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庄简史看人口变迁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区域的历史发展演进受到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政治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而其历史进程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本文以吕梁地区孝义市驿马乡一个小村庄——上荆封村村史发展演变以及近年来集体搬迁所呈现出的人口变动,探究其背后的发展动力尤其是以煤炭企业和村民之间的互动联系以及相互促进的发展作用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上荆封村;村庄简史;煤炭企业;集体搬迁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174-03
  村庄的发展和人口的变迁是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试图以吕梁地区的一个小村庄——上荆封村为例,通过村庄的发展简史和煤炭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来探究该村庄实现集体搬迁背后所蕴含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因素。
  一、地理位置
  山西吕梁地区在地理上最显著的地理特征特点便是该地区连绵不绝的大型山脉——吕梁山,横亘于该地区浩浩荡荡的吕梁山成为该地地理位置上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道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吕梁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因此吕梁地区在发展上深深受限于此,其发展较之其他地区较为落后。孝义便是位于吕梁地区的一座小城市,关于孝义的地理位置根据《孝义县志》的相关记载如下:“孝义县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部,汾河中游地区,晋中盆地之西南隅。地理坐标位介于东经111°21′—111°55′,北纬36°56′—37°18′之间。”[1]1孝义的地貌山区所占比重为15.61%,丘陵区所占比重46.76%苔塬区所占比重19.32%,平原区所占比重18.31%[1]40。上述数据表明,孝义地形基本上以海拔较高山地和丘陵地区为主,驿马乡之上的上荆封村便是典型的砂页岩黄图丘陵区,对于该地区,县志有详细的记载:“本区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区内黄土沟壑纵横交织,侵蚀面积上广泛堆积有第四系黄土物质,侵蚀性沟谷急剧发育,基岩裸露,沟谷深度多在30——80米,局部深达150米,沟道呈羽毛状分布。由于近代垦殖指数的不断增加,区内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1]40-41上荆封村位于孝义市西南30公里的丘陵地区,距离驿马乡政府7.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1152米,具体坐标为:北纬36°57′,东经111°37′,一年四季冷暖分明,平均气温9°,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村庄建制发展史
  对于上荆封的由来,根据92年版本的县志记载:“相传古代百里为王,划地为界,本地原为边界封锁线,故名荆村,分上下两村。”①时至今日在驿马乡仍然存在着上荆封村和下荆封村两个村落,因此该段不可考历史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根据笔者与上荆封村老人的对话发现,对于这段历史知之者甚少,很大一部分人的说法是:“基本上就是那。”其真伪已是很难分辨。这个小村庄的历史发展历程如同许多典型的中国农村那般是在统治秩序之下的一个基层单位的其中的一员,在经过明清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土改运动以及农业合作的集体化时期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三、新时期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以及发展是硬道理这样鼓舞人心的号召之后,中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期,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地区,靠着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成就了无数的财富传奇,作为山西“百强县市”的孝义地区飞速发展,其依托基础也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这里不再赘言,位于孝义西南地区的驿马乡周边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根据1992年县志记载:“驿马乡蕴藏煤炭资源,但由于开采和运输不方便,加之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发展缓慢。”[1]24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上荆封村
  20世纪80年代的上荆封村,对于当时的村民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对于这个封闭落后的小村庄来说,他们的生活和新中国成立之后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改革开放对农村社会的生产力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并没有本质性提升,可以说当时的上荆封村由于其发展条件的诸多限制,它的发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且变化较小的,村庄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正如一位村民说的:“80年代以后,人们很少有饿肚子的情况,那时候真的不饿肚子了,哪有像现在发展这么好。”从村民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知道,80年代的这个小山村才刚刚从饿肚子的年代缓过神来,它的很多现代化设备,例如最简单的电力设备是进入80年代以后才呈现出逐渐普及的状态,它的发展和进步在80年代还只是萌芽状态。
  (二)20世纪90年代以煤为主线的发展期
  笔者在前文曾提到过,孝义很多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孝义的工业发展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90年代的孝义,曾经掀起过一场全民修路运动。“于是,大力发展交通,成为孝义的一项重要课题”[2]22在此时代大背景之下,上荆封村自然也对乡村道路进行了建设。笔者曾经就专门这个问題进行过村民口述,一个老农这样说道:“过去的歪(那)路,根本不是这会的这,都是土路,又小又窄,哪里能过车呢?过骡子都费劲。”90年代的上荆封村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道路整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通往驿马乡和孝义市区的公路,这条道路从根本上方便了村庄与外界的经济交流。1997年,争取市政府投资10万元,对这条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取直,路面高度达到8米。2004年,为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在市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150万,对道路进行了又一次改造,并且铺通了油路,从此村民们出行告别了土路面的历史。①道路的修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不能说起到决定其发展性作用,但是其作用无疑是特别巨大的,很多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当时的上荆封村周围在90年代起已经开始了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大中小型煤矿开采,当时对于煤矿的管理并不如现在这么严厉,因此很多并不健全的煤炭小企业也迅速开展起来,当时开煤矿已经成为很多“有能力”的人的选择,然而促成其发展的必然是修路带动下的产物,用村民的话说“路一修开,拉煤车就能进的啦。”90年代不仅仅是上荆封村周围开始出现了煤矿热,整个孝义可以说都呈现出了这样的场景,这既归功于修路政策,又要归功于当时的政策扶持。对于当时的场景可以这样说:“村村点烟,处处冒烟。”伴随着县镇企业的崛起,书写了一个个巨大的财富传奇,同时也给孝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个小山村如同孝义很多地方一样以煤炭为主线的发展拉开了刺激了各个方面的增长。   (三)黄金发展期
  孝义的煤炭经济真正的辉煌可以说源于20世纪的最后十年,真正的兴盛期却是21世纪的头十年。当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山西省的煤炭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孝义在当时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为发展主线的各种煤炭集团。根据当时人们的说法:“煤炭火的时候,那时候一个晚上干好就发家了,那个时候开煤矿的人,哪个不是赚的满盘满?”笔者曾经在经过煤炭区的时候,路上的拉煤车的确是一辆接一辆,有由于长年累月的拉煤车数量,把很多柏油马路都压出了裂痕,直到现在那些裂痕有的依然可见,有的道路则被翻修了几次才不至于太明显。那时候上荆封村周边的孝义金达煤焦有限公司、德顺煤矿、汾西正邦煤矿等企业便迅速的发展壮大,为其后村民的集体搬迁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当时煤矿的兴起带动了上荆封村的发展。“人们有了受苦(劳动)的地方,形势好的时候,村里的年前人好多都在矿上上班,有的下井工人工资能达到小一万(每月)。”“拉煤车更是火,那时候路上的拉煤车没日没夜地跑,好能赚。”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煤炭的兴起带动了当时村民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了村民的年收入水平,人们有了更多以煤炭为依托的经济来源,而不仅仅是一味地在土地上播种,除此之外,村中的公共福利也有了极为巨大的提升,尤其是煤矿企业主动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常年为村民们发放各种福利,年底仍有一定的分红,在逢年过节的之时,村民们还可以分得各种米、面、油、肉类补贴,通常分红是按照人头计算。这种企业分红性质,一方面而言,有企业让利给农民缓解矛盾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图。对于煤炭企业的做法,村民们交口称赞道:“企业给人们办了实事。”这是笔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煤炭经济的飞速发展,2007年左右达到了其黄金时期,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何真正遍及村民们也成为政府和村民的共同课题。2007年4月20日,驿马乡政府“关于下荆封村等六村整体搬迁的申请报告”送到市人民政府,得到了政府批准,当时出资的企业主要包括了:金达煤业、西山德顺煤业、汾西正邦煤业,对六村实现了整体搬迁工作。这种搬迁工程能够顺利且圆满地完成,其成因和结果绝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阐明的,此次的拆迁工作涉及2 000余人的系统性工程,其完成过程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和在多方协调之下完成的。
  对于村庄集体搬迁的原因,其成形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首先当时驿马乡煤炭企业发展迅速,为此次搬迁工作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此次搬迁条件必不可少的因素;其次,由于长年累月的开采,村庄不少地方已经由于煤炭开采而出现的塌陷区和房屋裂痕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此事村民们说:“房子好多都有了裂痕,有的没法住了。”除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因素以外,政策因素的导向也是必不可少的,市政府配合政策对于煤炭开采区采取了“先建房,先安置,后开采的办法”,一切以村民的利益作为其政策的出发点,其效果自然是深得人心的。
  四、整村搬迁的顺利实行
  在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示以后,搬迁筹建工作正式展开。三个煤矿企业由煤运金达牵头负责,经过招标投标,建设工程由山西晋中集团公司承担,由太原市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监理,于2007年5月动手兴建,2012年7月正式竣工验收,历时5年。①
  搬迁的整体方案如下:首先委托“山西省司法鉴定中心”对上荆封村进行了整体评估评定,评估结果如下:村民个人和集体房产171处,其中:大圆窑洞347间,土窑洞122间,扇形窑洞78间,平方217间,彩钢房11间,簡易房57间,建筑面积26 241平方米,总共估计18 625 274元。
  对于安置费的问题如下:村民每人补助9万元,用于购买新建的补助资金,上荆封村共补助2 244万元。对于新房的安置分配方案如下:新区内高层共24层楼房,共计816套,根据6村总人口数分配到村。上荆封村分得188套21 654平方米,其中143平方米31套,114平方米39套,112平方米20套,106平方米98套。其中以13层作为房价的基准,每平方米2 750元,13层以上每平方米递增30元,以下则依次递减,整个高层楼共计24层。
  分配的过程办法是先由各自报户,根据自己村中房屋价值和煤矿给的安置费申报自己住房需求。然后政府派出工作人员,根据申报项目一次性采取抓阄的方法来决定房源的分配。该工作起始于2012年9月份,10月初结束。从2012年至2013年陆续实现了搬迁工作。由于该工程起初就有很多配套性设施,因此对于村民来说自然方便,同时也意味着搬迁工作基本上顺利结束。
  五、村庄未来发展前景
  从一个小村庄搬迁进入了孝义城,对于这个小村庄而言,有着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如何破解这些发展性难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是村民的收入问题。对于迁入城区,村民们大多数都是交口称赞,“肯定是城里好,干啥都方便。”“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好事。”村民对于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为便捷的公共设施以及建设是极为满意的,但是如何保持村民们持续性收入以及后续保障也是很大问题,在持续性福利方面,煤矿企业依旧在很大部分上承担了新区的物业管理费,逢年过节按照人头进行的分红必不可少,以及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对于村民生计问题,首先需要对该村人口做一个简答分析:(共计人口大约300人)2010年,上荆封村0—19岁人口占31%,20—39岁人口占28.57%,40—59岁人口占27.62%,60—89岁人口占17.62%。②通过对人口年龄数据的统计,该村人口中学龄人口所占三分之一,青壮年劳力所占比例略小于三成,40之60岁人口大约占四分之一略多,老年人口占小于20人口比例最小,约一成多。因此,如何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青壮年劳力的就业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自然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上学问题,据笔者考证,新区周边的永安路小学以及孝义市第九中学(初中)和孝义市第三中学距离新区极为便利,对于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自然算不上难题。然而,对于青壮年劳力的就业问题,就相对棘手。根据调查,由于村民们受制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没有文化,只得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好多人去矿上受(劳动)。”“给人家去店里打临时工、当保姆或做物业。”这些都是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活动,很多村民说:“还得念下书,才能有出息。”因此,对于很多村民来说,长期靠着体力劳动来赚取生活来源一直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村民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探索;对于村中的老人,由于煤款企业主动承担的责任以及分红,对于村民来说,养老问题相对不是很困难。
  这个小村庄以黄土高坡为发展依托走向了以城市为发展主线的根本性变化,但是农民的身份问题的根本性转变,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教育观念等问题都不是短短几年时间可以改变的,对于根本性问题尤其是村民的个人和家庭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年老以后的保障性措施,这些都是发展性难题,村中的土地承包以及生活在城市,劳动在农村的仍旧是重大课题。尽管村民们集体迁入了城市地区,但是与农村的联系依旧是极为密切的,村中仍旧保留了少量的村民住房,有的村民出于劳动需要,经常性回到村庄居住也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彻底性建立起村民与城市之间的生产性关系也是需要长时间乃至几代人的长时间努力。
  近年来,煤矿开采区村庄搬迁工作已经成为孝义地区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是今后需要是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孝义地区很多煤矿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理念来实现村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煤炭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很多煤炭开采区如何实现对村民的妥善安置以及当煤炭经济下滑之时,村民和城市如何顺利实现平稳的转型发展,都是我们需要是待解决重大问题。
  六、总结
  上荆封,一个黄土高原的小村庄,在经过长期演变发展之后,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孝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刺激之下,顺利实现了村庄彻底性、突破性发展,在这背后,涉及城市经济、国家政策、政府大力扶持以及村民自身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叠加。在不久的将来,孝义会有更多的村庄走向类似这个小村庄的发展历程,如何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根本性发展转变,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也是需要几代人的更多努力来实现其转变,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孝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孝义县志[Z].1992.
  [2]梁镇川.孝义文化丛书之百强孝义[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我国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者与政策执行的实践者,村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村与农民的纽带,在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促进村干部不断发展的措施。中共在抗战时期就针对干部教育培养提出了干部训练政策并实施。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为适应当时的革命形势与革命任务的需要,继续加强对本区内村级党员干部的训练,完善训练机制。这为继续开展革命,培养和发展了干部队
期刊
摘 要:游戲能使儿童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随着现代城市化浪潮的继续推进,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被不断地压缩和排挤,因此现代城市儿童游园的建设迫在眉睫。针对我国现代城市儿童游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梳理国外建设儿童游园经验的基础之上,选取榆次类似儿童游园的小规模儿童游戏场所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对榆次的儿童游园建设进行了绩效分析,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刻揭示,蕴含着对生态与人性的反思。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位”灵魂,即“真善美”这三位形成的一体就是生态文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59-02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其分工理论的全过程之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生产逻辑的角度出发探求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分别从社会内部分工和生产机构内部分工两个层面考察人的发展状况,揭示了分工对人的影响,并具体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资本论》中的分工理论,对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经济,重申“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工;《资本论》;
期刊
摘 要:本土化慕课的实行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以下挑战:从科技条件说,需要专业化、复杂化的系统技术;从改革重点说,课堂教学要进行混合模式教学;从难点来说,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制度保障来说,高校的规范要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技能要提高。可从这五个方面寻求相应对策,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化慕课;挑战;对
期刊
本文着重讨论曹操霸府中世族儒门和庶族新官僚的关系。以往学术界关于曹操用人政策的成果颇丰。田余庆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指出曹操“德业内举”的关键在于他对世家大族这一阶层的清醒认识,他在代汉之路上打击世家大族,但最后却向世家大族回归;朱子彦在《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中对曹操的“唯才是举”提出质疑,认为“曹操的政策是典型的帝王权术”,他“拒谏饰非,轻慢贤士;嫉才害能,剪除功臣”;同时也指出曹操政权中汝颖集
期刊
摘 要:“以文化人”就是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浸润人、培养人、教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谈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他的“以文化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文化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文化人”有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一是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也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价值共识。二是注重教育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
期刊
摘 要:文化自觉是民间艺术的应有追求,但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撞击下,造成了民间艺术文化自觉的当下缺失,文化价值遭受认同危机,文化生态遭消解危机,技艺传承遭断流危机,民间艺术要走出危机必须在文化自觉中寻找突破。本文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和硇州岛民间艺术为例,以文化自觉为分析视角,来探讨当下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觉;民间艺术;重塑;传承;东海岛;硇州岛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专家对高校党建的研究不断深入,几乎是面面俱到,但党史教育仍然是高校党建的木桶短板。加强党史教育是对理论自信的贯彻,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真正地“从思想上入党”,从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修复党史教育这块短板则需要从“补短板”“消缝隙”“紧铁箍”“强‘拎手’”四方面入手,从而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正能量引导,使高校党建更加完善。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校党建
期刊
摘 要:发生于1917—1918年的华北地区鼠疫有着深刻的自然与社会成因,其具有波及范围广、鼠疫烈度强及造成的社会影响极深的特征,北洋政府为此采取了多元化且积极有效的防疫举措,尽管这些举措难以摆脱传统荒政体系的影响,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防疫赈灾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鼠疫;北洋政府;防疫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16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