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本纪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ljgsdk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再需要牛来耕田、拉车、推磨的时代,牛粪成了牛的唯一。牛皮牛骨牛肉都不属于牛。发球牛的只有牛粪。湖水退去,在那场网与电的浩劫之后,湖草长起来。这是牛的季节。在湖滩上,我常常跟一堆堆牛粪相遇。草用了一个冬天半个春天来生长。牛跟着这些草的脚步,俯下身去啃食,从头到尾用全副身体来反刍来消化来酝酿来创造,最后有了这些牛粪。
  牛粪是牛最伟大的作品。
  我说的是干牛粪。一块刚出炉的湿牛粪,阳光和风,也包括虫和雨水,还没有加入进来,上面的图案还没有固化成形。每一块干牛粪都是这湖中天和地一起来完成。颜色有些接近水泥地。可是,生硬、冷冰冰的水泥,没有这样的温暖与友善。草质的,调和着阳光雨水的亲和力。牛粪是有生命的。一块臀面一般隆起的草地,三块牛粪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组合在一起。每一块都有着不同的形状,组合到一起浑然天成,像三叶的马蹄莲。上面的图案各不相同,却又互相牵带,互为凭依:一个像浓缩的湖滩,蒙浑汗漫不着边际。一个如水波,层层荡开。还有一个,顶着太阳的光圈,闪动最草本的光谱。水、太阳和地,谁会想到,在这里,在这些最不起眼的事物上,有这样宏大的主题在。它或许只是在说,宏大并不要靠张扬、靠喧哗。太极之大,一图含之。谁的肚子孕育了它?它到底是草食动物,还是隐居的哲人?天黑下来之后,听它们反刍的声音,总觉得那是在参悟什么。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道存乎其中。不,它们不是隐士,它们只是牛。是牛在吃草。许多隐士,只有学着像牛一样吃素。
  看的牛粪多了,慢慢就发现,不同的牛,下粪的姿势不同,留在地上的牛粪也不一样。一条正在发情中的公牛,它要把生命中的威猛与力全部调动起来,集结到一处地方。那块集中地,恰好也是牛粪生成的地方。这些不会不表现到牛粪上。它弓起身,有些像是在完成一生中的那件大事。这般对空架设导弹似的拉下来的牛粪,一块一块往上垒,像一根硕大的楠竹笋,像人类为某种信仰砌起的宝塔。有时候,这座宝塔恰好在某个斜坡上,加上风,有时还会加上雨和雪,宝塔会倾侧。侧倒的牛粪塔不会各自逃散。一层一层,湖草强劲的纤维把所有的楼层连结在一起。有哪一座斜塔能跟它比呢?创造它的公牛,吃过湖滩上的草和花,有着近吨级的体重,无人可比的力比多。人不可能这样。人要这就,就会痔疮流血,就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于一条母牛来说,下牛粪算不得大事,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下。它一边吃草一边来做这件事情。吃草牵去它的大半注意力,它的身子取朝向前面的姿势。在它的后面,下牛粪只是附带。牛粪摊大饼似的摊得有些开。出现在我面前的牛粪,中间呈凹陷状,四周层层叠起如湖岸。它像是在隐喻着湖泊,隐喻着地中海。细细一看,就知道里面是盛过水的。开裂的湖床在告诉你,最后的水从那儿消失。还有,中间一道稍稍棱起的曲线隐约把湖分成两部分,仿佛在暗示牛的两个胃。我弯下身朝着这座湖泊看来看去的时候,旁边一头小牛从草地抬起头,好奇地望着我。它一直望着。或许只有公牛才这样。身子里的江河是否要流向牛粪的源头,公牛能够闻出来。我不是一头公牛,我没有那个意思。我转向小牛。小牛一阵猛跑,又停下来朝我望。我知道这些小牛,它们的牛粪总是东一点,西一点,到处都是。仿佛那只是它们手上的一个玩具。像那些跳房子的人,他们把手上的东西丢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房子。从它们身上抛下来的,多半是粪蛋蛋,会跳的样子。
  现在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老牛了,那种阅尽世事、享尽天年的老牛!母牛还好一点,只要还能生育,它多半还有资格活着。公牛就不同了,它长得足够大,肉足够多的时候,往往就是它的忌日。决定一头牛是生是死的,不是寿数,是市场上肉的价钱。那一年的肉价好,不要说公牛,即便是母牛和小牛,也会提前变成肉。因此,一头牛是不是老,不能从生开始算它活过多久。要从死那边开始,反过来看它离死还有多远。只要离死足够近,它就是一头老牛了。一条牛,假如它是最后一趟到湖里来吃草,下一轮到湖里来吃草不会再有它,或许冥冥中它会感觉到。在好些方面,动物比我们嗅觉要灵。也许它会嗅到死亡的气味。一条不久前被送到菜市场去的牛,我特意让放牛人领我去看它留在滩涂上的牛粪。牛粪足够大,上面差不多是平的。世间的山地与沟壑,浓缩到一盘牛粪上,看不出多少起伏。一个人到了这时候看世界,大抵如此。一条牛的世界观,就在它的牛粪上。想要理解牛,就去看那些牛粪。
  当然是湖滩上的牛粪。湖以外,在那些牛圈附近也会有“牛粪”。那是另一种东西。每年秋去冬来的时候,湖水往下退,湖草开始从泥里往外长。从这时起,一直到春天湖水涨上来,湖滩是牛的季节。牛从这里回到它们是牛的时候。牛粪也因此称其为牛粪。等到回到岸上去,它们就得以肉,以皮革,以牛骨的形式,加入另一种循环。生活不再是吃草。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一环,上游会有饲料源源不断流过来,填到它们的里面。牛粪不再是可以成饼成塔的东西。松松垮垮堆作一处,像沙子互不粘连。沙子可以洗出一粒粒光来,这东西一见水就只剩浑浊。它当然不是牛粪。在它的下游,它是肥料,作物可以长得肥肥胖胖。它是鱼饲料,鱼会变得脑满肠肥,像三胖子在水里踱步。湖滩上的牛粪哪是这样!它的前身,那些湖草可不是平庸之辈。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是在水下,在黑暗的湖泥底下,凭一条宿根顽强地活在那里。等到湖水退去,它们从地底露出头来,外面已是冬天。冰和雪眼看就来了。它们不管,迎着冰雪往上长。下雪的日子,我曾扒开冰雪,看到它们绿绿的叶子,正长着呢。它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它们不能等。等到湖岸上那些草睁开眼来准备生长时,它们已经开花,即将完成生命的周期。这样的草是有筋骨的,是非凡的。难怪那些吃草的牛老是在反刍,像反刍某些经典。它们的反刍,最终来到牛粪上。
  小时候就喜欢牛粪。从前头进去后头出来的东西里,就只有牛糞。它简直就是一只发过酵的草饼,质地是草。烧起来,那烟味也是陈年的草。草的味道,加上时间的味道。时间留在一张老照片上的,也在这牛粪里头。我们会在地上挖一孔窑,让牛粪在里头烧成心红的样子。真奇怪,牛粪的烟是这么接近天空的颜色。
其他文献
老家的土匪我没见过,但老家的土匪我听说过。我们家与老家的土匪有着刻骨铭心的仇和恨,因为我爷爷就是被土匪杀死的。其实,岂止是我们家,陕南老百姓谁不对祸害一方的土匪恨之入骨呢?  我听父亲讲老家土匪如何祸害百姓时是当故事听的,即使当故事听也在三伏天让我汗毛倒竖,脊背发凉,使劲往母亲怀里钻。比如把杯口粗的小树在离地三尺左右用大刀斜刺里劈断,留下刀锋般的树桩,把受惩罚的人裤子脱了,从肛门处把树桩戳进去;
期刊
母亲有一个陪嫁的木箱,上面雕刻着精美细腻的牡丹花,开合处挂了一把精致的铜锁,锁孔是在右侧的,很不一般,那是母亲的百宝箱。百宝箱放在高高的柜顶上,钥匙只在母亲腰带上拴着。  我长大后,母亲常趁我不在时自己开箱检视,因此,我愈发感到百宝箱的神秘。有几次,我曾想用自己抽屉上和房门上的钥匙打开百宝箱的铜锁,正是那时,我才发现这锁的钥匙孔开在右侧,很是奇特,无法打开。偷看的计谋无法得逞。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心
期刊
为了总结和发布2016年度散文作品,繁荣中国散文创作,《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等单位特主办“201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年度优秀散文评选活动,颁奖会将在2017年1月初在江西召开,届时将邀请部分上榜作家到会。  一、评选篇数:30篇单篇散文作品、散文集。  二、投稿方式:1.作品自荐,凡2016年度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散文或散文集均可投稿;2.刊社推荐,凡杂志社、报社、出版社或
期刊
平山不像凤凰山那样巍峨壮观,也不像小兴安岭生长时那么的偷懒。它像一位穿着长裙含情的少女亭亭玉立。  当我步入山的一角,仿佛站在了少女的裙边让我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生怕踩坏这少女裙中的绿色,惊扰了少女舒缓安逸的心情。这还不是我放慢脚步的真正的理由,缓缓地游平山是怕遗漏山中每一处细微的风景。  山脚下的牦牛,山腰上的矮马和温驯的梅花鹿,就像是一位俊俏而又心灵手巧的小媳妇。在这少女的裙上绣上了鲜活的图案
期刊
开学的第一天,我怀着三分害怕、一分敬畏、六分好奇的心情跟着妈妈来到了我以后要待六年的地方——山阳城区一小。  站在一年级一班的门口,我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我咬着唇,心里忐忑不安。突然,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摸了摸我的头,用她和手一样暖暖的声音说:“怎么站在这里不进去?快进去吧!”我向后转身一看,一个很漂亮的阿姨正笑着看我呢。那个阿姨有着如黑丝绸般的秀发,一双眼睛里似乎有一湖水,那么纯洁,那么清澈,我一时间
期刊
1966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像一颗发芽的种子,艰难地冲破土地的束缚,用一声忐忑不安的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出生那天,故乡紫阳地冻天寒,呵气成霜。大自然以呼啸的寒风,飞舞的雪花,为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1966,按中国传统的说法,都是非常吉利的数字。先说“一”吧,《说文》云: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没有这个一,其他一切都不存在。哪怕数字膨
期刊
我从来没见过那么短促的美丽,像焰火一样炽烈地照亮了大半边天;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快就凋谢的花,一眨眼工夫,就熄灭得无影无踪,一地落英,遍地泥泞。桐花开的时候,总是赶上凄冷的春寒,而到收拾桐子的初冬,天又该冻得人瑟缩了。这是如匆匆过客的桐花的命运吗?还是耕作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坚强写照?来了,又去了。下一次辉煌,就要等到来年的春寒料峭时。  对风雅的人来讲,在鉴赏艺术方面显得较有品位的,应该说是赏花。然
期刊
一  母亲来电说:“鹰,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  我忽然间就沉默了下来,我自己也不确定这样的沉默到底是在盘算有多久没回老家的时间,还是被老家两个字猛然击中而出现了临时的大脑短路,反正我好一阵子没有回过神来,直到母亲的声音变得急促:“你怎么了?怎么了?咋不说话呢?说话啊!”我才一激灵,赶紧说:“哦,没咋,没咋,刚想事呢!”母亲显然疑惑:“真的?真的没事吗?”我忙不迭地说:“没事,真的没事,啥事也没!
期刊
我常是侧着睡的。这样还不够——一袭被子裹挟全身,蜷曲着身子,手半抱着头。据说,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睡姿。  我们人类,大概都是生来缺乏安全感罢了。害怕坐上疾速的车,恐惧着飞在空中的飞机突然坠落,担忧着走在地面是否突然塌陷……其实,我们就是天生缺乏安全感,所以,一辈子都在寻找。想想这整个地球都是悬于茫茫未知的宇宙空间,我们存在的这个空间就是失去了支撑的——当然,地球为什么可以久立于宇宙是由科学家们去
期刊
震颤的洛城  还没到洛杉矶来,就听说洛城是一个阳光之都,是黄金西海岸的同时,也是个地震多发地。7年前,我从美国中西部的新墨西哥州,搬来洛杉矶。搬来前,我的美国邻居和朋友们听说我要来洛杉矶,都面带同情。对于美国中部较为传统保守的白人来说,洛杉矶和纽约都属于无法居住的城市。  不能居住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地震,而是人多、车多、空气差、房价高,总之是个“乱”,再加上“地震”,就更是给人一种时刻都摇摇晃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