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是否”,攻克推断难关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教:科技说明文中信息推断的题目总让我捉摸不定,即使做对了也是碰运气的多,请问,做这道题有什么秘诀吗?
  
  教师解惑
  
  李瑞东同学,你好!信息推断的题目是说明文阅读中的难点。既涉及到信息的筛选和理解,也涉及到信息的推理和判断。一个规范的推断选项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信息:推断的前提、推断的过程和推断的结果。在高考试题中,一个选项有时包括前提和结论,有时只有结论,这就需要我们求证缺失的信息,并判断出问题的环节,也就是从前提、过程和结论三个方面去寻找问题。
  
  一、推断的前提是否正确
  所谓前提就是推断的依据,前提正确,就是前提要符合文意。作为推断的前提或出发点,有的时候在转述时出现了偏差,有的是曲解了原意。我们在判断此项是否正确时,一定要仔细比较选项中的前提与原文中的意思有无区别。前提与原文意思不符,结论自然是错误的。这类情况,大家一般比较容易判断,高考命题时也很少采用。如2007年全国I卷:
  ……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A项推断的前提是“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结论是“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推断的前提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也就是不符合文意,所以结论即使是符合文意,这个判断也是不正确的。
  
  二、推断的过程是否正确
  如果前提正确,那我们就要看推断的过程。一般来说,表推断的选项对前提和结果之间关系,往往表述为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关系,而条件关系又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等种类,所以,我们要仔细地分析,选项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无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有关系,是否就是选项中所表述的关系,以此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理由。如2007年重庆高考题(原文略):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解析]此题答案是B。A项是一个假设的条件推断句,“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与“民间艺术的消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所以前提不能推断出这样的结果。C项也是一个条件推断句,“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导致了“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的本质消亡”,但不能反推“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D项是一个假设的推断句,“加大旅游经济投入”与“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是唯一的条件。从这三个选项来看,都是在推断的过程中,改变了或强加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信息推断题中常见的错误。
  
  三、推断的结论是否正确
  有的推断前提符合文意,过程也没有错误,但结果却是错误的。所谓的结果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论不符合文意所允许的范围,二是结论违背事理。如果原文说一定范围,那我们推断的结果就不能是所有的范围。高中第二册课本中有一篇文章《神奇的极光》,说极光一般出现在南北67度附近的高纬度地区的上空,那我们的推断结论应是,在赤道上空几乎看不到;如果得出“在赤道上空看不到”,这就是完全否定了,就不符合原文所允许的范围。
  一个推断的选项必须有结论,而我们做题时,也一般从结论人手。如果结论错误,选项就是错误的;如果结论正确,我们还要看过程和前提是否正确,只有三个环节都是正确的,整个推断项才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今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明代宋濂的《龙渊义塾记》,第13题要求翻译该选文中的三个句子。现就这道题的阅卷情况作一个小结。    一、解答例析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1小题)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提示]“或”“且”译对一处1分;译出大意1分。“或”可译为“有的”“有的地方”等,“且”可译为“将近”等。“通都大邑”不译不影响大意;“至
期刊
语言运用题是很注重答题能力的题型,经过6年发展。湖北卷的出题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形式多样,关注教材,强调思维,突出能力。因此,在解答语言运用题时,要重视解题思路,能够从平时的知识积累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要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
期刊
200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绿荫匝地的华中师大校园就迎来了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半个月紧张的工作使他们沉淀了太多的感悟。为了让同学们尽快了解阅卷老师的所思所虑,我们特别约请了两位资深的阅卷老师,结合评分标准分别就作文和文言翻译谈阅卷体会,希望能给升入高三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篇篇考场作文,跳动着一颗颗火热的心。2008年高考湖北卷作文,有近一半的同学引领我们走进汶川,回顾灾情。作为一名作文评卷员
期刊
从说明文中筛选信息时,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  1.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一定要注意具体辨别,认真筛选,抓住主要信息,把握本质特征。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
期刊
信息推断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理解分析能力的深入,是说明文阅读训练的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考点诠释    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二、命题特点及趋势    本考点命题特点,基本上是以“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的方式出现。一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
期刊
一、考点诠释    1 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说明文阅读中考查的词语往往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包括:①概括某一重要说明对象本质特点的词语;②概括性、指代性、比喻性的词语;③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多角度地解说某一概念;找出指代性词语的指代义等。    2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重要句子是指说明文中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重要句子包括:①
期刊
一、把持 操纵 控制    【解析】“把持”和“操纵”是近义词,都是贬义动词,都表示控制权位随意支配。但有区别。词义着重点不同:“把持”着重点表示独占独揽,多是公开的活动;“操纵”着重点表示掌管、支配,多是幕后的、暗中进行的活动。涉及对象不同:“把持”涉及的对象多是部门、权力等具体或抽象事物,一般不用于人,如“他们把持一部分人破坏工厂的声誉”,句中的“把持”应改为“操纵”,因“操纵”涉及的对象可以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江西省南昌市一名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我很喜欢第七期开始推出的“名校学案”栏目,觉得与我们的高考复习贴得特别近。在此,我有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想请教:在科技文阅读中,会遇见一些语言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而这种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那么,完全肯定或否定的表述项是不是绝大多数是错误的?这是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老师解惑    田大江同学,在科技文阅读中,那些语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黄冈市的一名高三学生。在说明文阅读的备考过程中,我对概念理解的题目总是把握不准。请问:到底怎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呢?    老师解惑    李航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普遍存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强调“在文中”的含义。下面谈谈如何理解说明文中科技概念的内涵。    一、具体解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 准确——概念类词语理解的关键。解题时要抓住概
期刊
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包括“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要求考生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然后用概括性的语言呈现出来。因此,它一方面是考查分析能力,即对具体的文字内容、结构层次的理解和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综合能力,即对有关内容加以分类、提炼,使之类别化、简约化,能力层级要求较高。  复习该考点时,可从以下三点加以注意:  1.答题之前,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