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由于创业教育具备其独特性,致使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存在师资等方面的困难,以及基本理念上的困惑。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技能目的出发,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找准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才能真正将创业教育落实。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83-02
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从战略的高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学校——原济南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并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99年起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推动下尝试开展创业教育,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为在校生开设了每学期20学时的《创业起步》课程,以《商业计划书》作为考试方式,笔者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在授课及与学生互动交流跟踪访问的过程中对创业教育产生了一点粗浅的体会。本文力图结合自己的创业教学体会谈一下如何看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着力点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各种方式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其中,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起到了带头作用。其采取的主要教育教学方式有:
(一)教学方面
建立健全了创业课程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加入更多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
(二)实践方面
多所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了创业实践平台,如清华大学打造的由i.Center、“创客空间”和“x-Lab”组成的“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平台;北京大学建设的“数据科学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等15家学生发展与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等。
(三)竞赛方面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举办各种创业大赛,一般围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举办各种创业培训班、创业夏令营等方式来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发现有投资价值的创意。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创业教育师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高校没有相应的科班出身的创业教育师资。若请校外企业家任课,往往受限于企业家们的时间。如果安排现有教师兼课,因为创业教育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营销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很多教师往往会因备课难度大而退避三舍。
(二)缺少实用的创业教材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材多为引进教材,内容大多零散单薄,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创业教材应立足国情和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建构系统完善的创业理论基础上,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导致创业教材的编写难度较大,在编写教材方面更需要有创新思维。
(三)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创业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和创业大赛。创业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课堂教学仅仅是创业教育的一小部分,但各高校受制于资金投入、场地条件和专业等,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高校热衷于搞创业大赛,大有将创业大赛等同于创业教育的趋势。诚然,创业大赛可以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但大学生对创业大赛的参与度不高,有调查显示,参加过一次创业大赛的仅占11.3%,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创业计划大赛中来。况且创业大赛也并不能带给学生系统实用的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表层,无法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深层次原因是人们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基本理念缺乏深入认识。如果不解决认识问题,只怕创业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目前创业教育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看法是创业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事实上,狭义的创业教育的确是这样的。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学习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创业教育的概念已经远远超越了创办企业这一范畴,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认为:“把创业仅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找到真正奏效的着力点,才能将创业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全球面临以工业4.0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将在工业4.0时代扮演核心驱动力的角色。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工业4.0表面上看是对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实际上更是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发出了警示。可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代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人的精神特质的养成不同于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职责,而应当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思辨能力,创造更为自由的学习氛围,到大学阶段再加以引导,创新教育才可水到渠成。
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紧密相连,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这些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可以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并利用资源,将自己的想法变为造福社会的产品或服务。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往往能够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曾亲眼目睹很多专科层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之后,在创业计划书中展示出了新颖的创意和出众的商业才华。更有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公司求职时,运用了创业课上学习到的创业理念及知识,成功地在一群强势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二)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具体说来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善于发现机会、能够审时度势、做事有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成功的教育是对人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塑造,以创业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无数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思考和总结,甚至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体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较之泛泛的说教,是更为入心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应该像园丁播种,这一粒创业的种子,可能要到很多年之后,在学生遇到合适的机遇时,才会发芽。“君子不器”,具备了创业素质的人才,即使将来不创办自己的企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创业者的态度来做事,也会做出一番事业的。
(三)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在高职高专及很多理工科专业中更为突出,这类学校和专业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为学生搭建起创业实践的平台,加强学科互通,加强校企合作,这是非常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但另一方面创业能力又不仅仅是专业技能,创业能力还应该包括一个人的风险规避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营销能力等,注重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和职业适应能力,并能够缩短校企间的距离。
(四)创业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创业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教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理念和知识。课前应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将有商业创业意图的学生和只想了解创业理念的学生分别编班,因材施教。
创业课教师可以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也可有计划的培养自己的专职创业教师,而授课方式则可以采取面授、慕课、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多管齐下给予学生更丰富立体的创业课体验。近年,友成基金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开设的社会创业启蒙课,就是尝试以慕课的方式在高校及更广泛领域内开展创业教育。
四、结语
事实上,教授创业课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教师自己具备立足本职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识,创业课反而特别容易出彩,也能给与师生双方更新鲜的体验。
创业课的教材,最好在参考国外引进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发具有本土特色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体系。
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立足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国家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②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①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1]姜惠,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12).
[3]孙晗霖,刘新智,刘志彬.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趋向[J].科技与出版,2016.1.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83-02
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从战略的高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学校——原济南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并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99年起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推动下尝试开展创业教育,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为在校生开设了每学期20学时的《创业起步》课程,以《商业计划书》作为考试方式,笔者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在授课及与学生互动交流跟踪访问的过程中对创业教育产生了一点粗浅的体会。本文力图结合自己的创业教学体会谈一下如何看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着力点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各种方式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其中,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起到了带头作用。其采取的主要教育教学方式有:
(一)教学方面
建立健全了创业课程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加入更多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
(二)实践方面
多所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了创业实践平台,如清华大学打造的由i.Center、“创客空间”和“x-Lab”组成的“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平台;北京大学建设的“数据科学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等15家学生发展与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等。
(三)竞赛方面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举办各种创业大赛,一般围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举办各种创业培训班、创业夏令营等方式来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发现有投资价值的创意。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创业教育师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高校没有相应的科班出身的创业教育师资。若请校外企业家任课,往往受限于企业家们的时间。如果安排现有教师兼课,因为创业教育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营销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很多教师往往会因备课难度大而退避三舍。
(二)缺少实用的创业教材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材多为引进教材,内容大多零散单薄,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创业教材应立足国情和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建构系统完善的创业理论基础上,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导致创业教材的编写难度较大,在编写教材方面更需要有创新思维。
(三)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创业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和创业大赛。创业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课堂教学仅仅是创业教育的一小部分,但各高校受制于资金投入、场地条件和专业等,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高校热衷于搞创业大赛,大有将创业大赛等同于创业教育的趋势。诚然,创业大赛可以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但大学生对创业大赛的参与度不高,有调查显示,参加过一次创业大赛的仅占11.3%,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创业计划大赛中来。况且创业大赛也并不能带给学生系统实用的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表层,无法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深层次原因是人们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基本理念缺乏深入认识。如果不解决认识问题,只怕创业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目前创业教育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看法是创业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事实上,狭义的创业教育的确是这样的。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学习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创业教育的概念已经远远超越了创办企业这一范畴,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认为:“把创业仅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找到真正奏效的着力点,才能将创业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全球面临以工业4.0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将在工业4.0时代扮演核心驱动力的角色。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工业4.0表面上看是对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实际上更是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发出了警示。可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代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人的精神特质的养成不同于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职责,而应当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思辨能力,创造更为自由的学习氛围,到大学阶段再加以引导,创新教育才可水到渠成。
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紧密相连,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这些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可以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并利用资源,将自己的想法变为造福社会的产品或服务。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往往能够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曾亲眼目睹很多专科层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之后,在创业计划书中展示出了新颖的创意和出众的商业才华。更有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公司求职时,运用了创业课上学习到的创业理念及知识,成功地在一群强势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二)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具体说来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善于发现机会、能够审时度势、做事有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成功的教育是对人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塑造,以创业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无数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思考和总结,甚至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体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较之泛泛的说教,是更为入心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应该像园丁播种,这一粒创业的种子,可能要到很多年之后,在学生遇到合适的机遇时,才会发芽。“君子不器”,具备了创业素质的人才,即使将来不创办自己的企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创业者的态度来做事,也会做出一番事业的。
(三)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在高职高专及很多理工科专业中更为突出,这类学校和专业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为学生搭建起创业实践的平台,加强学科互通,加强校企合作,这是非常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但另一方面创业能力又不仅仅是专业技能,创业能力还应该包括一个人的风险规避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营销能力等,注重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和职业适应能力,并能够缩短校企间的距离。
(四)创业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创业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教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理念和知识。课前应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将有商业创业意图的学生和只想了解创业理念的学生分别编班,因材施教。
创业课教师可以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也可有计划的培养自己的专职创业教师,而授课方式则可以采取面授、慕课、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多管齐下给予学生更丰富立体的创业课体验。近年,友成基金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开设的社会创业启蒙课,就是尝试以慕课的方式在高校及更广泛领域内开展创业教育。
四、结语
事实上,教授创业课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教师自己具备立足本职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识,创业课反而特别容易出彩,也能给与师生双方更新鲜的体验。
创业课的教材,最好在参考国外引进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发具有本土特色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体系。
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立足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国家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②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①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1]姜惠,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12).
[3]孙晗霖,刘新智,刘志彬.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趋向[J].科技与出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