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发展
铁冲乡地处金寨县西部,金刚台脚下的大别山腹地,界安徽、河南两省,连金寨、商城、固始三县,现辖6个行政村,52个中心组3085户12347人,土地确权面积10910亩,人均0.88亩、户均3.5亩,山丘耕地、林地占全乡总面积百分之七十八,地势边高中低,呈不规则盆地状,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小乡,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得到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也促进了我乡农机化飞跃式发展。
一、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茶叶、水果、中药材、香菇和大棚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从以前的耕作机械(微耕机)逐步转向以茶叶为主的加工机械和除草机方面推广。五年来铁冲乡的农机补贴主要数据:2016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2台、茶叶加工机械11台;2017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台、茶叶加工机械11台;2018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台、茶叶加工机械27台。2019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8台、茶叶加工机械32台;2020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6台、茶叶加工机械45台;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中型耕作机械拖拉机全无,收获机械无,小型耕作机械呈下降趋势,茶叶加工机械呈上升趋势。另:自2017年金寨县全面实行“ 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以来,除草机也大幅增加,2017年增加除草机补贴21台、2018年猛增至142臺,每台补贴标准也由2017年的每台500元上升至2018年每台800元。这都得益于政府的利好政策和广泛宣传、推广试验的结果。
现存的状况是:由于茶叶面积逐年增加(现全铁冲乡茶叶总面积约11000余亩)收入稳定,对茶叶加工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加工机械除上述申请补贴数据外,2017年新增一条茶叶生产流水线补贴20万元、2018-2020年六安瓜片“师带徒”项目又免费为4家茶叶生产合作社安装了炒制生产设备。小型耕作机械利用率低,中型耕作机械轮式拖拉机从有到无,现在农民根本不愿购买,收获机械从来就没有过,每年一到水稻收割季节基本上都是河南省固始县的农机大户来帮忙,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目前全乡只有一个,主要也就是销售与维修。
二、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农业机械操作技能手,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操作农业机械仍需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来完成,目前我乡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在外务工,江苏省盛泽一个镇就有五千多人,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在家,60至70多岁老人成了我乡在家的主要劳动力,严重阻碍了农机新技术在山区推广;二是地快分散零碎,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承包,作物种植种类多,地形地貌复杂,限制了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制约了我乡农机化的发展。
三、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是通过调研选择适合我乡农田作业和特种农作物生产的先进小型农机具,对于购置农机具的农民进行强化技术培训。二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山区农田地块分散,梯田式耕田较多,有碍于农业机械作业,我乡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田块整合,增加土地利用率,对丘陵地带落差不大的田地进行深耕、推土、平整,降低耕地坡度,增大地块面积。三是因地制宜,搞好经营模式,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铁冲乡特色产业,大力加大茶叶加工采摘机械使用。香菇是我乡名牌产业,冷藏烘干设备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我乡发展连片中药材丝瓜络、红白芍、滁菊、白芨、黄精等共计2000多亩,有利于小型耕田机、除草机的使用。这些都为我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加大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的比例,以重点作物、重要生产环节机械为重点,大力推广适合山区先进、实用、高效、质量可靠的农机具,提高我乡农机化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农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各方面政策向农机主体倾斜,加大资金奖补扶持力度,创造农机示范片,由点带面,让农民自觉地接受先进的农机具和技术。六是加强监管,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作为农机技术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安全关,并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检测,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把安全教育送到千家万户,把监管检查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促进农机化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农机技术人员的鼎力帮助和农机手的不断努力,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前行,铁冲乡农机化事业才能一步步地顺利地健康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沈淑贤,沈成伟.浅谈强化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农业信息,2016(06).
[2]李金凤.寿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1(3).
[3]陶成林.加强农机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北京农业2011(5).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发展
铁冲乡地处金寨县西部,金刚台脚下的大别山腹地,界安徽、河南两省,连金寨、商城、固始三县,现辖6个行政村,52个中心组3085户12347人,土地确权面积10910亩,人均0.88亩、户均3.5亩,山丘耕地、林地占全乡总面积百分之七十八,地势边高中低,呈不规则盆地状,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小乡,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得到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也促进了我乡农机化飞跃式发展。
一、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茶叶、水果、中药材、香菇和大棚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从以前的耕作机械(微耕机)逐步转向以茶叶为主的加工机械和除草机方面推广。五年来铁冲乡的农机补贴主要数据:2016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2台、茶叶加工机械11台;2017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台、茶叶加工机械11台;2018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9台、茶叶加工机械27台。2019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8台、茶叶加工机械32台;2020年补贴耕作机械微耕机6台、茶叶加工机械45台;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中型耕作机械拖拉机全无,收获机械无,小型耕作机械呈下降趋势,茶叶加工机械呈上升趋势。另:自2017年金寨县全面实行“ 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以来,除草机也大幅增加,2017年增加除草机补贴21台、2018年猛增至142臺,每台补贴标准也由2017年的每台500元上升至2018年每台800元。这都得益于政府的利好政策和广泛宣传、推广试验的结果。
现存的状况是:由于茶叶面积逐年增加(现全铁冲乡茶叶总面积约11000余亩)收入稳定,对茶叶加工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加工机械除上述申请补贴数据外,2017年新增一条茶叶生产流水线补贴20万元、2018-2020年六安瓜片“师带徒”项目又免费为4家茶叶生产合作社安装了炒制生产设备。小型耕作机械利用率低,中型耕作机械轮式拖拉机从有到无,现在农民根本不愿购买,收获机械从来就没有过,每年一到水稻收割季节基本上都是河南省固始县的农机大户来帮忙,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目前全乡只有一个,主要也就是销售与维修。
二、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农业机械操作技能手,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操作农业机械仍需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来完成,目前我乡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在外务工,江苏省盛泽一个镇就有五千多人,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在家,60至70多岁老人成了我乡在家的主要劳动力,严重阻碍了农机新技术在山区推广;二是地快分散零碎,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承包,作物种植种类多,地形地貌复杂,限制了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制约了我乡农机化的发展。
三、铁冲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是通过调研选择适合我乡农田作业和特种农作物生产的先进小型农机具,对于购置农机具的农民进行强化技术培训。二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山区农田地块分散,梯田式耕田较多,有碍于农业机械作业,我乡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田块整合,增加土地利用率,对丘陵地带落差不大的田地进行深耕、推土、平整,降低耕地坡度,增大地块面积。三是因地制宜,搞好经营模式,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铁冲乡特色产业,大力加大茶叶加工采摘机械使用。香菇是我乡名牌产业,冷藏烘干设备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我乡发展连片中药材丝瓜络、红白芍、滁菊、白芨、黄精等共计2000多亩,有利于小型耕田机、除草机的使用。这些都为我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加大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的比例,以重点作物、重要生产环节机械为重点,大力推广适合山区先进、实用、高效、质量可靠的农机具,提高我乡农机化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农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各方面政策向农机主体倾斜,加大资金奖补扶持力度,创造农机示范片,由点带面,让农民自觉地接受先进的农机具和技术。六是加强监管,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作为农机技术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安全关,并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检测,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把安全教育送到千家万户,把监管检查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促进农机化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农机技术人员的鼎力帮助和农机手的不断努力,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前行,铁冲乡农机化事业才能一步步地顺利地健康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沈淑贤,沈成伟.浅谈强化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农业信息,2016(06).
[2]李金凤.寿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1(3).
[3]陶成林.加强农机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北京农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