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类号】G623.5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已被我们广大教师领悟并付诸于实践。那么,怎样设计作业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一、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
数学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具体规定按时完成,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的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督,有的学生用各种手段逃避课外作业,比如:告诉老师,作业忘了拿,作业本丢了或不动脑筋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存在客观问题。
1.单一 枯燥 无趣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单调:计算唱主角,考前不同体型的反复操练。完成的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无趣的心理。
2.整齐划一 一刀切
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生草草了事。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重复 乏味 低效
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觉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正因为作业布置的无趣、同一、乏味,直接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为了让他们自觉完成课外作业,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于是我尝试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作业。
4.作业量过多。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课外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5.应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进数学课外作业的措施
1.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2.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3.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开放性。设计课外作业的题型应是阶梯性的。可分为必做题浅显、选做题灵活、附加题偏难,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设计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4.包装作业。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已被我们广大教师领悟并付诸于实践。那么,怎样设计作业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一、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
数学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具体规定按时完成,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的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督,有的学生用各种手段逃避课外作业,比如:告诉老师,作业忘了拿,作业本丢了或不动脑筋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存在客观问题。
1.单一 枯燥 无趣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单调:计算唱主角,考前不同体型的反复操练。完成的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无趣的心理。
2.整齐划一 一刀切
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生草草了事。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重复 乏味 低效
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觉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正因为作业布置的无趣、同一、乏味,直接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为了让他们自觉完成课外作业,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于是我尝试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作业。
4.作业量过多。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课外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5.应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进数学课外作业的措施
1.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2.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3.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开放性。设计课外作业的题型应是阶梯性的。可分为必做题浅显、选做题灵活、附加题偏难,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设计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4.包装作业。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