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已跨入21世纪,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改革开放的新格局迅速形成 。学生的就业已经由学校分配走向了双向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过分强 调培养对象的统一性和标准性,统得多,自由度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显然,它 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今的时代是全面走向市场竞争的时代,而市场竞争 就表现出随机性,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有着不确定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满足学 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制度 已势在必行。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通较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自我约束能力、 自 学能力和选择能力相对较弱,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与大学的学分制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不 能照搬大学的学分制模式(事实上高校的学分制也没有统一模式)。同时,中等职业层次的 教育类型很多,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也相差很大,即 使是同类学校之间也还存在着专业性质、学科领域的区别。因此,各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校情 和条件,依据区域性学分互认及各种资源共享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制内 容和方法。
2.因材施教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素质整体下降且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 行 学分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要打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僵硬界 限,实行彼此之间的学分互补,使那些文化基础确实很差的学生,在其必修文化课达到一个 最低要求后即可通过,不足的学分允许通过专业技能或任意选修课来抵补;另一方面要根据 学生的文化基础实行“分层教学”,以解决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矛盾,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尺寸是必须的。这要求全部理论课教学, 要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全部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都要针对社会需要,针对职业岗位需要,强化应用知识的教学。
3.教学、指导相结合原则。正如前面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较小,自主意识较弱、 自我约束和自我选择能力比较缺乏,因此,他们更需老师的关心和指点,同时也需要教师加 强管理和督促。也就是说教师应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兼任选课指导工作,并做好学生的德育工 作。
4.分步推进原则。 任何改革都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分制的推行 也不例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许多有利条件,条件是基本成熟,有的学校已经 开始做了,下一步是如何深入,如何做好的问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行学分制还存在着不 少的困难,还有许多不配套的外部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行。我们 要由易到难,先试点后总结,分步推进,逐步完善。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起点高一点,“选 ”的余地大一些,相反条件暂时还不很具备的学校,可以从低起点开始,以后随着条件的改 善再不断完善。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
1.制定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给中等职业学校更大的办学自 主权,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把学籍的管理权下放给学校,有利于学校制定适宜学分制教学 的学籍管理制度。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实行随时都能注册入 学,修满并取得规定学分就获得学历证书。新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 重要举措。
2.实施新的收费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依据,在实行学分制 的学校应按学习学分的多少,综合核算进行收费,取消按学年制或按学期进行收费的管理制 度。实行学分制,仍按学年(学期)制收费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
3.制定适应学分制的考试考查制度。必修课实行教考分离。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 机构要充分利用当地各校的资源,建立必修课考试的试题题库,各校对必修课的考试可随时 随机抽取,既促进了各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保证了公平的考试原则,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客 观性和学分的真实性,还能做到增加考试次数。限选课和任选课实行考核考查制,由各校或 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考核。
学生只要完成了该课程规定的上课时数,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即取得该门课程的相应学 分。专业技能的考核不仅要与实训时间挂钩,还要尽可能与职业资格的社会考核相衔接,参 加该专业的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取得从事该专业的等级证书,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4.制定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要实行学分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按照 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
按大类专业、专业群制定教学实施计划,一个大类专业应涵盖若干个小专业,该专业的必修 课程应涵盖该大类专业必需够用的知识点,要做到:宽——选择宽基础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涵盖的职业群应宽;活——限选课应多一些,任选课适宜,课程组合模 块才能 灵活地进行多样组合,才能对应较多的小专业,才能实现宽专业进,多专业出。课程按必修 课、限选课和任选课设置。确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之间相应的学分比例。大类专业教 学实施计划要有每门课的课时数及学分。制定出的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要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强,能涵盖多个职业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的需求,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5.在本地区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实施统一的大类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使该地区校际之间 的学分更易于沟通、衔接和互认。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还应建立普教、职教、成教之 间,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
学分互认认定程序如下:
①学生提供已学课程的相关资料(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成绩等)。
②聘请相关专家对两类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较。
③专家提供评价报告。
④教务部门根据专家的结论提出学分互认的建议。
⑤校长或主管教学的校长正式批准。
⑥报送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备案。
6.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的学校管理制度。现行的学年制学校管理制度是以班组授课管理为 基础,重过程的管理,而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已无固定的班组授课管理,只重目标管理,学 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水平和学习兴趣,自定学习计划,自选时间、地点、内容、进 度等进行学习。实行学分制后,教学的组织形式、课程计划的安排都会发生变化并出现多样 化,必然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学校应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如课程 计划的安排、课表的排列、学分的管理和确认、教师的考核、学生的考勤、奖惩制度、导师 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计算机对教务、 考务、学籍学分、考勤的管理,开发适合本校(或本地区)的教学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现 代化;学校要加强对选课的指导,按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力、特长、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 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指导选课;学校教学技术要实现现代化、网络化,应充分利用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培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7.创建学分制教学评价、评估体系。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制定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进行评价,加 强对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的检查、指导和督导。建立反馈机制,逐步完善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 ,促进学校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学分制中的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主流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年龄约为16岁,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讲依 赖性强、自控性太差、自主管理能力很弱。学分制是由学生自由选课,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 选择不同课程,并在同一时间里分散听课,班级学生流动性大。被选课的任课教师无暇兼顾 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甚至连学生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因此 ,采用学分制便在一定程度上 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趋于淡化。
实际上,学分制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要教育学生珍惜选修课 的学习机会,在新的集体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增强新集体的意识,维护新集体的荣誉 ,避免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任课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教书又育人,严格教学管理 ,健全新集体的组织管理机制,并注重对学生的独立自主及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努力优化 职业学校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和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教师职 业道德建设,组织编写职业学校教师道德规范培训教材。
(二)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建立选课制度
由于学分仅仅反映学生学习份量的多少,但不能完全表示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因此,“ 不求高分,但求及格”、“60分万岁”是实行学分制学校里很多学生的想法。部分学生选学 较易得学分的课程,放松基础知识的学习。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第一、对某一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 慎重考虑不同的加权系数,使高分者能够获得较多的学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避免“60 分万岁”现象的发生。第二、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打通各个 专业的学习渠道,使中等职业教育向复合型、多技能方向发展。第三、加大选修课的课程门 类,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保证学分制的正常运行。
(三)适当加大技能考核学分的权重
传统意义上的学分制只重视课程考试(笔试)成绩,忽视甚至没有实践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 训练的学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方法,技能训练将会被 削弱。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要适当加大技能考核学 分的权重。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推 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努力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也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证书或某种技能证书。学生已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一定的学分,技能等级越高者, 获得的学分也越多,以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的学习,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实施学分制,授课教师的收入往往与选听其课的学生多少及讲课次数多少挂钩。这一方面可 以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个别教师或“泄题”、“送分”,或出题偏易,或疏 于管理、要求偏松,以求得较高的选听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可采用教考分离、加强试题库建设等 措施,创设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另外,我认为还可以 引进社会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现场考核、能力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符合 职业教育规律的考核办法。
其他还有如学分的计算与管理问题、教学投入问题(如图书的种类与数量、教室问题,包含 阶梯教室、专业教室等;技能训练基地问题等)、教师队伍问题乃至后勤保障问题等等。
学分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试点工作,是涉及职业学校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一 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实事 求是,逐步试点,分步到位,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实 施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及时解决实行学分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坚定 信心,不断探索,必会有所作为。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通较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自我约束能力、 自 学能力和选择能力相对较弱,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与大学的学分制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不 能照搬大学的学分制模式(事实上高校的学分制也没有统一模式)。同时,中等职业层次的 教育类型很多,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也相差很大,即 使是同类学校之间也还存在着专业性质、学科领域的区别。因此,各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校情 和条件,依据区域性学分互认及各种资源共享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制内 容和方法。
2.因材施教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素质整体下降且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 行 学分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要打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僵硬界 限,实行彼此之间的学分互补,使那些文化基础确实很差的学生,在其必修文化课达到一个 最低要求后即可通过,不足的学分允许通过专业技能或任意选修课来抵补;另一方面要根据 学生的文化基础实行“分层教学”,以解决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矛盾,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尺寸是必须的。这要求全部理论课教学, 要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全部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都要针对社会需要,针对职业岗位需要,强化应用知识的教学。
3.教学、指导相结合原则。正如前面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较小,自主意识较弱、 自我约束和自我选择能力比较缺乏,因此,他们更需老师的关心和指点,同时也需要教师加 强管理和督促。也就是说教师应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兼任选课指导工作,并做好学生的德育工 作。
4.分步推进原则。 任何改革都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分制的推行 也不例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许多有利条件,条件是基本成熟,有的学校已经 开始做了,下一步是如何深入,如何做好的问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行学分制还存在着不 少的困难,还有许多不配套的外部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行。我们 要由易到难,先试点后总结,分步推进,逐步完善。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起点高一点,“选 ”的余地大一些,相反条件暂时还不很具备的学校,可以从低起点开始,以后随着条件的改 善再不断完善。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
1.制定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给中等职业学校更大的办学自 主权,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把学籍的管理权下放给学校,有利于学校制定适宜学分制教学 的学籍管理制度。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实行随时都能注册入 学,修满并取得规定学分就获得学历证书。新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 重要举措。
2.实施新的收费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依据,在实行学分制 的学校应按学习学分的多少,综合核算进行收费,取消按学年制或按学期进行收费的管理制 度。实行学分制,仍按学年(学期)制收费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
3.制定适应学分制的考试考查制度。必修课实行教考分离。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 机构要充分利用当地各校的资源,建立必修课考试的试题题库,各校对必修课的考试可随时 随机抽取,既促进了各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保证了公平的考试原则,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客 观性和学分的真实性,还能做到增加考试次数。限选课和任选课实行考核考查制,由各校或 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考核。
学生只要完成了该课程规定的上课时数,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即取得该门课程的相应学 分。专业技能的考核不仅要与实训时间挂钩,还要尽可能与职业资格的社会考核相衔接,参 加该专业的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取得从事该专业的等级证书,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4.制定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要实行学分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按照 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
按大类专业、专业群制定教学实施计划,一个大类专业应涵盖若干个小专业,该专业的必修 课程应涵盖该大类专业必需够用的知识点,要做到:宽——选择宽基础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涵盖的职业群应宽;活——限选课应多一些,任选课适宜,课程组合模 块才能 灵活地进行多样组合,才能对应较多的小专业,才能实现宽专业进,多专业出。课程按必修 课、限选课和任选课设置。确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之间相应的学分比例。大类专业教 学实施计划要有每门课的课时数及学分。制定出的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要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强,能涵盖多个职业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的需求,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5.在本地区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实施统一的大类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使该地区校际之间 的学分更易于沟通、衔接和互认。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还应建立普教、职教、成教之 间,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
学分互认认定程序如下:
①学生提供已学课程的相关资料(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成绩等)。
②聘请相关专家对两类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较。
③专家提供评价报告。
④教务部门根据专家的结论提出学分互认的建议。
⑤校长或主管教学的校长正式批准。
⑥报送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备案。
6.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的学校管理制度。现行的学年制学校管理制度是以班组授课管理为 基础,重过程的管理,而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已无固定的班组授课管理,只重目标管理,学 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水平和学习兴趣,自定学习计划,自选时间、地点、内容、进 度等进行学习。实行学分制后,教学的组织形式、课程计划的安排都会发生变化并出现多样 化,必然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学校应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如课程 计划的安排、课表的排列、学分的管理和确认、教师的考核、学生的考勤、奖惩制度、导师 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计算机对教务、 考务、学籍学分、考勤的管理,开发适合本校(或本地区)的教学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现 代化;学校要加强对选课的指导,按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力、特长、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 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指导选课;学校教学技术要实现现代化、网络化,应充分利用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培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7.创建学分制教学评价、评估体系。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制定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进行评价,加 强对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的检查、指导和督导。建立反馈机制,逐步完善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 ,促进学校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学分制中的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主流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年龄约为16岁,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讲依 赖性强、自控性太差、自主管理能力很弱。学分制是由学生自由选课,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 选择不同课程,并在同一时间里分散听课,班级学生流动性大。被选课的任课教师无暇兼顾 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甚至连学生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因此 ,采用学分制便在一定程度上 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趋于淡化。
实际上,学分制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要教育学生珍惜选修课 的学习机会,在新的集体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增强新集体的意识,维护新集体的荣誉 ,避免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任课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教书又育人,严格教学管理 ,健全新集体的组织管理机制,并注重对学生的独立自主及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努力优化 职业学校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和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教师职 业道德建设,组织编写职业学校教师道德规范培训教材。
(二)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建立选课制度
由于学分仅仅反映学生学习份量的多少,但不能完全表示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因此,“ 不求高分,但求及格”、“60分万岁”是实行学分制学校里很多学生的想法。部分学生选学 较易得学分的课程,放松基础知识的学习。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第一、对某一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 慎重考虑不同的加权系数,使高分者能够获得较多的学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避免“60 分万岁”现象的发生。第二、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打通各个 专业的学习渠道,使中等职业教育向复合型、多技能方向发展。第三、加大选修课的课程门 类,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保证学分制的正常运行。
(三)适当加大技能考核学分的权重
传统意义上的学分制只重视课程考试(笔试)成绩,忽视甚至没有实践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 训练的学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方法,技能训练将会被 削弱。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要适当加大技能考核学 分的权重。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推 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努力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也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证书或某种技能证书。学生已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一定的学分,技能等级越高者, 获得的学分也越多,以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的学习,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实施学分制,授课教师的收入往往与选听其课的学生多少及讲课次数多少挂钩。这一方面可 以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个别教师或“泄题”、“送分”,或出题偏易,或疏 于管理、要求偏松,以求得较高的选听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可采用教考分离、加强试题库建设等 措施,创设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另外,我认为还可以 引进社会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现场考核、能力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符合 职业教育规律的考核办法。
其他还有如学分的计算与管理问题、教学投入问题(如图书的种类与数量、教室问题,包含 阶梯教室、专业教室等;技能训练基地问题等)、教师队伍问题乃至后勤保障问题等等。
学分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试点工作,是涉及职业学校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一 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实事 求是,逐步试点,分步到位,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实 施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及时解决实行学分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坚定 信心,不断探索,必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