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间的沟通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言是完成教学中必要的工具。语文课中情境的创设,情感的体验、意境的感受光靠教师的讲授未免显得生硬,而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
从新课程改革方向上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音乐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因素是情商系统中的核心,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基本因素。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让学生思维超越时空,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近年来,我尝试着将音乐语言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现略谈一二。
一、导入结课时融入音乐语言。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用音乐引入课文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上立刻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上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能对文本有更感性的认识。如在教学《友谊的航程》一课时,我把世界名曲《友谊地久天长》作为课始部分。随着音乐响起,我深情地说:“伴着这首《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一起走上一段难忘的友谊的航程。1997年,一支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先后访问了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说到这里,我将音乐的音量调低些,“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次友谊航程的第一站--美国圣迭戈海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了解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出访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学生学习愉悦,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在结课时使用音乐能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我与《红岩》对话”一活动课结束前,我让学生谈谈读《红岩》的感受,随着《绣红旗》乐曲响起,学生再一次被这崇高的革命乐观精神深深的震撼,他们饱含泪光,句句话语是那么真情。学生内心充盈着敬仰、激动,此时的情感用任何言语来表达都显得无力。
二、在朗读时融入音乐语言。
朗读课文时,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同步播放,音乐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理解内容,演绎着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黄河的主人》第一小节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显示着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画出描写黄河的气势的词语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这此词语,可是总是很难读出那种气势来。于是,我播放了一段雄浑的百架钢琴合奏曲《黄河大合唱》。学生再读时,借助钢琴曲的感染力,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读得酣畅淋漓。
有些课文非常适合感情朗读,如果辅以音乐语言就能让情境得到进一步渲染,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如在朗读《桂林山水》、《庐山云雾》等名胜风景类文章时我用《高山流水》作为辅助语言,乐曲宁静、悠远与课文描绘的秀丽景色相得益彰,两种语言互相交汇,学生陶醉于文字和音乐创造的美景之中。
三、在情感高潮时融入音乐语言。
在学生被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感动时,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协调的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得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学习中,学生深为教师崇高的人格所感动,纷纷说:老师,你辛苦了,你为我们牺牲了那么多的休息时间;老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时,我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学生送给教师的歌。在深情的歌曲声中,学生们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爱。
四、在写作和作业时融入音乐语言。
好多歌曲的旋律优美,而且歌词语言凝炼、富有感染力,是学习写作的好教材。如我在教学作文《我爱家乡的××》时,我先让学生搜集家乡的赞歌,把歌词摘记下来。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歌曲,品味歌词,畅谈内涵,让学生交流好词佳句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学生在听完《在希望的田野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之后,被歌曲所感染,写作思绪泉涌,把歌曲描绘的景象和自己家乡的特色相结合,写出了不少佳作。课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在做作业时,有时也可以辅以音乐。日本东京的研究人员研究得出,听古典音乐有助于人们消除压力,专注于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作业,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如在写字时,播放一些轻缓的中国古曲乐曲,学生在音乐声中更投入地写字。
语文课应当讲究语言艺术。音乐语言具有文字和口头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运用音乐语言,使之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文的导入更自然、结课更含蓄,使课堂高潮迭起,使朗读更有感染力,使写作更有灵性,从而使几种语言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从新课程改革方向上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音乐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因素是情商系统中的核心,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基本因素。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让学生思维超越时空,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近年来,我尝试着将音乐语言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现略谈一二。
一、导入结课时融入音乐语言。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用音乐引入课文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上立刻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上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能对文本有更感性的认识。如在教学《友谊的航程》一课时,我把世界名曲《友谊地久天长》作为课始部分。随着音乐响起,我深情地说:“伴着这首《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一起走上一段难忘的友谊的航程。1997年,一支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先后访问了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说到这里,我将音乐的音量调低些,“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次友谊航程的第一站--美国圣迭戈海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了解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出访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学生学习愉悦,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在结课时使用音乐能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我与《红岩》对话”一活动课结束前,我让学生谈谈读《红岩》的感受,随着《绣红旗》乐曲响起,学生再一次被这崇高的革命乐观精神深深的震撼,他们饱含泪光,句句话语是那么真情。学生内心充盈着敬仰、激动,此时的情感用任何言语来表达都显得无力。
二、在朗读时融入音乐语言。
朗读课文时,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同步播放,音乐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理解内容,演绎着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黄河的主人》第一小节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显示着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画出描写黄河的气势的词语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这此词语,可是总是很难读出那种气势来。于是,我播放了一段雄浑的百架钢琴合奏曲《黄河大合唱》。学生再读时,借助钢琴曲的感染力,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读得酣畅淋漓。
有些课文非常适合感情朗读,如果辅以音乐语言就能让情境得到进一步渲染,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如在朗读《桂林山水》、《庐山云雾》等名胜风景类文章时我用《高山流水》作为辅助语言,乐曲宁静、悠远与课文描绘的秀丽景色相得益彰,两种语言互相交汇,学生陶醉于文字和音乐创造的美景之中。
三、在情感高潮时融入音乐语言。
在学生被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感动时,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协调的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得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学习中,学生深为教师崇高的人格所感动,纷纷说:老师,你辛苦了,你为我们牺牲了那么多的休息时间;老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时,我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学生送给教师的歌。在深情的歌曲声中,学生们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爱。
四、在写作和作业时融入音乐语言。
好多歌曲的旋律优美,而且歌词语言凝炼、富有感染力,是学习写作的好教材。如我在教学作文《我爱家乡的××》时,我先让学生搜集家乡的赞歌,把歌词摘记下来。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歌曲,品味歌词,畅谈内涵,让学生交流好词佳句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学生在听完《在希望的田野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之后,被歌曲所感染,写作思绪泉涌,把歌曲描绘的景象和自己家乡的特色相结合,写出了不少佳作。课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在做作业时,有时也可以辅以音乐。日本东京的研究人员研究得出,听古典音乐有助于人们消除压力,专注于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作业,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如在写字时,播放一些轻缓的中国古曲乐曲,学生在音乐声中更投入地写字。
语文课应当讲究语言艺术。音乐语言具有文字和口头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运用音乐语言,使之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文的导入更自然、结课更含蓄,使课堂高潮迭起,使朗读更有感染力,使写作更有灵性,从而使几种语言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