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2016年全国“两会”开幕前,人民网“2016年两会热点调查”就已有超过388万的网友参与。在网友关心的热点话题中,除了民生改善外,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里大面积提及“创新驱动”。
“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的内容,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着眼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就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此次两会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如何激发创新动力也是重要一环。关注“创新驱动”,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民心之所向。
当前我们正在真抓实干实现“中国梦”,其既呼唤创新的热潮也点燃奋斗的激情。“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强力推进,期待“两会”能够激发13亿人民的创新动力,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树立更加巍峨的发展丰碑。
严诚忠:
中国创造赢得中国自信
2013年到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四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无一例外必谈创新,不断丰富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历史常常在认识升华与实践发展的交织中书写,创新亦是如此。
严诚忠说:“短短几年时间,从推动各方面创新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总书记在两会上的‘高频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鸣器’,我们走创新之路越来越有底气和勇气。”
这底气,来自过去五年科技创新的优良“成绩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直到成为“领跑者”,一张张“中国名片”见证了中国人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年初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称,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
这勇气,来自未来五年创新突破的美好“路线图”——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中国创造赢得中国自信,中国创新势不可挡。今年7月,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卫星将发射升空;目前,“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跻身全球核电市场份额前列,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集体走出去。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曾经,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鐵奔腾缔造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未来,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推进实施,创新之火会越烧越旺,创新之路会愈走愈宽,“中国创造”必将顶天立地,跻身全球创新引领者行列。
(严诚忠: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
罗 俊:
大学要在“三个输出”上发力
当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大学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看待对重大科技成果的迫切期待与基础研究自身规律的辩证关系?3月6日,罗俊把他在基础科学领域深耕细作数十年的思考带到了“两会”上。罗俊呼吁,国家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时,应主要依托高水平大学:“中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有责任也有能力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罗俊代表如是剖析大学在服务创新驱动上的三重作用:引育、聚集和培养创新人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国家对大学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大学要在‘三个输出’上发力:输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输出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输出对产业行业发展具有广泛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罗俊坦言,要充分释放大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动力,还需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环境。这其中,加快成果转化与高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多以论文等为表现形式,可直接转化的成果仍较少。大学一方面要加强应用研究,更迅速地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先行先试,开展学位授予点、研究生培养等改革;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自行设置一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迫切需要布局的学位授予点,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规划,适度增加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招生规模,以便更好地开展科研创新。”罗俊说。
(罗俊: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
杨桂生:
民营企业找到方向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以看出对创新带动发展深刻变革的深切期许,创新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加深。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力量,就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杨桂生指出,国家提出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核心,而民营经济在创新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民营经济相比于国有经济,决策和转换的时候更有灵活性,很多领域可能走在国有企业的前面,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他说道。很多市场领域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应该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民营经济占比不高的省市,开放和改革力度应该加大。
在谈到民营企业面对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问题时,杨桂生认为,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的方向。“在这一轮调整当中,原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是占得先机,还包含原来渠道上有优势的民营企业,会逆势而上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杨桂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
“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的内容,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着眼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就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此次两会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如何激发创新动力也是重要一环。关注“创新驱动”,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民心之所向。
当前我们正在真抓实干实现“中国梦”,其既呼唤创新的热潮也点燃奋斗的激情。“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强力推进,期待“两会”能够激发13亿人民的创新动力,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树立更加巍峨的发展丰碑。
严诚忠:
中国创造赢得中国自信
2013年到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四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无一例外必谈创新,不断丰富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历史常常在认识升华与实践发展的交织中书写,创新亦是如此。
严诚忠说:“短短几年时间,从推动各方面创新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总书记在两会上的‘高频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鸣器’,我们走创新之路越来越有底气和勇气。”
这底气,来自过去五年科技创新的优良“成绩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直到成为“领跑者”,一张张“中国名片”见证了中国人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年初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称,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
这勇气,来自未来五年创新突破的美好“路线图”——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中国创造赢得中国自信,中国创新势不可挡。今年7月,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卫星将发射升空;目前,“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跻身全球核电市场份额前列,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集体走出去。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曾经,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鐵奔腾缔造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未来,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推进实施,创新之火会越烧越旺,创新之路会愈走愈宽,“中国创造”必将顶天立地,跻身全球创新引领者行列。
(严诚忠: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
罗 俊:
大学要在“三个输出”上发力
当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大学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看待对重大科技成果的迫切期待与基础研究自身规律的辩证关系?3月6日,罗俊把他在基础科学领域深耕细作数十年的思考带到了“两会”上。罗俊呼吁,国家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时,应主要依托高水平大学:“中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有责任也有能力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罗俊代表如是剖析大学在服务创新驱动上的三重作用:引育、聚集和培养创新人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国家对大学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大学要在‘三个输出’上发力:输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输出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输出对产业行业发展具有广泛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罗俊坦言,要充分释放大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动力,还需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环境。这其中,加快成果转化与高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多以论文等为表现形式,可直接转化的成果仍较少。大学一方面要加强应用研究,更迅速地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先行先试,开展学位授予点、研究生培养等改革;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自行设置一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迫切需要布局的学位授予点,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规划,适度增加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招生规模,以便更好地开展科研创新。”罗俊说。
(罗俊: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
杨桂生:
民营企业找到方向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以看出对创新带动发展深刻变革的深切期许,创新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加深。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力量,就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杨桂生指出,国家提出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核心,而民营经济在创新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民营经济相比于国有经济,决策和转换的时候更有灵活性,很多领域可能走在国有企业的前面,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他说道。很多市场领域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应该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民营经济占比不高的省市,开放和改革力度应该加大。
在谈到民营企业面对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问题时,杨桂生认为,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的方向。“在这一轮调整当中,原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是占得先机,还包含原来渠道上有优势的民营企业,会逆势而上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杨桂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