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电技术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存在诸多未知的安全隐患。对于核电正当性、合理性的拷问将有利于人们对核电技术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
核电技术正当性;合理性;意识形态性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8-0268-01
1 核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1.1 核文明
核技术的民用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不仅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还可以用于发电,同时原子核的裂变和衰变及相应的核反应能够产生粒子射线,用来研究物质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例如,利用放射线治疗癌症可以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用32P可以治疗血液疾病,用125I可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根据同样的原理利用射线穿过机器部件或材料时,在照相底片留裂纹或气孔形状、大小进行工业探伤。利用同位素跟踪技术,人们可以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来源、物理和化学性质、扩散的途径和最后的归宿。对于核聚变的研究,有望在21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的利用,将有可能最终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同时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
1.2 核危害
核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福祉,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毋庸置疑的。广泛存在的核设施伴随着核实践活动的增多,导致核安全事故增多。核扩散使得怀有不良核企图的国家、组织和个人获得或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核技术的军事用途把人类推到核战争和核恐怖的阴霾之中。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造成了大量居民的伤亡,仅广岛一地就造成12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毁,先后死亡71379人,受伤68023人,并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后遗症。核试验的破坏性往往也是难以估量的。1945至1989年,全世界约在35个核试验场共爆炸1800多枚核弹。大约25%的核爆炸是在大气层中进行的,散发到大气层的放射性物质对全球环境和生物安全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954年3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上进行了氢弹试验,大量高危放射性尘埃散落在整个岛上,使此岛变成了生命死寂的世界,并造成24万平方公里公海被核污染的恶果。离比基尼岛140~560公里的罗格拉普岛和尤克特里岛上的居民,其甲状腺癌和畸形的发病率一直居世界第一。时至今日,比基尼岛及其附近岛屿上还深藏着放射性物质,潜伏着放射性危害。
2 核电技术的合理性追问
2.1 核电技术工具合理性的张扬
核电技术的工具合理性是指核电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核电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核电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全球形成核电工程热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还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核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它的使用不但能缓解资源短缺压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核电作为一种有价商品能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其经济价值。
核电的经济竞争性取决于许多具体因素。例如,国家的市场水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资源状况等。随着能源危及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核能发电将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核能的民用化使国家和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核电站具有一定的核辐射性,会危及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慎重考虑如何合理发展核电事业。
2.2 核电技术价值合理性的疏失
高技术的合理性是个歧义丛生的概念,可以看成是由技术价值合理性、技术目的合理性、技术工具合理性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构成的系统。
核电技术的价值合理性,其实践本身是负载和创造价值的。核电所负载和创造的价值由于受社会人的存在方式制约,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时空性的特点。这种价值可能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实践运行机制中被分解或分化、转换或转移、调整或重组,造成价值变成实践及其主体的外在物、异化物、对立物。此外,技术实践负载和创造价值是有代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追求和创造某种价值时,可能会产生零价值、负价值,或反价值。如核电技术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
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凝结着社会人的意志、需要、理性和情感等。而人的意志、需要、情感等具有主观上的多样性、随意性和非理性,并且受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实现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需要做到:第一,在核电发展目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理性的功能和作用,使核电发展的目的具有可实现性;第二,充分使矛盾或冲突得到缓解或避免,从具体形式上说是使核电成本的综合收益最大化;第三,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还意味着使个人目的与他人、群体或社会目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整合和相互促进。
当前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一些价值、目的、工具合理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无论是核电发展机构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合理性的本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合主体需要与合客体效应的统一。”
核电目的合理性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人类科学利用核能、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3 核电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垄断性和政治化
3.1 核电技术的垄断性隐含独裁、集权意识
核电技术就是将核能转变成商用电力的技术,核电技术的客体是核能源,核能源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鉴于这种特殊性,所有涉及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处理过程都关系到国家核能力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因此,核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核技术一般都由政府实行严格的控制。同样,核电技术作为对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具有明显的国家垄断性。
核电产业属于国家战略型产业,肩负着能源供应与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重任。核电产业一般都由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具有垄断性,同时也隐含着独裁及集权意识。另外,核电产业需要专用的原料供应、专门的设备制造及电力上网线路,所以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性和网络特性。
3.2 核电技术的政治化
核能发电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个大国出于政治、经济、环保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正在重新审查自己的核能政策或修订核电发展战略,将核电技术作为国家政治统治的手段尤为明显。
在世界核电总体保持稳中略升的发展态势下,各国也将其作为它们政治化的目的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据俄罗斯政府内部人士透露,该国援建的伊朗核电站已于2010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运转。西方外交官认为,俄罗斯将利用布舍尔核电站项目以及其他大宗军售计划,来保持同伊朗的密切关系。美国曾批评俄罗斯参与建设上述核电站的做法是“助纣为虐”,但后来改变立场,认为建设该核电站将让伊朗失去独立开展浓缩铀提炼工作的借口。可见核技术作为政治目的的重要性。
近日,日本希望参与中国核电站建设,日本产业经济省决定,“将积极支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核电站建设”。由于日本公司在争取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项目上遇到阻力,日本公司能否大量获得中国核电站建造合同还存有疑问。但是不能否认日本此举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核电技术政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核电技术涉及多学科领域,这就容易形成知识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使有核强势国家对无核弱势国家形成一种统治,即形成一种非均衡结构。核电技术发展优势国家有意识的阻碍核电技术的转让,防止技术的传播。当今世界科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权力上的优势,国家知识实力的提高直接带来了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改变其在国际权力角逐中的地位。另外,由于核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会对地区稳定造成危害,这就要求核电技术的传播和转移需要严格的审查评估。
参考文献
[1]王树松.简论技术价值合理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2):29-59.
[2](美)德尼•古来.发展伦理学.温平,李继红等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
[3]周梦玲.重大工程项目决策模式探讨——以核电站决策为例[D].2006.
[4]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核电技术正当性;合理性;意识形态性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8-0268-01
1 核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1.1 核文明
核技术的民用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不仅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还可以用于发电,同时原子核的裂变和衰变及相应的核反应能够产生粒子射线,用来研究物质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例如,利用放射线治疗癌症可以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用32P可以治疗血液疾病,用125I可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根据同样的原理利用射线穿过机器部件或材料时,在照相底片留裂纹或气孔形状、大小进行工业探伤。利用同位素跟踪技术,人们可以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来源、物理和化学性质、扩散的途径和最后的归宿。对于核聚变的研究,有望在21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的利用,将有可能最终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同时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
1.2 核危害
核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福祉,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毋庸置疑的。广泛存在的核设施伴随着核实践活动的增多,导致核安全事故增多。核扩散使得怀有不良核企图的国家、组织和个人获得或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核技术的军事用途把人类推到核战争和核恐怖的阴霾之中。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造成了大量居民的伤亡,仅广岛一地就造成12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毁,先后死亡71379人,受伤68023人,并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后遗症。核试验的破坏性往往也是难以估量的。1945至1989年,全世界约在35个核试验场共爆炸1800多枚核弹。大约25%的核爆炸是在大气层中进行的,散发到大气层的放射性物质对全球环境和生物安全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954年3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上进行了氢弹试验,大量高危放射性尘埃散落在整个岛上,使此岛变成了生命死寂的世界,并造成24万平方公里公海被核污染的恶果。离比基尼岛140~560公里的罗格拉普岛和尤克特里岛上的居民,其甲状腺癌和畸形的发病率一直居世界第一。时至今日,比基尼岛及其附近岛屿上还深藏着放射性物质,潜伏着放射性危害。
2 核电技术的合理性追问
2.1 核电技术工具合理性的张扬
核电技术的工具合理性是指核电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核电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核电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全球形成核电工程热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还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核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它的使用不但能缓解资源短缺压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核电作为一种有价商品能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其经济价值。
核电的经济竞争性取决于许多具体因素。例如,国家的市场水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资源状况等。随着能源危及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核能发电将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核能的民用化使国家和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核电站具有一定的核辐射性,会危及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慎重考虑如何合理发展核电事业。
2.2 核电技术价值合理性的疏失
高技术的合理性是个歧义丛生的概念,可以看成是由技术价值合理性、技术目的合理性、技术工具合理性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构成的系统。
核电技术的价值合理性,其实践本身是负载和创造价值的。核电所负载和创造的价值由于受社会人的存在方式制约,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时空性的特点。这种价值可能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实践运行机制中被分解或分化、转换或转移、调整或重组,造成价值变成实践及其主体的外在物、异化物、对立物。此外,技术实践负载和创造价值是有代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追求和创造某种价值时,可能会产生零价值、负价值,或反价值。如核电技术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
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凝结着社会人的意志、需要、理性和情感等。而人的意志、需要、情感等具有主观上的多样性、随意性和非理性,并且受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实现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需要做到:第一,在核电发展目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理性的功能和作用,使核电发展的目的具有可实现性;第二,充分使矛盾或冲突得到缓解或避免,从具体形式上说是使核电成本的综合收益最大化;第三,核电技术目的合理性还意味着使个人目的与他人、群体或社会目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整合和相互促进。
当前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一些价值、目的、工具合理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无论是核电发展机构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合理性的本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合主体需要与合客体效应的统一。”
核电目的合理性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人类科学利用核能、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3 核电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垄断性和政治化
3.1 核电技术的垄断性隐含独裁、集权意识
核电技术就是将核能转变成商用电力的技术,核电技术的客体是核能源,核能源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鉴于这种特殊性,所有涉及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处理过程都关系到国家核能力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因此,核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核技术一般都由政府实行严格的控制。同样,核电技术作为对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具有明显的国家垄断性。
核电产业属于国家战略型产业,肩负着能源供应与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重任。核电产业一般都由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具有垄断性,同时也隐含着独裁及集权意识。另外,核电产业需要专用的原料供应、专门的设备制造及电力上网线路,所以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性和网络特性。
3.2 核电技术的政治化
核能发电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个大国出于政治、经济、环保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正在重新审查自己的核能政策或修订核电发展战略,将核电技术作为国家政治统治的手段尤为明显。
在世界核电总体保持稳中略升的发展态势下,各国也将其作为它们政治化的目的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据俄罗斯政府内部人士透露,该国援建的伊朗核电站已于2010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运转。西方外交官认为,俄罗斯将利用布舍尔核电站项目以及其他大宗军售计划,来保持同伊朗的密切关系。美国曾批评俄罗斯参与建设上述核电站的做法是“助纣为虐”,但后来改变立场,认为建设该核电站将让伊朗失去独立开展浓缩铀提炼工作的借口。可见核技术作为政治目的的重要性。
近日,日本希望参与中国核电站建设,日本产业经济省决定,“将积极支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核电站建设”。由于日本公司在争取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项目上遇到阻力,日本公司能否大量获得中国核电站建造合同还存有疑问。但是不能否认日本此举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核电技术政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核电技术涉及多学科领域,这就容易形成知识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使有核强势国家对无核弱势国家形成一种统治,即形成一种非均衡结构。核电技术发展优势国家有意识的阻碍核电技术的转让,防止技术的传播。当今世界科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权力上的优势,国家知识实力的提高直接带来了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改变其在国际权力角逐中的地位。另外,由于核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会对地区稳定造成危害,这就要求核电技术的传播和转移需要严格的审查评估。
参考文献
[1]王树松.简论技术价值合理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2):29-59.
[2](美)德尼•古来.发展伦理学.温平,李继红等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
[3]周梦玲.重大工程项目决策模式探讨——以核电站决策为例[D].2006.
[4]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