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的教学,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实验教学,这关键是没能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在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实际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现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以论述,并着重谈一下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亲身经历寻求并发现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从而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欲望,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物理教材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比如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的面面俱到。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实验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用相同的仪器,同一种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同一个实验,最后得出同一结论。这对教师来说当然是省事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通过改变器材、条件,变化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改变实验原理、目的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形式。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的科学构思。通过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可以获得一条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问题实验”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求异的发散思维;通过让学生概括、判断和总结各种方案的优劣培养求同的集中思维。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其次要按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放实验室,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当今从事科研工作,既要善于搞理论研究,科学发现,又要具备技术开发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教师可以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实验的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规律,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正如“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嘛。还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学生实验,开展实验展览。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展览室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应该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并开展实验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实验兴趣小组的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实验读物,配合实验读物的指导,并可定期举行实验竞赛讲座,开阔他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视野。通过开放实验室,采取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上从改变或设计物理实验谈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从教师本身和教学方面来说还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5.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因为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挖掘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化。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多发展、多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亲身经历寻求并发现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从而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欲望,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物理教材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比如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的面面俱到。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实验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用相同的仪器,同一种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同一个实验,最后得出同一结论。这对教师来说当然是省事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通过改变器材、条件,变化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改变实验原理、目的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形式。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的科学构思。通过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可以获得一条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问题实验”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求异的发散思维;通过让学生概括、判断和总结各种方案的优劣培养求同的集中思维。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其次要按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放实验室,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当今从事科研工作,既要善于搞理论研究,科学发现,又要具备技术开发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教师可以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实验的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规律,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正如“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嘛。还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学生实验,开展实验展览。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展览室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应该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并开展实验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实验兴趣小组的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实验读物,配合实验读物的指导,并可定期举行实验竞赛讲座,开阔他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视野。通过开放实验室,采取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上从改变或设计物理实验谈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从教师本身和教学方面来说还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5.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因为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挖掘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化。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多发展、多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