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锡伯古营河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绰尔历史较为悠久,据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通志》和当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绰尔河流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绰尔河,古称啜水、啜河、朔木连河、戮几河、戳尔河。清代始称绰尔河,蒙语大意为“石头多、水流急、波涛声音大”的河流,而鄂温克语意为“穿峡而过的河流”。绰尔河属于嫩江-松花江水系的上游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境内,流经兴安盟扎赉特旗和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泰来县,在泰来县江桥镇西北注入嫩江。古营河是绰尔河上游较大的溪流,溪流两侧山脉绵延,其中一侧为十余公里长、风景俊秀的千峰岭林貌,河谷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开阔狭长,相传为古锡伯族人的营地。
  据考证,这里在先秦时属东胡地,西汉初匈奴击败东胡为左贤王辖地,东汉鲜卑拓跋部南迁大泽时为鲜卑部落领地,隋属辽西室韦部落领地,唐归河北道室韦都督府管辖,辽时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辖,金归蒲与路辖,元为合赤温·额勒赤封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纳入行省,归中书省泰宁路辖,明归卓尔河卫辖,清归布特哈总管衙门辖。自秦汉时期至清朝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大兴安岭大森林和紧密相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狩猎、游牧民族。山戎、东胡、匈奴、鲜卑、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狩猎游牧部族,或在此厉兵秣马,或在此转徙、征战、割据,胜出草原,溃遁森林,创造了灿烂的狩猎游牧文化,这里也被誉为中国北方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
  从远古到清嘉庆年间,大兴安岭始终处于原始森林状态。明清时期,统治者把大兴安岭划为禁伐木、禁采矿、禁农耕、禁放牧的“四禁”区域,长期实行移民封禁政策,大兴安岭及浅山地区,只有土著少数民族居住,因而大兴安岭林区一直保存完好,自然天成,生机盎然。直到1880年,随着“闯关东”人群暗潮涌动,清政府被迫宣布东北放荒、废除封禁,东北及内地的人们才开始逐渐涌入大兴安岭谋生。清雍正十年(1732年),索伦(鄂温克族群)等民族从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地区(现扎兰屯市)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同年清政府加强边防统治,在卜奎(今齐齐哈尔市)至呼伦城(今海拉尔南)设10台(驿站)。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贯通大兴安岭通车营运,此后人口渐增,“上兴安”成为继“闯关东”之后的又一波移民潮。尤其是1924-1942年修建中东铁路岔线博林森林铁路支线,自滨洲线博克图东沟口岔出,向密林深处的西南延伸,进入大兴安岭腹地,铁路沿绰尔河经苏格河至塔尔气,通车线路全长125.1公里,所以塔尔气也称125公里,从此亦开始有大批人流进驻绰尔。
  绰尔古营河,之所以开发建设之初称古营河,是因为相传这里曾为古锡伯族人的营地。据考证,锡伯族的族源,有鮮卑说,有女真说,也有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之说。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今吉林省长春双阳区,元末没落,于明朝再次称国号,明末衰退。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锡伯部族强盛时,永吉、磐石、桦甸、伊通以及长春、吉林的边缘地带,皆为其领地。12世纪下半叶,蒙古人在统一东北过程中,锡伯人同女真人一起抵抗蒙古军,不少人因躲避战乱逃入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森林,成为后来史称“林中百姓”的一部分,战争中,绰尔河、洮儿河流域锡伯部族人的生产生活遭受很大破坏。元代泰州等地的锡伯人重新回到绰尔河、洮儿河流域生产生活,明末渐渐为蒙古人控制。
  康熙年间锡伯族人移防至盛京所属的开原、辽阳、义州、金州、兴京、牛庄、抚顺等地,其中有部分被派往顺天府,部分留驻京师,分配到满蒙八旗当差。1764年,乾隆帝为平定新疆准噶尔贵族叛乱,痛下决心,下令调迁英勇善战并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军人屯垦戍边。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连同他们的家属四千余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指定目的地。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至此,这一人口不多的民族被人为分到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
  由锡伯族人的繁衍迁徙史可以看出,锡伯族人在历史上曾经驻留生活在绰尔河谷是完全可能和可信的,尤其是明清以来,部分锡伯族人为躲避战争祸患散居在绰尔河畔具有极大的确定性,近百年来有关绰尔锡伯族古营河的传说并不是子虚乌有。2017年9月,由国内著名锡伯族研究学者关嘉禄、吴元丰、韩国纲等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结果,确认绰尔林区为锡伯族原住地。
  曾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锡伯族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一样,在生息繁衍渔猎生活中必然生成自然崇拜。曾经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在饭锅里,狩猎搜遍山和水,獐狍野鹿满载归”仍然为现代的人们津津乐道;择居绿水青山一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憩静生活仍然是现代人的田园梦。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实施生态转型战略——“放下斧头”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的今天,绰尔人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大兴安岭人如松似桦般的精神品格,热切挖掘梳理传承弘扬森林文化,悉心描摹规划这里的山山水水,让大森林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回归自然,逐渐恢复了古老的森林风貌,使得这片原始自然的森林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其他文献
一  “我结婚不用你老倔头管,我一样娶媳妇。”老儿子歇斯底里地喊着,这话像一根锋利的钢针,深深扎在钱尚万的心头,血淋淋地痛着。  “滚!”钱尚万气急败坏地怒吼。  “我走!”老儿子转身一脚踢翻身边的木凳子,摔门而去。  “滚!永远别回来!”钱尚万喊完这话,气得瘫倒在地板上。  老伴从屋外跑进来,嘴里喊着:“老头子,你这是咋了?”双手从钱尚万后背扳住胳肢窝,从地板上把钱尚万架起来,架到炕上,放躺下,
期刊
礼敬遥远的菩提  我的梦仍是飞翔  而生命之河哟  滚动着沙石  伤口的血液在流浪  苦难可曾死亡  就让灵魂走过肉体吧  我无法拒绝  鸟群那清澈透明的歌唱  和雨虹色彩的召唤  哦,朋友,我亲爱的朋友  我们已通过了无数个  不寻常的轮回之湾  来到一片天空  我已不再拒绝新的吐呐  博大的爱之翅膀  正托着我们去远航  禅鸟  独坐高山之巅  这充满禅意的圣境  我开始了静静地飞翔  绚白的
期刊
岭上  十一万平方公里天然氧吧  刚好够每一个  热爱绿水青山的人  吐故纳新  而八万平方公里天堂草原  恰好可以够我敞开心扉  歌唱牙克石  我的故乡  如果可以  这岭上传来的歌声  是我最大的财富  在兴安之巅  没有什么比她传得更远  也没有什么比她更打动人心  牙克石  我的故乡  即使我怀抱冰雪放歌  我的每一次歌唱  在嶺上  一定只为你  动情
期刊
黄昏  我又吹奏出洞箫那委婉的低音  那凄美的旋律  驱散了我半生漂泊的风尘  黄昏  远方山脊托起晚霞火一样的流云  仿佛燃烧着我饱经沧桑的岁月  期盼着生态北国早春的降临  黄昏  预示着夜幕徐徐将至的深沉  晚风轻轻地回荡  慰藉我此生铭刻在心灵上的伤痕  黄昏  思绪如野马在时空中纵横狂奔  往事杂乱似雪花飞舞  汇集涌向情感难抑的闸门  黄昏  残留在暴风雪中的足迹难以觅寻  品味流金一
期刊
得耳布尔林业局,隶属中国的冷极——根河。那里无霜期只有3个月,年平均气温5.5度,冬天最低气温可至零下55度。得耳布尔意为“宽阔的河谷”,位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四季分明。  那年春节,借探亲过年的机会,我与晓立走进得耳布尔,追踪拍摄伐木工人的足迹。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天气小雪转阴,夜间最低气温零下43度,白天最高气温零下18度。  一大早,我与晓立打车赶到赵成家。  林家小院,院子里
期刊
“酒的,带了吗?”  米库勒摇晃着小孩子一样顺直的蘑菇头,瓮声瓮气地冲我嚷道。说话间,从一只绘着金雕图案,鄂温克猎民叫“棒克”的桦树皮烟盒里倒出一撮莫合烟,用一张窄窄的纸条很娴熟地卷起来。  真正的猎人在山里是不吸纸烟的,怕猎物嗅到气味,也是为了避免发生森林火灾。实在犯烟瘾了,就嚼一种猎民自己特制的口烟膏。这种口烟膏的作用和过去的鼻烟差不多,提神,生津,止咳。  可这家伙儿倒好,这个季节风干物燥,
期刊
一  故乡——牙克石,一个拗口怪癖的名字,驻足北方的北方,大兴安岭中脊西段,鲜卑山的后院……在我心中,故乡绝不是冻土带上一块不毛之地!聆听远古,绰尔河畔新石器时代的磨石声,还丝丝入耳;化铁熔山后裔的马蹄呼唤出鲜卑拓跋开疆拓土!你的童年叫扎敦昂阿,青年的坐标是雅克萨,扎敦河水冲刷打磨洗礼之后,就成了现在的你,牙克石——我冻土带上的故乡啊!  二  你那一汪泉水,清澈如少女的眸子。我无数次来到你的身旁
期刊
1982年10月24日是张莹最难忘的一天。  高考落榜在家待业近三个月的她到单位报到。此时的南国还是酷暑难当,但在祖国的北端已是雪花飘舞。张莹提着简单的行李下了小火车,还没有转身行李就被另一只手拿过去了:“小莹姐,我来吧。”大平扑闪着一双大眼,冻得通红的脸说明她已经等了很长时间。  张莹跟在大平身后向前走去,大平一边走一边介绍,铁路南边是家属区,北边是林场办公室和单身职工宿舍。兴安深处冬日的阳光虽
期刊
2013年,我第一次从海拉尔驶向根河。我们走的是老路,过了额尔古纳之后不久,车就从平坦的草原驶入大兴安岭林地山区。汽车在山路行驶,路两侧一侧是山,一侧是水。路依山而弯曲多变,傍水则风景旖旎而秀美。山并没有名字,是连绵起伏的高地,水则是根河,一条剔透的河水穿行在灌木林中时隐时现,在拐弯处冲出茂密的林木,淙淙的流水清澈见底,即使是在车上的快速一瞥,也能看见河底的鹅卵石。河水把我们带向城内,城市以河水的
期刊
我常怀想一条河。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爱得如此柔情,又爱得如此决绝?  我们也算多少有些经历了,但会有多少难忘呢?你若停留,大兴安岭的松香会萦绕于枕畔,抑或,你会梦见一条清流,漫过心头。那年,一些作家朋友从各地赶来,除了叶梅写下了《根河之恋》,还有很多作家写下诗文。驯鹿的角叉、蝴蝶的翅膀,还有鄂温克族老人,以及在大森林里的呼吸时刻,差不多都成为美好的记忆。记得正是夏天,车窗外景色美极了,让人總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