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了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时代需要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从小学开始着手。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萌芽,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原因之一。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适时扭转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上。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其拥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和时间去思考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形成开放式课堂。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有目的地开展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有助于创造出新思维。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灵魂,更别说创新。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调动其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鼠标”内容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利用已学到的窗口操作的知识积极寻找鼠标指针图案,并总结出鼠标常见的六种图案,并发现了它们代表计算机状态。这样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既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精彩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和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精彩新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效果良好的导入,能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使小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课程的真正内涵,让他们由衷地喜爱计算机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三、学载体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载体是承载教学内容及收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它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来讲,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恰恰相反,他们十分期盼每周几节的计算机课。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在课上能够玩游戏,这是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天性。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时,必须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生自主进行指法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打地鼠等游戏形式让学生练习。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既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四、学生的实际操作
计算机学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操作上,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学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的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仅在课堂上讲解与演示是不够的, 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 学生就会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适时地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模式,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五、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从而建立彼此之间和谐愉快的互动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养成。比如说在学习如何使用键盘及进行键盘指法训练时,为了避免学生一直盯着键盘打字的坏习惯,可以让两人一组, 进行彼此监督,纠正错误,若不想被对方落下,就必须有效地记忆键盘内容。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和合作下,在对键盘内容有效记忆之下进行的键盘指法练习才是有效的。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充当的应是引导者、组织者的形象, 认真贯彻、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和成长。
六、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个权威置,仅仅只是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许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只会死记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已有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散、创造。如此必将形成单一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思维定势,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采取上述途径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主动、轻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科学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有着灵活和多变的性质,这也决定教学方法需要变化。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马雪莹.小学计算机教学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 2013(8) :155-156
[2] 陈小萍.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J].中小学电教(下). 2013(1) :42
[3] 王宁.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谈[J].吉林教育 2009(17):48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时代需要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从小学开始着手。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萌芽,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原因之一。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适时扭转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上。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其拥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和时间去思考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形成开放式课堂。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有目的地开展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有助于创造出新思维。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灵魂,更别说创新。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调动其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鼠标”内容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利用已学到的窗口操作的知识积极寻找鼠标指针图案,并总结出鼠标常见的六种图案,并发现了它们代表计算机状态。这样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既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精彩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和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精彩新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效果良好的导入,能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使小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课程的真正内涵,让他们由衷地喜爱计算机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三、学载体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载体是承载教学内容及收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它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来讲,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恰恰相反,他们十分期盼每周几节的计算机课。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在课上能够玩游戏,这是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天性。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时,必须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生自主进行指法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打地鼠等游戏形式让学生练习。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既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四、学生的实际操作
计算机学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操作上,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学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的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仅在课堂上讲解与演示是不够的, 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 学生就会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适时地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模式,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五、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从而建立彼此之间和谐愉快的互动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养成。比如说在学习如何使用键盘及进行键盘指法训练时,为了避免学生一直盯着键盘打字的坏习惯,可以让两人一组, 进行彼此监督,纠正错误,若不想被对方落下,就必须有效地记忆键盘内容。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和合作下,在对键盘内容有效记忆之下进行的键盘指法练习才是有效的。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充当的应是引导者、组织者的形象, 认真贯彻、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和成长。
六、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个权威置,仅仅只是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许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只会死记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已有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散、创造。如此必将形成单一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思维定势,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采取上述途径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主动、轻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科学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有着灵活和多变的性质,这也决定教学方法需要变化。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马雪莹.小学计算机教学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 2013(8) :155-156
[2] 陈小萍.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J].中小学电教(下). 2013(1) :42
[3] 王宁.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谈[J].吉林教育 2009(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