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就是人具有基本的行为准则,有基本的是非对错观念,有羞耻心。评论社会进步的标准不是看这个社会设备多么发达,仪器多么先进,人们多么富有,而是整个社会人们的道德下限。随着社会大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德才兼备当然是首选,退而求其次也是有德无才之人。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训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中职教师也应该重视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品德教育;人才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24-02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学校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不仅关注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更加关注这名学生在校的表现,例如,职业观念、有无违纪、教师评价等,学生的品德和品行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中职教师想要培养出被社会认可的人才,必须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认为,想要做好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职业为导向,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下中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中职学生就业率的问题,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有一部分中职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工作了没多久就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单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本身职业技能不够过硬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不过关。部分中职教师过分地强调职业技能,强调“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思想,忽视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很多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即将参加的工作,同时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单薄、团队意识薄弱、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训。例如在中职教学的后期,学校安排中职学生去与其职业相符的合作企业实习,严格按照合作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让中职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学习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实习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避免中职生由学校走进社会产生的不适应,使中职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长久地待下去。
二、以家庭责任使命为导向,培养中职学生的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家庭负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母慈子孝的例子,孝道也被作为古代教育体系的基本准则。“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吃三春鱼,万千鱼仔在腹中。”人和动物的喜怒哀乐并不互通,但是,唯独会对母爱和孝道产生共鸣,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父母有家庭,都带有父母对孩子的期盼,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但是,很多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意识不到母爱,体会不到孝道,做事我行我素,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自我意识严重。因此,在中职教学当中要加大孝道的教育,传播感恩文化,让中职生认真行使为人子女的义务。例如,在中职教学当中除了思想品德之外,还可以可以增加一门关于孝道的课程,可以是关于美好家庭、感恩父母、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让中职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同时中职品德教师在言传的同时还要身教,中职品德教师也要对孝道有深刻的体会,要用自己的事迹感化学生,也可以定期举办感恩活动,如果可以尽量邀请一些中职生父母参与进来,让中职生亲自去做,亲身去体验。中职生只有重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恩父母,才能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更有毅力,才能更加遵守社会的规则,做到遇事冷静不冲动,做事平稳不极端,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自身的发展。
三、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结合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求学理念
中职中的任何学科都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想要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必须要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品德课程的时候,对品德这一学科的认识很不正确,觉得品德讲解的内容大多是国家政治,这些内容和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品德当中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容,又觉得可操作性差,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品德课程的学习当中不认真进行听讲,出现了逃课的现象,只靠考试之前的突击来应付考试。更为关键的是,部分品德教师对待品德的态度也和学生类似,抱着“你不好好学,我也不好好教”的态度,致使品德课程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在中职品德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其他学科来提升品德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求学思维。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多人都说诗歌可以“修身养性”,确实语文学科也兼具品德教学的功能。古代很多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品德内容,如《二十四孝》《论语》等都说培养人品行的作品,《水經注》《本草纲目》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求学理念,这些都是对中职品德教学有很大帮助的。
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团队竞争和荣辱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想要发挥品德教学在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世的教学,也可以说是职业素养教学。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要让学生在与人交往当中,必须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自身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和别人交往当中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不要抱着某种利益去和别人交往,同时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在和别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出了问题要多考虑自己的过错,少责备别人,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正好与之相反,出了问题往往就是从别人的身上找问题,这是极为错误的。在团队化竞争的今天,应该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努力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向其学习,与之交往。中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除了要发扬论语当中与人交往的准则以外,还要结合时代精神将职业素养体现在品德教学当中。比如,学生进入了实习阶段就应该遵循企业的生产和生活规则,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处事的原则除了包含与人交往的准则之外,还应该包含与社会相处的原则,人是社会性动物,离开了社会人也就失去了价值。进入公司企业就如同进入了社会,遵循公司企业的生产法则和规章制度,就是在和社会相处,因此品德教学的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忽视。 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品德课程当中也涉及了个人志向的问题,在教学当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之外,也应当让学生树立鸿鹄之志,树立切合实际的志向,比如说“未来的职业规划”“掌握某种技能”等,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有紧迫感。国家能否强大,靠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社会企业的人才大多来自各个学校,尤其是名校学生,而学生能否成才除了要考学生自己努力奋斗以外,还需要教师的谆谆教诲。因此,品德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理想。论语当中也有让人励志的语录,值得品德教师效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树立志向长期坚持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不觉得困难,奔梦的过程如同平常的油盐酱醋一样普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远大志向的原因,因为每一个“读书人”都是社会的一剂良药,只有立志方能兴国。志向对个人来说就是理想和抱负,是个人的奋斗目标,可是一个民族都树立远大的志向,则会变成一种民族气节,这是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关键。所以说让学生树立高尚的品质,是品德教师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当然高尚的品质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做到内外如一。
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职品德教学提供思路,在教学当中应当向学生深刻地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发展。中职的品德教学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部分中职学生出现了思想迷茫,价值观混乱,行为处事浮躁的现象,被社会上的负面新闻所影响,对生活产生了消极的态度。毕竟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涉世较浅,出现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教學当中却不能放任不管。这个时期正是学生的叛逆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教学当中必须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当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导,多宣传正面的事例,宣扬社会正能量,注意观察中职生的行为方式,如果出现反常就应当对其进行引导。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可以定期组织中职品德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中职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中职生在社会当中思想品德问题表现突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做事思维简单、行为幼稚导致不被社会认可。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加强对中职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表现在适应社会节奏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训,稳定家庭促进社会稳定的孝道培养,促进自身提高自身进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下中职生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提升自己不骄不躁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付东东.浅议“微时代”背景下中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西部,2017(13):134-135.
[2]王玉华,白歌.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初步探讨[J].民营科技,2015(12):241.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品德教育;人才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24-02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学校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不仅关注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更加关注这名学生在校的表现,例如,职业观念、有无违纪、教师评价等,学生的品德和品行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中职教师想要培养出被社会认可的人才,必须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认为,想要做好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职业为导向,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下中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中职学生就业率的问题,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有一部分中职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工作了没多久就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单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本身职业技能不够过硬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不过关。部分中职教师过分地强调职业技能,强调“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思想,忽视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很多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即将参加的工作,同时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单薄、团队意识薄弱、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训。例如在中职教学的后期,学校安排中职学生去与其职业相符的合作企业实习,严格按照合作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让中职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学习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实习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避免中职生由学校走进社会产生的不适应,使中职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长久地待下去。
二、以家庭责任使命为导向,培养中职学生的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家庭负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母慈子孝的例子,孝道也被作为古代教育体系的基本准则。“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吃三春鱼,万千鱼仔在腹中。”人和动物的喜怒哀乐并不互通,但是,唯独会对母爱和孝道产生共鸣,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父母有家庭,都带有父母对孩子的期盼,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但是,很多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意识不到母爱,体会不到孝道,做事我行我素,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自我意识严重。因此,在中职教学当中要加大孝道的教育,传播感恩文化,让中职生认真行使为人子女的义务。例如,在中职教学当中除了思想品德之外,还可以可以增加一门关于孝道的课程,可以是关于美好家庭、感恩父母、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让中职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同时中职品德教师在言传的同时还要身教,中职品德教师也要对孝道有深刻的体会,要用自己的事迹感化学生,也可以定期举办感恩活动,如果可以尽量邀请一些中职生父母参与进来,让中职生亲自去做,亲身去体验。中职生只有重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恩父母,才能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更有毅力,才能更加遵守社会的规则,做到遇事冷静不冲动,做事平稳不极端,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自身的发展。
三、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结合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求学理念
中职中的任何学科都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想要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必须要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品德课程的时候,对品德这一学科的认识很不正确,觉得品德讲解的内容大多是国家政治,这些内容和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品德当中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容,又觉得可操作性差,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品德课程的学习当中不认真进行听讲,出现了逃课的现象,只靠考试之前的突击来应付考试。更为关键的是,部分品德教师对待品德的态度也和学生类似,抱着“你不好好学,我也不好好教”的态度,致使品德课程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在中职品德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其他学科来提升品德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求学思维。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多人都说诗歌可以“修身养性”,确实语文学科也兼具品德教学的功能。古代很多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品德内容,如《二十四孝》《论语》等都说培养人品行的作品,《水經注》《本草纲目》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求学理念,这些都是对中职品德教学有很大帮助的。
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团队竞争和荣辱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想要发挥品德教学在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世的教学,也可以说是职业素养教学。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要让学生在与人交往当中,必须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自身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和别人交往当中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不要抱着某种利益去和别人交往,同时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在和别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出了问题要多考虑自己的过错,少责备别人,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正好与之相反,出了问题往往就是从别人的身上找问题,这是极为错误的。在团队化竞争的今天,应该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努力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向其学习,与之交往。中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除了要发扬论语当中与人交往的准则以外,还要结合时代精神将职业素养体现在品德教学当中。比如,学生进入了实习阶段就应该遵循企业的生产和生活规则,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处事的原则除了包含与人交往的准则之外,还应该包含与社会相处的原则,人是社会性动物,离开了社会人也就失去了价值。进入公司企业就如同进入了社会,遵循公司企业的生产法则和规章制度,就是在和社会相处,因此品德教学的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忽视。 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品德课程当中也涉及了个人志向的问题,在教学当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之外,也应当让学生树立鸿鹄之志,树立切合实际的志向,比如说“未来的职业规划”“掌握某种技能”等,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有紧迫感。国家能否强大,靠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社会企业的人才大多来自各个学校,尤其是名校学生,而学生能否成才除了要考学生自己努力奋斗以外,还需要教师的谆谆教诲。因此,品德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理想。论语当中也有让人励志的语录,值得品德教师效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树立志向长期坚持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不觉得困难,奔梦的过程如同平常的油盐酱醋一样普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远大志向的原因,因为每一个“读书人”都是社会的一剂良药,只有立志方能兴国。志向对个人来说就是理想和抱负,是个人的奋斗目标,可是一个民族都树立远大的志向,则会变成一种民族气节,这是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关键。所以说让学生树立高尚的品质,是品德教师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当然高尚的品质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做到内外如一。
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职品德教学提供思路,在教学当中应当向学生深刻地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发展。中职的品德教学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部分中职学生出现了思想迷茫,价值观混乱,行为处事浮躁的现象,被社会上的负面新闻所影响,对生活产生了消极的态度。毕竟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涉世较浅,出现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教學当中却不能放任不管。这个时期正是学生的叛逆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教学当中必须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当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导,多宣传正面的事例,宣扬社会正能量,注意观察中职生的行为方式,如果出现反常就应当对其进行引导。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可以定期组织中职品德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中职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中职生在社会当中思想品德问题表现突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做事思维简单、行为幼稚导致不被社会认可。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加强对中职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表现在适应社会节奏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训,稳定家庭促进社会稳定的孝道培养,促进自身提高自身进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下中职生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提升自己不骄不躁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付东东.浅议“微时代”背景下中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西部,2017(13):134-135.
[2]王玉华,白歌.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初步探讨[J].民营科技,2015(12):241.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