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小学校,学生偷窃行为问题总是很棘手。有时处理不当,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甚至因忌恨而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那么,对小学生的偷窃行为,我们如何处理,才能既不伤害学生,又能从思想上彻底根除呢?作为一名派驻学校社工,我认为亟须一种短期、有效的咨询方法和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提高驻校社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本案例就采用了一种短期聚焦-寻解取向治疗的方法,来探索它在儿童偏差行为上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策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球球(化名),男,10岁,深圳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中等,体型匀称,学习中等偏下,班级排名靠后。语言表达清晰,性格比较开朗外向。
(二)个案背景资料
球球是二胎家庭中的哥哥,家里有爸爸、妈妈、妹妹。妹妹出生后妈妈的精力较多放在妹妹身上,自述感觉被忽略。爸爸妈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一点事情没做好就会打骂,球球认为妈妈更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害怕爸爸,因为爸爸会揍他。与妈妈关系比较亲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球球同学经常趁他人不注意偷同学/家人东西,所偷东西有百元钞票、文具盒、电子词典、手表、玩具、笔等。球球能认识到偷东西不好,但无法控制自己想去偷东西的冲动。球球爸爸发现后私下多次进行教育,球球认错态度好,之后仍然多次发生偷窃行为。家长发现无论他们怎么惩罚教育,都效果不明显,在其他家长的推荐下,来到XX青少年发展中心咨询。社会工作者正好接手此案例。
二、问题分析(预估)
经过初步接触和第一次家庭面谈,导致球球形成偷窃行为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方面。
(一)家庭结构
球球出生下一个二胎家庭,在球球6岁的时候,妈妈生下了妹妹,由于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妈妈爸爸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对球球的关注急剧减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球球感到很失落,之前“家庭中心”的地位被刚刚出生的妹妹夺走,父母也父母也在期望老大尽快长大,父母自然减少了照顾精力,之前家里占有权也受到威胁,家庭的中心一下自己转移了。地位的急剧下降,对于幼年的球球带来了巨大的失落感和落寞感,甚至会产生焦灼感。偷窃事情发生后,父母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球球身上,父母开始关注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她身上,偷窃有可能是他重新获取关注、呼唤爱的方式。
(二)家庭教养方式
球球的父母都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加上球球爸爸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减少,母亲作为与孩子接触较多的家长,对球球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因为球球的偷窃行为,家长一度没收了球球的零花钱。球球凡是出现了偷窃东西被发现了,球球一定会被爸爸爸揍一顿。揍完之后,父母去和孩子谈心,结果于事无补。这就让球球的性格变得懦弱,不敢正面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但是球球又处在儿童向青少年阶段的过渡期,内心很想反抗,碍于自己能量有限,找不到好的发泄渠道。潜意识里想反抗,偷窃很可能就是潜意识里面的反抗。偷窃就变成了一种防御机制。
此外,球球在班里朋友很少,学习成绩偏下,学习动力不足,仅有几个朋友都是因一起玩游戏才聚在一起。所以球球自己的在班级和家里价值感和存在感不高。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策略
1.寻解取向治疗(Soluction-Focused Therapy)
受后现代主义思想启发,在社会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影响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始人是史蒂夫-德-塞瑟(Steve de Shazer)、茵素-金-柏格(Insoo Kim Berg)等以及他们供职在威斯康辛的米尔瓦克(Milwaukee)简要家庭治疗中心。
2.寻解取向治疗的核心假设和理念
(1)保持好奇心—服务接受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寻解取向治疗视角核心主题是,相信人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因为没有人比服务接受者更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它假设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对自己适合是的,人有权力去预期未来应该发生什么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寻解取向治疗视角下,对服务接受者而言只要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社工只是一个顾问角色。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接受者共同探讨辅导的目标和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寻解取向治疗是案主中心、顾客中心的。每个案主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钥匙。
(2)待开发的宝藏—服务接受者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包括服务接受者都有未被意识到的有待发掘的资源,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解决面临的问题。寻解取向治疗坚信,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力和资源才导致服务接受者产生困扰,而是由于服务接受者只注意到了自己的问题,限制了观察、理解问题的视野,从而忽视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一生可资利用的优势(如力量,资源、成就、努力、坚持、毅力等),要把服务接受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过去的失败经验转向成功的经验或者能力和资源的发掘,就能够帮助服务接受者克服面临的困境。此时社会工作者将会远离批判或者责备,转而是觉察和欣赏服务接受者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中,能设法存活下来的力量和方法。
(3)跳脱“思考黑盒子”-事出并非有因
事情没有绝对的因果论,解决之道不见得一定会与问题有直接的关联,而且,问题不见得能被解除,但是解决之道仍是可尝试被建构的。
(4)沙中淘金—凡事总有“例外”
凡事总有例外,例外的思考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区分“问题发生时”、“问题较少发生时”、“问题不发生时”的情况下,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出服务接受者已经存在的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引导服务接受者注意到自己的另一面,并将例外与目标联结,创造具体可行的行动。通过寻找例外情况打破服务接受者的固定视角,推动服务接受者改变。通过提问目标实现的例外情况,让服务接受者更多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积极的方面。 (5)滚雪球效应—小改变带来大变化
小改变可以引发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整个系统的改变。这种观点源于系统的观点,好比“雪球效应”。原來只是山上的一颗小石头开始向下滚,越滚越大,到了山下就会成大雪球,足有造成山崩的气势。即从小改变入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寻解取向治疗认为成功的经验对服务接受者非常重要,可以使服务接受者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应对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二)服务目标
1.长期目标
球球同学在一年内不发生偷窃行为。家庭成员内部沟通顺畅,家庭氛围和谐稳定。
2.中期目标
帮助球球家长建立温馨亲密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加高质量陪伴时间,加强亲子沟通的次数。由原来的的半个月陪伴一次增加至一周有一次。设立家庭日,一家人一起就餐和外出。)
3.近期目标
帮助球球接纳偷窃想法;
学会运用防火墙技术与“偷窃想法”共处;
舒缓球球同学心理压力,让其发泄心中压抑情绪;
在1个月内减少偷窃的次数。
家长监督球球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玩具,并将其分类放好。
四、介入过程
社会工作者接手此案例后,运用寻解取向治疗咨询技术,社会将一次个案辅导把会谈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问题描述&目标设定阶段”
首先社工回避与来访者以及家庭这个偷窃行为的原因,先和球球建立关系,从球球喜欢玩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游戏开始讨论,慢慢打消球球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给球球充分的时间说明他目前的境遇以及自己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感受,给予来访者充分的尊重和接纳。辅导当中,可以采用寻解取向治疗当中的语言提问技巧,比如,“你今天来到这里,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曾经试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困扰你的问题”、“你最希望最先处理、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当社工通过服务接受者描述问题了解了服务接受者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运用第一次面谈任务公式进行提问,社工可以这样问服务接受者:“从现在到下一次面谈期间,希望你仔细观察你的行为中发生的你希望出现的变化,以便下次面谈你可能描述这些变化”。帮助服务接受者明确希望改变的具体目标。比如,球球的偷窃行为案例中,球球就希望接下来在出现想要拿同学东西的念头出现时,能克制住,从而减少去拿别人东西的次数。
(二)“寻找例外”会谈阶段。
就是去寻找球球在平日当偷窃念头产生时,自己没有那别人东西的例外,发掘学习生活中不发生该问题的情境。“在学校里或者家里,有没有出现过有特变想拿别人东西时,而你没有做?”、“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当时的那个情境下,你做了些什么呢?”,当球球出现例外情况,社工就要有意识的引导球球去发现这个情况下他做了什么,比如球球在会谈讲到,当出现想拿别人东西的冲动想法时,就启动第一道防火墙“分散注意力”,找其他同学去玩,去聊天,跑开,不看到这个物品。这个方法有时候奏效,有时候不奏效。社工要引导球球回忆奏效是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当时的人、时、地、物。如果不奏效,是否尝试过其他有效方法来应对?球球回答开启第二道防火墙“深呼吸”,并默念那是东西是别人的东西,告诫暗示自己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直到想拿别人东西的念头消失。如果球球没有意识到例外情况,就可以采用奇迹问句,“你的想象力好吗?我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今晚你回家睡觉时,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带来这里的问题就解决了。由于你在睡觉,所以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当你早上醒来后,你会注意到什么,便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奇迹发生后,你会有什么不同?”
(三)“辅导任务执行”,采取不同的评量问句将例外扩大化。
球球找到了成功应对的经验,社会工作者要适时的给予赞美和鼓励,并将其扩展。比如关系问句,“当你没有去拿别人的东西时,你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赞美与探问技巧,“哇,这个真不容易,在念头(拿别人东西)反复的在你脑海里翻滚时,你是怎么打败这些念头,做到没有拿别人东西?”。好奇探究问句,“你觉得分散注意力、深呼吸能发挥什么作用呢?除了做这些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评量问句,“如果我问你的父母,他们对你的新的决定(目标)实现会有多大的信心,如果1分到10分来评量,10分表示信心很高,1分是信心很低的话,你会打几分?”、“如果再增加1分,他们认为可以再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协助球球发现已经拥有的例外,并检索出下一步的方向与行动。
假如球球讲不出成功应对的经验时,社工就要鼓励球球去观察生活中“没有拿别人东西”例外发生时刻,并从中得知如何再次制造例外的方法,以带来连锁效应改变。比如布置家庭作业给球球,进行一个星期行为记录,将自己“没有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在行为记录下面写上当时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没有拿别人东西时候自己是如何做的,让球球不拿别人东西的例外更加意识化,让球球去觉察例外发生的细节,从而明白例外再次制造的方法。
五、评估
一个星期后,球球再次来到咨询室,诉说上次咨询以后自己有所改变,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自己记录的正向行為,发现在正向行为记录中还是有些收获,上周出现了2次冲动的想那别的同学的东西的时候,在有意识地运用防火墙技术成功应对,没有拿同学东西。社工肯定和赞扬了这个改变过程,并鼓励他继续这星期中有效的事情。从效果上看,寻解取向治疗第一次辅导中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
六、结案
在接下来的2次辅导中,社会工作者还运用了叙事疗法中的相关技术外化、解构“偷窃”同时也将父母的支持系统引入,球球以及球球家庭的困扰才得到初步的解决。后期跟踪反馈,球球已经3个月没有去拿别人的东西了,即使脑子里还是会经常上出现想拿别人东西的冲动。
七、专业反思
(一)专业技巧心得-向孩子学习
由于来访者是未成年人,年级尙小,语言技巧还未充分发展,所以他们会用身体动作、眼神、幻想、想象力等方式来沟通。我们要更多地去运用童言童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玩具的运用、讲故事、画图和游戏的体验式咨询方法来和儿童进行交流。如果孩子不能用你教的方法学习,你就必须使用他的方法,帮助他学习。另外,很少有小孩想知道造成问题的原因,他们只想知道如何改进。这些都契合了社工寻解取向治疗的工作假设和技巧--不追根问底不探究原因。而失去尝试在错误中寻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跳脱出了“思考的黑匣子”,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问题评估,既要评估孩子,也要评估家庭
在通常,我们的评估,一般采用表格和询问的方式,收集上来孩子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就读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工作等。大人看来这些信息很重要,但小朋友却不这样看。社工需要收集孩子认为重要的的东西,比如希望交到朋友、让父母以他们为荣,不想被其他人嘲笑,对班级有归属感等。还需要了解孩子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人是谁?想和谁有连接,想和谁亲近,和谁在一起舒服。其实,在我看来评估孩子离不开观察,注意来到咨询室的孩子的特别穿着、发型、带来什么特别玩具,孩子在咨询室的走动方式等。
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就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处理孩子的问题代表你有两名当事人—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孩子身上的问题应该是家庭系统的某个环节出了失调而外化在孩子身上。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被孩子的问题蒙蔽了双眼,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在一个家庭系统里面去看,这样孩子问题的处理脉络会更加清晰。评估家庭的方法可以问问题,可以观察父母之间的互动(非语言),或者请家庭一起从事某些活动(一起画图,一起猜谜、表演情绪等等)。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策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球球(化名),男,10岁,深圳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中等,体型匀称,学习中等偏下,班级排名靠后。语言表达清晰,性格比较开朗外向。
(二)个案背景资料
球球是二胎家庭中的哥哥,家里有爸爸、妈妈、妹妹。妹妹出生后妈妈的精力较多放在妹妹身上,自述感觉被忽略。爸爸妈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一点事情没做好就会打骂,球球认为妈妈更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害怕爸爸,因为爸爸会揍他。与妈妈关系比较亲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球球同学经常趁他人不注意偷同学/家人东西,所偷东西有百元钞票、文具盒、电子词典、手表、玩具、笔等。球球能认识到偷东西不好,但无法控制自己想去偷东西的冲动。球球爸爸发现后私下多次进行教育,球球认错态度好,之后仍然多次发生偷窃行为。家长发现无论他们怎么惩罚教育,都效果不明显,在其他家长的推荐下,来到XX青少年发展中心咨询。社会工作者正好接手此案例。
二、问题分析(预估)
经过初步接触和第一次家庭面谈,导致球球形成偷窃行为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方面。
(一)家庭结构
球球出生下一个二胎家庭,在球球6岁的时候,妈妈生下了妹妹,由于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妈妈爸爸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对球球的关注急剧减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球球感到很失落,之前“家庭中心”的地位被刚刚出生的妹妹夺走,父母也父母也在期望老大尽快长大,父母自然减少了照顾精力,之前家里占有权也受到威胁,家庭的中心一下自己转移了。地位的急剧下降,对于幼年的球球带来了巨大的失落感和落寞感,甚至会产生焦灼感。偷窃事情发生后,父母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球球身上,父母开始关注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她身上,偷窃有可能是他重新获取关注、呼唤爱的方式。
(二)家庭教养方式
球球的父母都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加上球球爸爸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减少,母亲作为与孩子接触较多的家长,对球球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因为球球的偷窃行为,家长一度没收了球球的零花钱。球球凡是出现了偷窃东西被发现了,球球一定会被爸爸爸揍一顿。揍完之后,父母去和孩子谈心,结果于事无补。这就让球球的性格变得懦弱,不敢正面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但是球球又处在儿童向青少年阶段的过渡期,内心很想反抗,碍于自己能量有限,找不到好的发泄渠道。潜意识里想反抗,偷窃很可能就是潜意识里面的反抗。偷窃就变成了一种防御机制。
此外,球球在班里朋友很少,学习成绩偏下,学习动力不足,仅有几个朋友都是因一起玩游戏才聚在一起。所以球球自己的在班级和家里价值感和存在感不高。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策略
1.寻解取向治疗(Soluction-Focused Therapy)
受后现代主义思想启发,在社会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影响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始人是史蒂夫-德-塞瑟(Steve de Shazer)、茵素-金-柏格(Insoo Kim Berg)等以及他们供职在威斯康辛的米尔瓦克(Milwaukee)简要家庭治疗中心。
2.寻解取向治疗的核心假设和理念
(1)保持好奇心—服务接受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寻解取向治疗视角核心主题是,相信人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因为没有人比服务接受者更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它假设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对自己适合是的,人有权力去预期未来应该发生什么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寻解取向治疗视角下,对服务接受者而言只要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社工只是一个顾问角色。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接受者共同探讨辅导的目标和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寻解取向治疗是案主中心、顾客中心的。每个案主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钥匙。
(2)待开发的宝藏—服务接受者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包括服务接受者都有未被意识到的有待发掘的资源,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解决面临的问题。寻解取向治疗坚信,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力和资源才导致服务接受者产生困扰,而是由于服务接受者只注意到了自己的问题,限制了观察、理解问题的视野,从而忽视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一生可资利用的优势(如力量,资源、成就、努力、坚持、毅力等),要把服务接受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过去的失败经验转向成功的经验或者能力和资源的发掘,就能够帮助服务接受者克服面临的困境。此时社会工作者将会远离批判或者责备,转而是觉察和欣赏服务接受者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中,能设法存活下来的力量和方法。
(3)跳脱“思考黑盒子”-事出并非有因
事情没有绝对的因果论,解决之道不见得一定会与问题有直接的关联,而且,问题不见得能被解除,但是解决之道仍是可尝试被建构的。
(4)沙中淘金—凡事总有“例外”
凡事总有例外,例外的思考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区分“问题发生时”、“问题较少发生时”、“问题不发生时”的情况下,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出服务接受者已经存在的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引导服务接受者注意到自己的另一面,并将例外与目标联结,创造具体可行的行动。通过寻找例外情况打破服务接受者的固定视角,推动服务接受者改变。通过提问目标实现的例外情况,让服务接受者更多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积极的方面。 (5)滚雪球效应—小改变带来大变化
小改变可以引发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整个系统的改变。这种观点源于系统的观点,好比“雪球效应”。原來只是山上的一颗小石头开始向下滚,越滚越大,到了山下就会成大雪球,足有造成山崩的气势。即从小改变入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寻解取向治疗认为成功的经验对服务接受者非常重要,可以使服务接受者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应对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二)服务目标
1.长期目标
球球同学在一年内不发生偷窃行为。家庭成员内部沟通顺畅,家庭氛围和谐稳定。
2.中期目标
帮助球球家长建立温馨亲密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加高质量陪伴时间,加强亲子沟通的次数。由原来的的半个月陪伴一次增加至一周有一次。设立家庭日,一家人一起就餐和外出。)
3.近期目标
帮助球球接纳偷窃想法;
学会运用防火墙技术与“偷窃想法”共处;
舒缓球球同学心理压力,让其发泄心中压抑情绪;
在1个月内减少偷窃的次数。
家长监督球球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玩具,并将其分类放好。
四、介入过程
社会工作者接手此案例后,运用寻解取向治疗咨询技术,社会将一次个案辅导把会谈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问题描述&目标设定阶段”
首先社工回避与来访者以及家庭这个偷窃行为的原因,先和球球建立关系,从球球喜欢玩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游戏开始讨论,慢慢打消球球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给球球充分的时间说明他目前的境遇以及自己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感受,给予来访者充分的尊重和接纳。辅导当中,可以采用寻解取向治疗当中的语言提问技巧,比如,“你今天来到这里,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曾经试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困扰你的问题”、“你最希望最先处理、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当社工通过服务接受者描述问题了解了服务接受者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运用第一次面谈任务公式进行提问,社工可以这样问服务接受者:“从现在到下一次面谈期间,希望你仔细观察你的行为中发生的你希望出现的变化,以便下次面谈你可能描述这些变化”。帮助服务接受者明确希望改变的具体目标。比如,球球的偷窃行为案例中,球球就希望接下来在出现想要拿同学东西的念头出现时,能克制住,从而减少去拿别人东西的次数。
(二)“寻找例外”会谈阶段。
就是去寻找球球在平日当偷窃念头产生时,自己没有那别人东西的例外,发掘学习生活中不发生该问题的情境。“在学校里或者家里,有没有出现过有特变想拿别人东西时,而你没有做?”、“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当时的那个情境下,你做了些什么呢?”,当球球出现例外情况,社工就要有意识的引导球球去发现这个情况下他做了什么,比如球球在会谈讲到,当出现想拿别人东西的冲动想法时,就启动第一道防火墙“分散注意力”,找其他同学去玩,去聊天,跑开,不看到这个物品。这个方法有时候奏效,有时候不奏效。社工要引导球球回忆奏效是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当时的人、时、地、物。如果不奏效,是否尝试过其他有效方法来应对?球球回答开启第二道防火墙“深呼吸”,并默念那是东西是别人的东西,告诫暗示自己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直到想拿别人东西的念头消失。如果球球没有意识到例外情况,就可以采用奇迹问句,“你的想象力好吗?我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今晚你回家睡觉时,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带来这里的问题就解决了。由于你在睡觉,所以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当你早上醒来后,你会注意到什么,便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奇迹发生后,你会有什么不同?”
(三)“辅导任务执行”,采取不同的评量问句将例外扩大化。
球球找到了成功应对的经验,社会工作者要适时的给予赞美和鼓励,并将其扩展。比如关系问句,“当你没有去拿别人的东西时,你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赞美与探问技巧,“哇,这个真不容易,在念头(拿别人东西)反复的在你脑海里翻滚时,你是怎么打败这些念头,做到没有拿别人东西?”。好奇探究问句,“你觉得分散注意力、深呼吸能发挥什么作用呢?除了做这些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评量问句,“如果我问你的父母,他们对你的新的决定(目标)实现会有多大的信心,如果1分到10分来评量,10分表示信心很高,1分是信心很低的话,你会打几分?”、“如果再增加1分,他们认为可以再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协助球球发现已经拥有的例外,并检索出下一步的方向与行动。
假如球球讲不出成功应对的经验时,社工就要鼓励球球去观察生活中“没有拿别人东西”例外发生时刻,并从中得知如何再次制造例外的方法,以带来连锁效应改变。比如布置家庭作业给球球,进行一个星期行为记录,将自己“没有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在行为记录下面写上当时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没有拿别人东西时候自己是如何做的,让球球不拿别人东西的例外更加意识化,让球球去觉察例外发生的细节,从而明白例外再次制造的方法。
五、评估
一个星期后,球球再次来到咨询室,诉说上次咨询以后自己有所改变,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自己记录的正向行為,发现在正向行为记录中还是有些收获,上周出现了2次冲动的想那别的同学的东西的时候,在有意识地运用防火墙技术成功应对,没有拿同学东西。社工肯定和赞扬了这个改变过程,并鼓励他继续这星期中有效的事情。从效果上看,寻解取向治疗第一次辅导中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
六、结案
在接下来的2次辅导中,社会工作者还运用了叙事疗法中的相关技术外化、解构“偷窃”同时也将父母的支持系统引入,球球以及球球家庭的困扰才得到初步的解决。后期跟踪反馈,球球已经3个月没有去拿别人的东西了,即使脑子里还是会经常上出现想拿别人东西的冲动。
七、专业反思
(一)专业技巧心得-向孩子学习
由于来访者是未成年人,年级尙小,语言技巧还未充分发展,所以他们会用身体动作、眼神、幻想、想象力等方式来沟通。我们要更多地去运用童言童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玩具的运用、讲故事、画图和游戏的体验式咨询方法来和儿童进行交流。如果孩子不能用你教的方法学习,你就必须使用他的方法,帮助他学习。另外,很少有小孩想知道造成问题的原因,他们只想知道如何改进。这些都契合了社工寻解取向治疗的工作假设和技巧--不追根问底不探究原因。而失去尝试在错误中寻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跳脱出了“思考的黑匣子”,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问题评估,既要评估孩子,也要评估家庭
在通常,我们的评估,一般采用表格和询问的方式,收集上来孩子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就读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工作等。大人看来这些信息很重要,但小朋友却不这样看。社工需要收集孩子认为重要的的东西,比如希望交到朋友、让父母以他们为荣,不想被其他人嘲笑,对班级有归属感等。还需要了解孩子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人是谁?想和谁有连接,想和谁亲近,和谁在一起舒服。其实,在我看来评估孩子离不开观察,注意来到咨询室的孩子的特别穿着、发型、带来什么特别玩具,孩子在咨询室的走动方式等。
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就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处理孩子的问题代表你有两名当事人—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孩子身上的问题应该是家庭系统的某个环节出了失调而外化在孩子身上。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被孩子的问题蒙蔽了双眼,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在一个家庭系统里面去看,这样孩子问题的处理脉络会更加清晰。评估家庭的方法可以问问题,可以观察父母之间的互动(非语言),或者请家庭一起从事某些活动(一起画图,一起猜谜、表演情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