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整体质量严重滑坡,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第八集《溺毙的巨人》却保持了观众对第一季《爱死机》的认可与高度。甚至从同样都用独白的形式来看,它与第一季里惊艳众人的《齐马蓝》相似,都有着极高的水准和视角,且在情感传递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全靠独白支撑的故事,优雅而深邃、浪漫又哀伤。
把它奉为2021年度最佳独白,也不为过。
若论故事,它再简单不过:一个巨人的尸体被冲上小镇旁的海滩上,身为科学家的主人公,与小镇里的其他人一样,跑来围观巨人的尸体;在他的见证下,人们对巨人的心理变化,从心怀恐惧到奉若神明,再到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最终把这具尸体毁坏殆尽,连骨头都被回收利用……
这就像是我们揣测很久的外星人,终于被得到证实。
但《溺毙的巨人》不同,它的巨人是死的、失去行动能力的、等待着被破坏的——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这是巴拉徳在科幻文本里,在暗示英雄主义时期的结束,以及愚氓时代的到来。
这就是为什么在独白里,主角会这样去描述他第一眼看到巨人时的形象:
“它巨大的五官根本无法推算这巨人的年龄,但就他典型的嘴唇与鼻子来看,是个知书达理的儒雅少年。一张高贵的脸庞,散发着这巨人壮硕体格的华美气质。”
与其说这是在描述一具尸体,不如说它是在哀叹古典主义传统的最后身影:年代久远到无法推测的年纪,并不能遮蔽它高贵华美的外表;然后就是这样一种维系着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运行秩序,却要在一个宣称科学进步的时代,日渐褪去自己的光环,最终被围观、被议论、被习惯并最终被肢解。
考虑到巴拉徳撰写此文的时间和背景,就不难发现它背后隐含的作者所要指控的东西。
《溺毙的巨人》发表于1964年。
亲历过被日军扣押在上海的巴拉徳,目睹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靠科学技术大批吞噬生命,见证了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正在经历北约和华沙阵营冷战升级的他,却觉得对科学抱持乐观态度很可能是错误的。
相比于依赖科学来幻想外部世界,巴拉徳更在意的是生而为人的我们,心灵被外部世界撞击时的实际感受——但人们已经被科学培育得不再敬畏,反而觉得借助科学和科技,能认知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物种和规律。
《溺毙的巨人》即是如此。
巨人在这里不过是个象征,指向的是这个世界和人类的未知。
但人们是怎么面对这个未知的?
电影在影像化的过程里,给了特别多意味深长的细节镜头:
他第二次去看巨人尸体的时候,有个带着女儿和狗去赏玩的父亲,在尸体旁的沙滩上随后扔了一个饮料杯;而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尸体出现瘢痕,光泽也开始暗淡,只有孩子还在把巨人的尸体当成奇观游玩,旁边的成年人早已熟视无睹,甚至有工人想着怎样才能更方便快捷地把尸体肢解掉。
在尸体被拆解的后续里,他看到人们对它随意踩踏、涂鸦,甚至把它的肉拿下来做成熟食。
随着尸体逐步被拆解完毕,人们对这具庞大的陌生身体,也终于没了兴趣。
随后几个月,巨人的身体零散到小镇的各个地方,被变卖、被展览、被利用。
当巨大的力量坍塌,人类本能会做的就是侥幸与窃喜,人类崇尚无穷的力量,也乐于看到无尚之力倾颓溃败,享受毁灭带来的快乐。
或许在巴拉徳看来,这才是人类最可悲的地方。
面对世界,我们仗着科学和好奇心,早已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敬畏和虔诚,而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玩物。但真相却是:科学和好奇,并不能掩盖人类本就愚蠢又自私的事实。
失去敬畏和虔誠的人类,只能沉溺在短暂又低级的虚妄狂欢里,同时把这本该有着高贵华美外表的世界,糟践得一文不值,最终沦为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垃圾。
从这个角度看,《爱死机》第二季尽管整体拉垮得厉害,但作为整季压轴之作的《溺毙的巨人》,却凭一己之力保留了它最后的尊严。
尽管,这挽尊的方式,跟科学家看到肉铺门框上巨大骨头时的感触相似:心酸、无力且徒劳。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
类型:喜剧/科幻/动画/恐怖/短片/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这个全靠独白支撑的故事,优雅而深邃、浪漫又哀伤。
把它奉为2021年度最佳独白,也不为过。
若论故事,它再简单不过:一个巨人的尸体被冲上小镇旁的海滩上,身为科学家的主人公,与小镇里的其他人一样,跑来围观巨人的尸体;在他的见证下,人们对巨人的心理变化,从心怀恐惧到奉若神明,再到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最终把这具尸体毁坏殆尽,连骨头都被回收利用……
这就像是我们揣测很久的外星人,终于被得到证实。
但《溺毙的巨人》不同,它的巨人是死的、失去行动能力的、等待着被破坏的——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这是巴拉徳在科幻文本里,在暗示英雄主义时期的结束,以及愚氓时代的到来。
这就是为什么在独白里,主角会这样去描述他第一眼看到巨人时的形象:
“它巨大的五官根本无法推算这巨人的年龄,但就他典型的嘴唇与鼻子来看,是个知书达理的儒雅少年。一张高贵的脸庞,散发着这巨人壮硕体格的华美气质。”
与其说这是在描述一具尸体,不如说它是在哀叹古典主义传统的最后身影:年代久远到无法推测的年纪,并不能遮蔽它高贵华美的外表;然后就是这样一种维系着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运行秩序,却要在一个宣称科学进步的时代,日渐褪去自己的光环,最终被围观、被议论、被习惯并最终被肢解。
考虑到巴拉徳撰写此文的时间和背景,就不难发现它背后隐含的作者所要指控的东西。
《溺毙的巨人》发表于1964年。
亲历过被日军扣押在上海的巴拉徳,目睹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靠科学技术大批吞噬生命,见证了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正在经历北约和华沙阵营冷战升级的他,却觉得对科学抱持乐观态度很可能是错误的。
相比于依赖科学来幻想外部世界,巴拉徳更在意的是生而为人的我们,心灵被外部世界撞击时的实际感受——但人们已经被科学培育得不再敬畏,反而觉得借助科学和科技,能认知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物种和规律。
《溺毙的巨人》即是如此。
巨人在这里不过是个象征,指向的是这个世界和人类的未知。
但人们是怎么面对这个未知的?
电影在影像化的过程里,给了特别多意味深长的细节镜头:
他第二次去看巨人尸体的时候,有个带着女儿和狗去赏玩的父亲,在尸体旁的沙滩上随后扔了一个饮料杯;而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尸体出现瘢痕,光泽也开始暗淡,只有孩子还在把巨人的尸体当成奇观游玩,旁边的成年人早已熟视无睹,甚至有工人想着怎样才能更方便快捷地把尸体肢解掉。
在尸体被拆解的后续里,他看到人们对它随意踩踏、涂鸦,甚至把它的肉拿下来做成熟食。
随着尸体逐步被拆解完毕,人们对这具庞大的陌生身体,也终于没了兴趣。
随后几个月,巨人的身体零散到小镇的各个地方,被变卖、被展览、被利用。
当巨大的力量坍塌,人类本能会做的就是侥幸与窃喜,人类崇尚无穷的力量,也乐于看到无尚之力倾颓溃败,享受毁灭带来的快乐。
或许在巴拉徳看来,这才是人类最可悲的地方。
面对世界,我们仗着科学和好奇心,早已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敬畏和虔诚,而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玩物。但真相却是:科学和好奇,并不能掩盖人类本就愚蠢又自私的事实。
失去敬畏和虔誠的人类,只能沉溺在短暂又低级的虚妄狂欢里,同时把这本该有着高贵华美外表的世界,糟践得一文不值,最终沦为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垃圾。
从这个角度看,《爱死机》第二季尽管整体拉垮得厉害,但作为整季压轴之作的《溺毙的巨人》,却凭一己之力保留了它最后的尊严。
尽管,这挽尊的方式,跟科学家看到肉铺门框上巨大骨头时的感触相似:心酸、无力且徒劳。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
类型:喜剧/科幻/动画/恐怖/短片/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