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 意义; 存在问题; 思效; 思得; 思失; 思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58-001
一、为什么写教学反思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写教学反思的意义。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才能得到提升,并对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自省, 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二、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为什么一定要经常反思?没有课后反思的教案就不是完整的教案吗?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课后细细想想写点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门笔记?教师在“愁”和“忙”的压力下往往是寥寥数语,浮于形式。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反思中存在九个问题:
1.敷衍应付
很多人将教学反思写成课后小结甚至“学期总结”,还有人写成说课稿(教学意图说明)或者自我评价(自我欣赏)。其实,写反思应该在课堂教学后几天里进行,时间长了有可能无法回忆。
2.浅尝辄止
满意的、不满意的,成功的、失败的,学生的、自己的,全写进去,造成“无反思点的经验总结”。
3.自我辩护
不能客观公允地审视、批判和解剖自己,避重就轻或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结论先导,然后求证。或者固守自己旧有的荣誉,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中陈腐落后的部分,甚至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
4.缺少个性
教学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应该受时限、场景、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制约。结合课堂教学实录(全程或某一个片段)的反思,应该突出反思的个性和反思的针对性。
5.自我封闭
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反思中的一些内容成为其他教师耻笑的把柄;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教学反思是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不用也不必与其他人员分享,反思内容不具有广泛性。
6.形式单一
现在反思的格式基本上都是: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得失分析 以后如何做,虽然符合我做了什么?有效果吗?合理吗?我还能做什么,但形式上类同“八股”,中规中矩,没有展现出教学反思的生机和活力,也束缚了反思者的創新能力。
7.对象单一
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教师怎样教”的层面,很少有对“学生如何学”层面的反思。
8.范围泛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既然是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课前讲反思可能不恰当。因为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更不是还没发生的,而是行为做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再审视和再思考。
9.虎头蛇尾
三、怎样写教学反思
就目前而言,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
2.思得。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的教学知识来自哪里?范良火教授认为最为重要的来源是: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反思,和同事交流。我常想,教学反思毕竟是一种促进教学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执笔者的用心,也需要执教中的细心,更需要过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规定就能生发出来的灵性,而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总结,去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关键词:教学反思; 意义; 存在问题; 思效; 思得; 思失; 思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58-001
一、为什么写教学反思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写教学反思的意义。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才能得到提升,并对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自省, 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二、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为什么一定要经常反思?没有课后反思的教案就不是完整的教案吗?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课后细细想想写点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门笔记?教师在“愁”和“忙”的压力下往往是寥寥数语,浮于形式。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反思中存在九个问题:
1.敷衍应付
很多人将教学反思写成课后小结甚至“学期总结”,还有人写成说课稿(教学意图说明)或者自我评价(自我欣赏)。其实,写反思应该在课堂教学后几天里进行,时间长了有可能无法回忆。
2.浅尝辄止
满意的、不满意的,成功的、失败的,学生的、自己的,全写进去,造成“无反思点的经验总结”。
3.自我辩护
不能客观公允地审视、批判和解剖自己,避重就轻或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结论先导,然后求证。或者固守自己旧有的荣誉,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中陈腐落后的部分,甚至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
4.缺少个性
教学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应该受时限、场景、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制约。结合课堂教学实录(全程或某一个片段)的反思,应该突出反思的个性和反思的针对性。
5.自我封闭
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反思中的一些内容成为其他教师耻笑的把柄;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教学反思是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不用也不必与其他人员分享,反思内容不具有广泛性。
6.形式单一
现在反思的格式基本上都是: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得失分析 以后如何做,虽然符合我做了什么?有效果吗?合理吗?我还能做什么,但形式上类同“八股”,中规中矩,没有展现出教学反思的生机和活力,也束缚了反思者的創新能力。
7.对象单一
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教师怎样教”的层面,很少有对“学生如何学”层面的反思。
8.范围泛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既然是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课前讲反思可能不恰当。因为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更不是还没发生的,而是行为做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再审视和再思考。
9.虎头蛇尾
三、怎样写教学反思
就目前而言,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
2.思得。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的教学知识来自哪里?范良火教授认为最为重要的来源是: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反思,和同事交流。我常想,教学反思毕竟是一种促进教学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执笔者的用心,也需要执教中的细心,更需要过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规定就能生发出来的灵性,而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总结,去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