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进入校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索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我就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在品德课堂上组织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特别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把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然后根据班上学生人数按4~6人分成一组,每组中都要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让每组的学习水平基本平衡,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每组设组长一人,开始可以教师指定优等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可以由小组成员自己推荐选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负责监控组员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组长不一人包办代替,人人有分工,不让中下生当“听众”,给组员提供均等的发表看法的机会。
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开展,除了科学分好小组外,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也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种摆法,如摆成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团式”或摆成有利于集体讨论交流的“圆桌式”等。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十分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过高,过于简单,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难度过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值得争辩和探讨、交流等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如教学《家庭的日常消费》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值得争辩和探讨的问题:有50元零用钱,是用这50元钱去吃从来没吃过的“洋快餐”还是买学习用品?课前我就明白学生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大,肯定大部分学生想去吃“洋快餐”,原因是他们本来就喜欢吃油榨食品,并且多数同学从没吃过,都想去品尝一下。教学时我设计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说出自己的消费计划和理由,再讨论综合出最有意义的消费计划。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吃“洋快餐”不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而且也无意义,买书更有意义,也有同学认为因没吃过可以用少量的钱去尝尝鲜。在讨论中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学会了辩证思考问题。又如教学《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一课时,由于家庭不同、学生不同,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同,值得交流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家务时应注意些什么?烫伤以后应该怎么办?煤气泄漏有什么危险?发生煤气中毒怎么办?你还遇到过那些危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亲身经历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无时不在,做家务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安全。
三、合理指导学习小组
1.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述,讲清楚讨论的目的、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讨论的要求。有时在合作学习前,老师要准备好学习的卡片,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在开展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巡视各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四、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观察和小组成员发言的情况,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公正的、合理的评价。教师评价时,除了个人评价外,重点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且学会合作。教学中我坚持开展“争星活动”,设置了“合作奖”和“效果奖”。“合作奖”根据“遵守纪律、合理分工、配合密切、积极参与”四个方面来评比;“效果奖”主要是根据“合作学习的效果”来评比。每次不限个数,只要做得好都可以得星,每月分小组评比一次。通过小组之间的评比,可以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任亚欧.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7):61.
[2]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6.
[3]胡庆芳等编.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J].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索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我就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在品德课堂上组织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特别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把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然后根据班上学生人数按4~6人分成一组,每组中都要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让每组的学习水平基本平衡,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每组设组长一人,开始可以教师指定优等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可以由小组成员自己推荐选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负责监控组员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组长不一人包办代替,人人有分工,不让中下生当“听众”,给组员提供均等的发表看法的机会。
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开展,除了科学分好小组外,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也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种摆法,如摆成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团式”或摆成有利于集体讨论交流的“圆桌式”等。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十分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过高,过于简单,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难度过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值得争辩和探讨、交流等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如教学《家庭的日常消费》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值得争辩和探讨的问题:有50元零用钱,是用这50元钱去吃从来没吃过的“洋快餐”还是买学习用品?课前我就明白学生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大,肯定大部分学生想去吃“洋快餐”,原因是他们本来就喜欢吃油榨食品,并且多数同学从没吃过,都想去品尝一下。教学时我设计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说出自己的消费计划和理由,再讨论综合出最有意义的消费计划。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吃“洋快餐”不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而且也无意义,买书更有意义,也有同学认为因没吃过可以用少量的钱去尝尝鲜。在讨论中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学会了辩证思考问题。又如教学《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一课时,由于家庭不同、学生不同,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同,值得交流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家务时应注意些什么?烫伤以后应该怎么办?煤气泄漏有什么危险?发生煤气中毒怎么办?你还遇到过那些危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亲身经历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无时不在,做家务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安全。
三、合理指导学习小组
1.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述,讲清楚讨论的目的、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讨论的要求。有时在合作学习前,老师要准备好学习的卡片,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在开展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巡视各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四、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观察和小组成员发言的情况,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公正的、合理的评价。教师评价时,除了个人评价外,重点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且学会合作。教学中我坚持开展“争星活动”,设置了“合作奖”和“效果奖”。“合作奖”根据“遵守纪律、合理分工、配合密切、积极参与”四个方面来评比;“效果奖”主要是根据“合作学习的效果”来评比。每次不限个数,只要做得好都可以得星,每月分小组评比一次。通过小组之间的评比,可以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任亚欧.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7):61.
[2]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6.
[3]胡庆芳等编.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J].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