用“心理放大镜”
嘉瑞不想上学,说“上学没劲儿”。其实,在嘉瑞的心里,绝不仅仅是感觉上学没劲儿,在上学没劲儿的背后,是对整个生活都感到没劲儿;在对生活感到没劲儿的背后,是看不到希望所在;在看不到希望的背后,是深陷于命运的不幸,感到不幸完全吞没了自己。纵然是蓬勃少年,纵然是尖子生,如果有了这种心态,也必然会丧失生活的热情。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希望,他自然就不想上学了。
幼年时妈妈离开了自己,应该说,这的确不幸。但这种不幸被嘉瑞放大了,甚至放大成了灭顶之灾。
这种心理并不少见,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放大镜”,不自觉地用它來放大生活中的烦恼、困境和各种不如意。比如,一个农妇一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小事,但农妇想:一个鸡蛋孵化后会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会变成母鸡,而母鸡能下很多蛋,这些蛋能够再孵化成小鸡……如此循环往复,农妇感到自己不是失去了一个鸡蛋,而是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她越想越痛苦。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中有个“ABC理论”,其中A、B、C分别指“外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这个理论认为,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决定情绪好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换种说法,就是你的生活怎样,你有无烦恼,完全由你的主观态度所决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使用“心理放大镜”,恣意放大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嘉瑞就是这样。
此外,嘉瑞之所以用“心理放大镜”放大自己的不幸,还明显受到了奶奶的影响。嘉瑞的特殊境遇,让奶奶认为不幸总是一路尾随着嘉瑞。从小离开妈妈,爸爸两次离婚,爷爷脑子受伤,家里状况频发,每件事都让奶奶叹息,孙子不幸啊!奶奶的叹息不断传递给孙子,进一步强化了孙子内心的悲哀。于是,在嘉瑞幼小的心灵里,不幸如影随形,让他难以看到人生的希望和光明。 至于嘉瑞的肠胃不好,这些生理症状不过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而已。
找到生活新希望
鉴于此,现在需要给予嘉瑞的不是同情,而是帮他点燃生活的热情,找到人生新的希望。
我给他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把小白鼠放在一个装满水的池子中。小白鼠落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以此来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離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然后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到了岸边。
研究者把小白鼠的鼠须剪掉,把它再次放入水池。小白鼠发出“吱吱”的叫声,但由于“探测器”没有了,它接收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无法判断水池的大小、自己的位置,结果几分钟后小白鼠就被淹死了。
我问嘉瑞:“你说说看,小白鼠为什么后来被淹死了?”
嘉瑞说:“因为它没有了鼠须,无法探测方位,即使离水池边沿很近,它也不知道。也许它觉得自己置身于大海,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因此停止了努力,自然就被淹死了。”
我点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肯定:“对。也就是说它看不到希望,以为自己没救了,于是放弃了努力。可事实上,它真的没希望了吗?并不是。那么,是谁浇灭了它的希望呢?”
嘉瑞脱口而出:“是它自己。”
我紧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不想给你廉价的同情和安慰。我想请你好好想一想、看一看别人的不幸,然后和自己做个对比。”
之后,我给他介绍了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的故事和他所传递的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尼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患有一种罕见的“海豹肢症”。他一出生就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但他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精彩人生。19岁时,尼克发现自己拥有很好的口才,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打电话推销自己,在被52所学校拒绝后,终于获得了一次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如今,尼克的足迹已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与超过300万人交流心得。他还学会了骑马、打球、足球,拥有了大学学位,并娶妻生子。他乐观幽默,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所有人——“最恶劣的残障,不是没有肢体,而是没有盼望的人生。”
我简单介绍了尼克的故事,然后和嘉瑞一起上网看了一段尼克的演讲视频,确实激动人心。
看完后,我问:“跟他比起来,你有什么感觉?”
嘉瑞有所触动:“尼克真伟大。和他相比,我有着健全的身体,却无病呻吟,把自己想成天下最不幸的人,差点让不幸打倒自己……”
我顺势激励他:“是啊,换个角度想想,老天多么厚待你,不仅给了你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还给了你更多的关爱。除了爷爷奶奶爱你,还有爸爸妈妈爱你,还有你的老师。他特意找到我,请我帮助你,这不也是对你的爱吗?”
“是的,他们都对我很好。”嘉瑞挺了挺胸说,“看来,我不能倒下,不能放弃啊!”
我握紧他的手,说:“不幸,可以打倒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只要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人生就有希望。过去你年纪小,误把不幸当成无法改变的命运。如今你长大了,就不要再把不幸当成理所当然和无法改变的了。你完全有力量、有勇气改变这些!”
嘉瑞点点头,说:“我一定要走出不幸,下周一我就去上学!”
从他坚定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嘉瑞的决心。
最后,我跟家长再次沟通,取得了共识。为帮助嘉瑞更快地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二是鼓励,多给孩子正面的激励,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至于孩子肠胃不好的躯体化现象,家长最好选择忽略,不过分关注,多赞赏孩子表现正常的时候,多关注孩子没有症状的时候,其躯体化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临走时,我特意跟嘉瑞的奶奶建议:以后不要再把孙子当成不幸的孩子,而应该把孙子当成长大的男子汉,多鼓励,多赞赏,要求孙子为这个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孙子才能更快地成长。
很快,嘉瑞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嘉瑞已经重返校园,学习劲头十足。
【编辑:杨子】
嘉瑞15岁,上初中。在老师眼里,他老实厚道,学习踏实,成绩也好。可是最近一连几天,他都没去上学。老师不明所以,跟家长联系,一问才知道嘉瑞不想上学了。这样一个好学生,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老师不忍放弃,决心帮助嘉瑞,于是促成了嘉瑞在家长的陪同下来访咨询。
这是一家四口的来访:嘉瑞、父亲、母亲,还有奶奶。为什么奶奶也来了?嘉瑞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这家人开始了沟通。
嘉瑞的父母介绍说,孩子想辍学,原因是肠胃不好。这个问题孩子四五岁时就有,不过那时不太严重。孩子上中学后,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而最近更加严重,尤其是周一或放假开学的第一天。到了那天,家长叫都叫不醒他,好不容易叫醒他,他就闹肠胃病,厉害起来上吐下泻。孩子病成这样,当然上不成学了,家长赶紧带他看医生。奇怪的是,拿药回来,过了上学的点,孩子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就这样,看了好多医生,吃了不少药,可孩子还是时常闹病,且一闹病就不上学了。
国庆节学校放假,假期过后开学第一天,嘉瑞又闹病,照旧是不能上学了。家里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闹两天病就过去了,没有在意。没想到,这回嘉瑞病得厉害,而且提出不上学了。一个星期过去,嘉瑞真的没有上学,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嘉瑞的奶奶红着眼眶说:“您帮帮这个孩子吧!”
沟通中,我发现奶奶对这个孙子非常操心,便问她:“奶奶疼爱孙子,这我知道。但是来我这里咨询的多是父母陪着孩子,像奶奶也陪着来的不多。我想,您是有话对我说吧?”
觉得生活没意思
闻听此言,奶奶的泪当时就下来了:“我不能不来,因为孩子是我一手养大的。不瞒您说,孩子太不幸了!四五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异,当时他爸爸年轻,不会照顾孩子,所以就让孩子跟我们老两口一起生活。看着年幼的孩子没有了妈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5岁时说:‘现在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等将来爷爷奶奶不在了,谁管我啊!’这句话让我一直记到现在。”
说到这里,奶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通过跟嘉瑞父母的交流,我得知,后来嘉瑞爸爸再婚,继母待嘉瑞不错,嘉瑞也接纳了新妈妈。可好景不长,他爸爸的婚姻再次破裂,嘉瑞也再次没了妈妈。后来,嘉瑞的爸爸第三次结婚,现在陪同来访的继母跟嘉瑞的爸爸结婚刚一年多。
嘉瑞的奶奶再次泪水涟涟:“您说,这孩子多不幸,我是心疼孩子啊!”
我和嘉瑞单独沟通时,嘉瑞接过我递来的水杯,说了声:“谢谢老师。”从他的神情举止中,我看出嘉瑞是个老实、善良的孩子。
初步沟通后,我们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嘉瑞告诉我,他真的不想上学了。
我问为什么。
“上学没劲儿,作业太多……”嘉瑞苦笑着说。
“那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呢?”我问。
“前十名吧。”
我笑了:“有些学生成绩落后,他们说上学没劲我还能理解,可你的成绩在前十名,怎么也这么说?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了这种想法?”
嘉瑞沉吟片刻:“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常想起自己的不幸,并为此难过、情绪消沉,学习也没有劲头儿。国庆节假期结束,马上要开学了,可我的作业还没做,所以我就补作业,一天下来,头昏脑涨的,晚上我就看了一会儿电视。爷爷催我睡觉,我说您甭管,爷爷就发了脾气。我知道爷爷脑子有病,可是他这一闹就……”
“就勾起了你的伤心事?”
嘉瑞低下头:“是,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蒙上被子一个人掉眼泪。奶奶知道我又伤心了,过来看我、哄我、劝我。我擦干眼泪,让奶奶回去睡觉,可我自己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我为什么如此不幸?我越想越灰心,所以就不想上学了……”
我抚住嘉瑞的肩头:“你是说,你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幸,越想越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所以想放弃任何努力,是吗?”
嘉瑞抬头看着我,说:“是的。您说我还有希望吗?”
错用“心理放大镜”
嘉瑞不想上学,说“上学没劲儿”。其实,在嘉瑞的心里,绝不仅仅是感觉上学没劲儿,在上学没劲儿的背后,是对整个生活都感到没劲儿;在对生活感到没劲儿的背后,是看不到希望所在;在看不到希望的背后,是深陷于命运的不幸,感到不幸完全吞没了自己。纵然是蓬勃少年,纵然是尖子生,如果有了这种心态,也必然会丧失生活的热情。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希望,他自然就不想上学了。
幼年时妈妈离开了自己,应该说,这的确不幸。但这种不幸被嘉瑞放大了,甚至放大成了灭顶之灾。
这种心理并不少见,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放大镜”,不自觉地用它來放大生活中的烦恼、困境和各种不如意。比如,一个农妇一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小事,但农妇想:一个鸡蛋孵化后会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会变成母鸡,而母鸡能下很多蛋,这些蛋能够再孵化成小鸡……如此循环往复,农妇感到自己不是失去了一个鸡蛋,而是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她越想越痛苦。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中有个“ABC理论”,其中A、B、C分别指“外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这个理论认为,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决定情绪好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换种说法,就是你的生活怎样,你有无烦恼,完全由你的主观态度所决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使用“心理放大镜”,恣意放大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嘉瑞就是这样。
此外,嘉瑞之所以用“心理放大镜”放大自己的不幸,还明显受到了奶奶的影响。嘉瑞的特殊境遇,让奶奶认为不幸总是一路尾随着嘉瑞。从小离开妈妈,爸爸两次离婚,爷爷脑子受伤,家里状况频发,每件事都让奶奶叹息,孙子不幸啊!奶奶的叹息不断传递给孙子,进一步强化了孙子内心的悲哀。于是,在嘉瑞幼小的心灵里,不幸如影随形,让他难以看到人生的希望和光明。 至于嘉瑞的肠胃不好,这些生理症状不过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而已。
找到生活新希望
鉴于此,现在需要给予嘉瑞的不是同情,而是帮他点燃生活的热情,找到人生新的希望。
我给他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把小白鼠放在一个装满水的池子中。小白鼠落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以此来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離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然后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到了岸边。
研究者把小白鼠的鼠须剪掉,把它再次放入水池。小白鼠发出“吱吱”的叫声,但由于“探测器”没有了,它接收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无法判断水池的大小、自己的位置,结果几分钟后小白鼠就被淹死了。
我问嘉瑞:“你说说看,小白鼠为什么后来被淹死了?”
嘉瑞说:“因为它没有了鼠须,无法探测方位,即使离水池边沿很近,它也不知道。也许它觉得自己置身于大海,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因此停止了努力,自然就被淹死了。”
我点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肯定:“对。也就是说它看不到希望,以为自己没救了,于是放弃了努力。可事实上,它真的没希望了吗?并不是。那么,是谁浇灭了它的希望呢?”
嘉瑞脱口而出:“是它自己。”
我紧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不想给你廉价的同情和安慰。我想请你好好想一想、看一看别人的不幸,然后和自己做个对比。”
之后,我给他介绍了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的故事和他所传递的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尼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患有一种罕见的“海豹肢症”。他一出生就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但他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精彩人生。19岁时,尼克发现自己拥有很好的口才,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打电话推销自己,在被52所学校拒绝后,终于获得了一次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如今,尼克的足迹已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与超过300万人交流心得。他还学会了骑马、打球、足球,拥有了大学学位,并娶妻生子。他乐观幽默,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所有人——“最恶劣的残障,不是没有肢体,而是没有盼望的人生。”
我简单介绍了尼克的故事,然后和嘉瑞一起上网看了一段尼克的演讲视频,确实激动人心。
看完后,我问:“跟他比起来,你有什么感觉?”
嘉瑞有所触动:“尼克真伟大。和他相比,我有着健全的身体,却无病呻吟,把自己想成天下最不幸的人,差点让不幸打倒自己……”
我顺势激励他:“是啊,换个角度想想,老天多么厚待你,不仅给了你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还给了你更多的关爱。除了爷爷奶奶爱你,还有爸爸妈妈爱你,还有你的老师。他特意找到我,请我帮助你,这不也是对你的爱吗?”
“是的,他们都对我很好。”嘉瑞挺了挺胸说,“看来,我不能倒下,不能放弃啊!”
我握紧他的手,说:“不幸,可以打倒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只要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人生就有希望。过去你年纪小,误把不幸当成无法改变的命运。如今你长大了,就不要再把不幸当成理所当然和无法改变的了。你完全有力量、有勇气改变这些!”
嘉瑞点点头,说:“我一定要走出不幸,下周一我就去上学!”
从他坚定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嘉瑞的决心。
最后,我跟家长再次沟通,取得了共识。为帮助嘉瑞更快地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二是鼓励,多给孩子正面的激励,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至于孩子肠胃不好的躯体化现象,家长最好选择忽略,不过分关注,多赞赏孩子表现正常的时候,多关注孩子没有症状的时候,其躯体化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临走时,我特意跟嘉瑞的奶奶建议:以后不要再把孙子当成不幸的孩子,而应该把孙子当成长大的男子汉,多鼓励,多赞赏,要求孙子为这个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孙子才能更快地成长。
很快,嘉瑞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嘉瑞已经重返校园,学习劲头十足。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