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浅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初中化学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认为,要做好初中化学教学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关键。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常常以形象逼真的科学图表描绘,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会造成教学课时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的优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精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教师应多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前两周,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准备三个干净的玻璃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再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学生展示银白色,只有前排学生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所以笔者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学生分组展开实验。实验中教师讲学生操作,填写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方式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手与脑相结合主动灵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和“照方抓药”的现象。
  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必须正确、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得正确。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则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在化学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订好观察计划,制订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也就是说,每个化学实验都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化学反应的现象复杂多变,不同的现象对学生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同。有的具有较为强烈而突出的影响,它在感觉中居于主导地位;有的则不然,现象常被遮盖,为学生所忽视,而且往往是主要反映物质本质属性的重要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准确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既要注意明显现象,又要仔细探究隐蔽的现象;既要寻找易混现象的异同点,又要辨明它们产生异同的原因。只有认真、深刻地观察,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强化基础训练,夯实基本知识
  一是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等,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
  二是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各种试题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试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强化基础训练,夯实基本知识。
其他文献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范围广,力度大,尤其是被誉为“人生跳板”的高中阶段素质教育改革更是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热议。“如何实施高中素质教育改革才能既培养了学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又不影响高考成绩?”再次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话题。改革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引起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一些困惑和疑虑,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困惑一:学生如何科学利用好周末?  新政策不允许中小学生上晚
本刊是由吉林日报集团《东西南北》杂志社与北京太一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品位利:科性期刊。办刊方针是:坚持以传播水文化,繁荣水文化为宗旨,立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探讨,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学习途径、步骤、方法也就不可能统一步调,整齐划一;在空间上,研究性学习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所以,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应该是多元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一、启发探究兴趣
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创新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生按照设定的“标准”去解答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启迪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课堂精彩导入,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
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分别发挥着主导和主体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习状态和策略,其中状态包括学习动机和环境,策略是指学习方法和过程。而这些因素主要取决于有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故探索有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地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一、培养和激发地理学习动机
结合工作实际,从教育、制度、监督、党性修养等方面论述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沙螺寮海堤工程设计中,考虑到土料运输较远而海沙可就近抽取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混凝土台阶式护坡加消浪平台堤型、吹砂筑堤施工的设计方案,经计算分析堤身抗滑及渗流稳定满足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提出问题时学生并没有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只有少数举手发言,其他学生都在静静等待。这片刻的安静,学生不是在思考,而是大部分学生在等待别人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及对数学教学的改变,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运用教师应具备的理念   1.教为主导。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是什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是“导”。这一理念表明,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者,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
地理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课堂学习由原来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