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就是血脂高?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度:60000000+
  血稠这一说法,想来大家并不陌生。许多人一听“血稠”马上会想是不是意味着血脂高了?是不是吃的太油腻?血液黏稠、流得慢了岂不就意味着血栓、心梗、中风都要来了吗?
  身边的体重稍重的长辈们流传着“改善血稠每天8杯水、多吃海藻”的说法,甚者寄望于市面上宣称能稀释血液的保健品、医疗器材来改善“血稠”。
  血稠与血脂高是一回事吗?中老年人群出现血稠应该怎么做?


大咖来辟谣


  主持/郭丹杰
  教授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物临床机构办 主任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血稠”并不是医学术语,任何醫学教科书或者诊治手册中都没有“血稠”这个民间流传的“术语”。“血稠”在医学上指的是血液粘稠度高,血粘度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个词汇。但血液粘度并不能与血脂划等号,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影响血液粘度的原因包括:血液中血细胞的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等;以及血浆中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等。
  血脂异常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及代谢因素。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动脉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与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而不是与血粘度有关。
  目前临床医生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很少关注血粘度,也没有客观严谨的科学指标能够反映血粘度情况,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相信伪科学,把过多的关注错放在是不是“血稠”,而是要多多关注血脂水平,通过化验检查结果来看是否存在血脂异常现象。如果有异常现象,就要积极控制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4-羟基他莫昔芬(4-OHT)能否通过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间质表型降低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和Act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显微技术观察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分布、Real-tim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微小RNA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预警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8例,根据颅脑磁敏感成像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CMBs组患者根据分布位置分为脑叶组和深部/幕下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算依据MDRD公式,比较不同程度CMBs患者肾功能损害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MBs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