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数学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应用,导致学生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装有5升水的窗口中,水温为1 6℃,再注入
4升水,使注入容器中水温在28℃~16℃”,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加入的水温度低于原温度,混合后的水温度是不会升高的,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和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几节专题应用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让知识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一、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生活与生产实际既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教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根本就在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建构新知识。
如在讲黄金分割比时,问学生:“你知道在什么气温下人的感觉最舒适?怎样的身材是最优美匀称的?舞台上的报幕员、名画的主题、玄乐的声鸣的最佳位置分别在哪儿?”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时,问学生:“在歌咏比赛中,所有评委亮分后,计算参赛选手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学生急切地想揭开生活之谜的渴望,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如果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通过数学实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识兴趣和学习;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认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几张有关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他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之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到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样自0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地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三、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从小就要求学生写论文,搞研究,而我国到大学毕业时才要求写毕业论文,因而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还得到大学时从头学起。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而有学校(高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如果我们能从初中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如在讲到统计知识时,可布置同学们回去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或每月用电情况,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绘制直方图,能否从用水统计数据入手,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谈谈现代人的消费观等,再如讲函数时,可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收费新标准,列出收费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从电话费的降费看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问题的设计与课堂传授知识要相吻合;(2)应用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背景,由浅入深,深入浅出;(3)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要讲清楚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总之,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应用,导致学生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装有5升水的窗口中,水温为1 6℃,再注入
4升水,使注入容器中水温在28℃~16℃”,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加入的水温度低于原温度,混合后的水温度是不会升高的,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和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几节专题应用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让知识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一、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生活与生产实际既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教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根本就在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建构新知识。
如在讲黄金分割比时,问学生:“你知道在什么气温下人的感觉最舒适?怎样的身材是最优美匀称的?舞台上的报幕员、名画的主题、玄乐的声鸣的最佳位置分别在哪儿?”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时,问学生:“在歌咏比赛中,所有评委亮分后,计算参赛选手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学生急切地想揭开生活之谜的渴望,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如果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通过数学实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识兴趣和学习;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认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几张有关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他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之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到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样自0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地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三、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从小就要求学生写论文,搞研究,而我国到大学毕业时才要求写毕业论文,因而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还得到大学时从头学起。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而有学校(高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如果我们能从初中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如在讲到统计知识时,可布置同学们回去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或每月用电情况,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绘制直方图,能否从用水统计数据入手,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谈谈现代人的消费观等,再如讲函数时,可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收费新标准,列出收费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从电话费的降费看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问题的设计与课堂传授知识要相吻合;(2)应用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背景,由浅入深,深入浅出;(3)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要讲清楚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总之,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