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文中找出中心意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并体会“珍贵”背后蕴藏的对童年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母亲的爱心等多种情感。
2.学习课文的陌生化表达形式,体验“我”淋雨及淋一勺水的感觉,并能够迁移运用。
【学习板块一】激活策略
1.读法导入。
师(出示带果核的水果):切开水果,能够看到里边的什么?(核)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这个水果,那么,它的“核”是什么呢?
师(出示洋葱头):认识它吗?我们剥洋葱,剥到最后,有果核吗?虽然没有“核”,但总有一层,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 快速默读,寻找“内核”。
师:用60秒快速默读《水》,看看这篇文章的“核”是什么,找到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生:“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这句话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生:珍贵。(师板书:珍贵)
【学习板块二】体验感觉
1.默读课文,找词句并思考。
师:作者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里的人对水的感觉和我们是不一样的。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特别有新鲜感,它传递出了什么特殊的感觉?
(生默读、圈画、思考)
2.师生交流,朗读与对话。
生:我找到了这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师:有意思的表达就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还有吗?
生:“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师:文中第2自然段写了村里的人们雨中洗澡的感觉——“就像过节一样”。 你在雨中洗过澡吗?(生摇头)你在雨中光溜溜地洗过澡吗?(生摇头)你见过一个村子的人洗澡的狂欢吗?
生:没见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师:这是洗澡的狂欢,也是语言的狂欢!继续说说还有哪些词句有新鲜的感受。
生:我找到了这句:“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师:水窖是实在的事物,渴望是一种心情,一虚一实,由同一个动词连起来,一句有意味的话语就产生了!每一次语言的使用,都是一种创造。
生:我觉得四兄弟淋一勺水的描写特别新鲜。
师:一勺水从头上浇下来,多寻常的事啊,作者却用了200多个字,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穿插引领,学生朗读)
生:(读)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师:我们排在了母亲的跟前,终于——
生:(读)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师:水,接触皮肤的一刹那——
生:(读)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生:(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请推荐班里的好声音来朗读一次。好声音除了音质好,还要不回读,有感情。(被推荐的学生朗读)
师: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很特别,甚至有“不讲理”的地方,表达了哪种特殊的感受,请小组讨论一下,提出你们的疑惑。
3.小组讨论,提出质疑。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选几个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
小组1:地上怎么可能一滴水都不浪费呢?
小组2:一勺水怎么会像小溪流呢?
小组3:水流得很快,为什么用了这么多“滑过”?
小组4:抚摸毛孔怎么能张开嘴巴?
4.师生对话,解疑答疑。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选“一勺水怎么会像小溪流呢?”作者认为水很珍贵,希望它像小溪一样源源不断。
生:毛孔能张开嘴巴,这样就把对水的渴望,把淋水的舒服、畅快写出来了。
师:说得好,请把“渴望”“舒服”“畅快”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用了这么多“滑过”,说明作者对淋水非常享受。
师:好!请把“享受”写在黑板上。这是作者回味和留恋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很乐观。
师:请把“回味、留恋、乐观”写在黑板上。
生: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师:那一勺水,盛满了快乐、满足、幸福;那一勺水,盛满了母亲的关爱、希望;那一勺水,饱含了辛酸、苦楚,也包含着对生活的信心。
【学习板块三】表达感觉
1.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水很珍贵,我们必须要珍惜它,不能随便浪费水。
生:如果不珍惜水,世界上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2.表达对读法与写法的感悟。
师: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写作,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到了反衬的手法。
师:什么是反衬?例如这篇文章,虽然儿时缺水的生活很苦,但作者的回忆是甜蜜快乐的,写的是雨中洗澡之乐,淋一勺水的舒服,这就是以乐写苦。
生:我学到了夸张的写法。例如把一勺水夸张成一条小溪流。
生:这句还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明明是水少,却写得那样多;明明流得快,却写得那样慢;明明毛孔不能发出声音,却说听到了吮吸的声音。这种“慢镜头”的表达、看似矛盾的表达,传达出特殊的感情!
师:请大家也学习运用慢镜头的写法,写一种感觉,例如雾霾散尽后的感觉。
3.首尾呼应,学习小结。
师:一篇文章,它可以像一个苹果,有一个“核”藏在语言里;又可以像洋葱头,需要一层一层地剥。水是珍贵的,和水一样珍贵的,是对语言的敏感。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 214000)
1.学生能从文中找出中心意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并体会“珍贵”背后蕴藏的对童年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母亲的爱心等多种情感。
2.学习课文的陌生化表达形式,体验“我”淋雨及淋一勺水的感觉,并能够迁移运用。
【学习板块一】激活策略
1.读法导入。
师(出示带果核的水果):切开水果,能够看到里边的什么?(核)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这个水果,那么,它的“核”是什么呢?
师(出示洋葱头):认识它吗?我们剥洋葱,剥到最后,有果核吗?虽然没有“核”,但总有一层,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 快速默读,寻找“内核”。
师:用60秒快速默读《水》,看看这篇文章的“核”是什么,找到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生:“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这句话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生:珍贵。(师板书:珍贵)
【学习板块二】体验感觉
1.默读课文,找词句并思考。
师:作者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里的人对水的感觉和我们是不一样的。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特别有新鲜感,它传递出了什么特殊的感觉?
(生默读、圈画、思考)
2.师生交流,朗读与对话。
生:我找到了这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师:有意思的表达就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还有吗?
生:“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师:文中第2自然段写了村里的人们雨中洗澡的感觉——“就像过节一样”。 你在雨中洗过澡吗?(生摇头)你在雨中光溜溜地洗过澡吗?(生摇头)你见过一个村子的人洗澡的狂欢吗?
生:没见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师:这是洗澡的狂欢,也是语言的狂欢!继续说说还有哪些词句有新鲜的感受。
生:我找到了这句:“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师:水窖是实在的事物,渴望是一种心情,一虚一实,由同一个动词连起来,一句有意味的话语就产生了!每一次语言的使用,都是一种创造。
生:我觉得四兄弟淋一勺水的描写特别新鲜。
师:一勺水从头上浇下来,多寻常的事啊,作者却用了200多个字,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穿插引领,学生朗读)
生:(读)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师:我们排在了母亲的跟前,终于——
生:(读)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师:水,接触皮肤的一刹那——
生:(读)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生:(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请推荐班里的好声音来朗读一次。好声音除了音质好,还要不回读,有感情。(被推荐的学生朗读)
师: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很特别,甚至有“不讲理”的地方,表达了哪种特殊的感受,请小组讨论一下,提出你们的疑惑。
3.小组讨论,提出质疑。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选几个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
小组1:地上怎么可能一滴水都不浪费呢?
小组2:一勺水怎么会像小溪流呢?
小组3:水流得很快,为什么用了这么多“滑过”?
小组4:抚摸毛孔怎么能张开嘴巴?
4.师生对话,解疑答疑。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选“一勺水怎么会像小溪流呢?”作者认为水很珍贵,希望它像小溪一样源源不断。
生:毛孔能张开嘴巴,这样就把对水的渴望,把淋水的舒服、畅快写出来了。
师:说得好,请把“渴望”“舒服”“畅快”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用了这么多“滑过”,说明作者对淋水非常享受。
师:好!请把“享受”写在黑板上。这是作者回味和留恋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很乐观。
师:请把“回味、留恋、乐观”写在黑板上。
生: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师:那一勺水,盛满了快乐、满足、幸福;那一勺水,盛满了母亲的关爱、希望;那一勺水,饱含了辛酸、苦楚,也包含着对生活的信心。
【学习板块三】表达感觉
1.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水很珍贵,我们必须要珍惜它,不能随便浪费水。
生:如果不珍惜水,世界上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2.表达对读法与写法的感悟。
师: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写作,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到了反衬的手法。
师:什么是反衬?例如这篇文章,虽然儿时缺水的生活很苦,但作者的回忆是甜蜜快乐的,写的是雨中洗澡之乐,淋一勺水的舒服,这就是以乐写苦。
生:我学到了夸张的写法。例如把一勺水夸张成一条小溪流。
生:这句还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明明是水少,却写得那样多;明明流得快,却写得那样慢;明明毛孔不能发出声音,却说听到了吮吸的声音。这种“慢镜头”的表达、看似矛盾的表达,传达出特殊的感情!
师:请大家也学习运用慢镜头的写法,写一种感觉,例如雾霾散尽后的感觉。
3.首尾呼应,学习小结。
师:一篇文章,它可以像一个苹果,有一个“核”藏在语言里;又可以像洋葱头,需要一层一层地剥。水是珍贵的,和水一样珍贵的,是对语言的敏感。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