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角色游戏就成了幼儿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社会中进行与他人交往的最直接也是最有利的途径。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地管理幼儿游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我们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一、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需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进行社会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所以我们通常会为中班幼儿创设贴近其生活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孩子们总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全情投入。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仍都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很少会主动去和同伴交流、商量。那么,如何才能让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角色扮演的乐趣,并乐于主动与同伴交往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游戏情境,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而又贴近生活的游戏内容,并增强各游戏情境间的联系,使幼儿与同伴间处于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小舞台”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小舞台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可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的“小舞台”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不过,在“小舞台”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小演员都是自顾自地在打扮、表演,相比小医院、小超市这些需要角色分配的游戏区域,“小舞台”里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意识和行为更少,而且每次游戏结束后,幼儿只会将自己穿过的服装挂好,并不会在意“服装区”里的服装、饰品陈列是否整齐、合理。
针对发现的这一问题,我们就将“小舞台”调整为一个灵活的区域,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决定游戏的主题内容。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开“花店”,这样游戏主题由幼儿自己决定和产生,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分配角色等就必须通过幼儿与同伴间的商量、沟通来完成。幼儿与同伴间也就必然会发生交往行为。
二、观察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调整材料,为幼儿搭建交流的平台
鲁迅先生曾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同样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占有重要地位,它往往影响游戏的整个过程。
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时,服务员常常只对烧烤材料比较感兴趣,整个活动中一直在进行穿串烧的行为。而厨师则会一直在用彩泥进行汤圆的制作。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厨师、服务员以及收银员的幼儿的行为基本是比较重复的,而且相互的交往比较少。其中厨师基本上会处于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在制作点心的状态,没有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观察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我们认为在小吃店的材料无意中支持了孩子制作彩泥的行为,从而减少了孩子之间的交往行为。于是,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材料调整,减少了现成的点心玩具,只是将每种点心提供2个左右的现成品供幼儿作为参考范例。然后增加了一些半成品的蛋糕和披萨供幼儿自由发挥。
经过材料调整,孩子们能够根据客人的需求通过利用半成品,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简单的揉捏来制作客人需要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原本自顾自埋头制作点心的厨师与服务员、小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我认为这对于促进幼儿角色间的交往时非常有益的。
三、观察解读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情况,适时介入,激发幼儿交往行为
1、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在游戏中,当一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
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2、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
3、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另想办法,另找东西来代替游戏中的玩具。
4、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
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和需要,不仅要求他们与同伴共同游戏,而且,还鼓励他们协商、计划游戏情节,然后,再进行游戏。这里,他们想办法出主意,采纳别人的建议,才能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愉快。
四、分析归纳幼儿游戏中的亮点与问题,提升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角色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是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和同伴分享角色游戏的快乐,在交流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认知水平,并感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中班幼儿是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角色,实现角色转换,从而习得他人的行为,体验他人的情感,积累社会的经验。而教师也可通过角色游戏前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中适时的介入、角色游戏后活动的分享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增进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地管理幼儿游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我们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一、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需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进行社会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所以我们通常会为中班幼儿创设贴近其生活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孩子们总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全情投入。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仍都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很少会主动去和同伴交流、商量。那么,如何才能让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角色扮演的乐趣,并乐于主动与同伴交往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游戏情境,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而又贴近生活的游戏内容,并增强各游戏情境间的联系,使幼儿与同伴间处于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小舞台”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小舞台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可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的“小舞台”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不过,在“小舞台”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小演员都是自顾自地在打扮、表演,相比小医院、小超市这些需要角色分配的游戏区域,“小舞台”里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意识和行为更少,而且每次游戏结束后,幼儿只会将自己穿过的服装挂好,并不会在意“服装区”里的服装、饰品陈列是否整齐、合理。
针对发现的这一问题,我们就将“小舞台”调整为一个灵活的区域,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决定游戏的主题内容。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开“花店”,这样游戏主题由幼儿自己决定和产生,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分配角色等就必须通过幼儿与同伴间的商量、沟通来完成。幼儿与同伴间也就必然会发生交往行为。
二、观察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调整材料,为幼儿搭建交流的平台
鲁迅先生曾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同样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占有重要地位,它往往影响游戏的整个过程。
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时,服务员常常只对烧烤材料比较感兴趣,整个活动中一直在进行穿串烧的行为。而厨师则会一直在用彩泥进行汤圆的制作。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厨师、服务员以及收银员的幼儿的行为基本是比较重复的,而且相互的交往比较少。其中厨师基本上会处于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在制作点心的状态,没有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观察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我们认为在小吃店的材料无意中支持了孩子制作彩泥的行为,从而减少了孩子之间的交往行为。于是,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材料调整,减少了现成的点心玩具,只是将每种点心提供2个左右的现成品供幼儿作为参考范例。然后增加了一些半成品的蛋糕和披萨供幼儿自由发挥。
经过材料调整,孩子们能够根据客人的需求通过利用半成品,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简单的揉捏来制作客人需要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原本自顾自埋头制作点心的厨师与服务员、小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我认为这对于促进幼儿角色间的交往时非常有益的。
三、观察解读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情况,适时介入,激发幼儿交往行为
1、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在游戏中,当一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
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2、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
3、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另想办法,另找东西来代替游戏中的玩具。
4、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
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和需要,不仅要求他们与同伴共同游戏,而且,还鼓励他们协商、计划游戏情节,然后,再进行游戏。这里,他们想办法出主意,采纳别人的建议,才能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愉快。
四、分析归纳幼儿游戏中的亮点与问题,提升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角色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是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和同伴分享角色游戏的快乐,在交流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认知水平,并感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中班幼儿是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角色,实现角色转换,从而习得他人的行为,体验他人的情感,积累社会的经验。而教师也可通过角色游戏前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中适时的介入、角色游戏后活动的分享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增进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