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在生活中的很多瞬間,我们都能体会到丘特切夫所描述的那种“仿佛我把世界都忘记,暂享一刻天堂的幸福”;也有无数片刻应验了辛弃疾那句“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世上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主动经历苦难,但苦难却又逃避不开。渴求人生之路皆是坦途的心理无可批驳,毕竟追求物质享受和人生意义并不冲突,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睥睨苦难的合理理由。许多人一直以来都处在对平安喜乐的依赖之中,反而形成了对人生困难的偏见。经历困难时的种种痛苦、纠结大概会引起众人的共鸣,所以他们选择互相倾诉、抱怨,进而得到一种来自同理心的安慰。多么表面的同理心!倒不如说只是同情心罢了,很少有人会感同身受。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最终沦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仅仅博得了他人的同情。而人们之所以能再次叙述事情的原委给别人听,这就说明他们已经释然,只是偶尔提起时还会有些许重新经历的伤痛。据说我们的记忆系统也会选择性地遗忘不愉快的经历,这种选择性遗忘也算是一种补偿与消解。
很多事情难就难在身处其中。困难本身是不会对人有什么感情的,反倒是我们自己,与之为敌而且想胜利的心情过于迫切了。人总是害怕失败,在身受囹圄时惊慌失措,到处乱撞,头破血流也要突出重围。我们不习惯被其他任何事物征服,于是带着这种惊慌失措的心理,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大概我们自己心里也有几分知晓赢得这场战役的胜算,可就是不愿意服输。这点精神我不知是否该受人尊敬。倘使我们是事件的旁观者,就会一下子冷静许多。观望着其他人在困难之中的感觉想必人人都有所体会,这时我们不仅冷静,或许还会暗自评价当事者的处理方式,试图为他的感性与理性分配是否合理打出一个分数。
旁观确实能造就理性,这让人不禁惊异于自己的冷漠,对同类的冷漠。不,不能这么想,你是不是太感性了些?
再仔细想想,你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旁观者呢?哪怕身处生活的飓风中,也要逆风前进。如果你的身边就有巨石,你也不该孤注一掷地乱撞,而应该在风中牢牢抱住它。等到飓风过境,你还是照旧生活,做好迎接下一次飓风的准备。然后你就会发现,风不过就是莫之能御的自然现象而已。
波德莱尔在《祝福》中写道:“凡人的眼睛在最深邃的时刻,不过是些模糊哀愁的影子。”我希望我能走出纠结与困境,你也是。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由“身处其中”之难,想到跳出困境,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颇具个性化的立意角度。文章多处引用,毫无生硬之感,尤其结尾处引用了波德莱尔的材料,与全文浑然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在生活中的很多瞬間,我们都能体会到丘特切夫所描述的那种“仿佛我把世界都忘记,暂享一刻天堂的幸福”;也有无数片刻应验了辛弃疾那句“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世上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主动经历苦难,但苦难却又逃避不开。渴求人生之路皆是坦途的心理无可批驳,毕竟追求物质享受和人生意义并不冲突,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睥睨苦难的合理理由。许多人一直以来都处在对平安喜乐的依赖之中,反而形成了对人生困难的偏见。经历困难时的种种痛苦、纠结大概会引起众人的共鸣,所以他们选择互相倾诉、抱怨,进而得到一种来自同理心的安慰。多么表面的同理心!倒不如说只是同情心罢了,很少有人会感同身受。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最终沦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仅仅博得了他人的同情。而人们之所以能再次叙述事情的原委给别人听,这就说明他们已经释然,只是偶尔提起时还会有些许重新经历的伤痛。据说我们的记忆系统也会选择性地遗忘不愉快的经历,这种选择性遗忘也算是一种补偿与消解。
很多事情难就难在身处其中。困难本身是不会对人有什么感情的,反倒是我们自己,与之为敌而且想胜利的心情过于迫切了。人总是害怕失败,在身受囹圄时惊慌失措,到处乱撞,头破血流也要突出重围。我们不习惯被其他任何事物征服,于是带着这种惊慌失措的心理,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大概我们自己心里也有几分知晓赢得这场战役的胜算,可就是不愿意服输。这点精神我不知是否该受人尊敬。倘使我们是事件的旁观者,就会一下子冷静许多。观望着其他人在困难之中的感觉想必人人都有所体会,这时我们不仅冷静,或许还会暗自评价当事者的处理方式,试图为他的感性与理性分配是否合理打出一个分数。
旁观确实能造就理性,这让人不禁惊异于自己的冷漠,对同类的冷漠。不,不能这么想,你是不是太感性了些?
再仔细想想,你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旁观者呢?哪怕身处生活的飓风中,也要逆风前进。如果你的身边就有巨石,你也不该孤注一掷地乱撞,而应该在风中牢牢抱住它。等到飓风过境,你还是照旧生活,做好迎接下一次飓风的准备。然后你就会发现,风不过就是莫之能御的自然现象而已。
波德莱尔在《祝福》中写道:“凡人的眼睛在最深邃的时刻,不过是些模糊哀愁的影子。”我希望我能走出纠结与困境,你也是。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由“身处其中”之难,想到跳出困境,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颇具个性化的立意角度。文章多处引用,毫无生硬之感,尤其结尾处引用了波德莱尔的材料,与全文浑然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